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以素質教育作為基礎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可以從多方面發展學生的學科能力與素養,讓學生對學習過程更加積極投入,強化學生學科能力的鍛煉。要想讓素質教育在美術課堂上有更好的滲透效果,教師首先需要優化與革新教學觀念,對美術課程的教學訓練目標有深入認識。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具備開放的教學思維。要想讓素質教育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有良好的融入,教師首先需要具備開放的教學思維。教師要對美術課的教學培養目標有深入認識,美術教學并不是讓學生理解、記憶大量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藝術感受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開放,故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盡情發揮各種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不僅有助于讓學生感受美術課學習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思維上的啟發與引導。
比如在教學《動物裝飾畫》這一節內容時,在讓學生自主作畫時,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把畫畫得極其準確,或者要求所畫的每個小動物都和其真實的樣貌一模一樣等。這種教學方法不具有可行性,是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扼殺。反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行選擇顏色、選擇線條、選擇表現手法等,只有這樣,學生在獨立繪畫時才會有各種生動形象的表達。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感受美術課的學習趣味性,美術能力也會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注重賞識性教學評價的融入。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歸納總結,也是師生溝通的一種方式。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時,教師應當多給予學生正面評價,要充分肯定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開放性,肯定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在手工制作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嘗試與發現,表揚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想到的解決方法。賞識性評價的融入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學生會更積極地參與各種課堂活動,這樣才會推動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進步與提升。
比如在教學《木版畫》這一節內容時,在結合學生的習作展開評價時,如果教師評價的標準就是“畫得是否像原物品”,那么評價會非常片面,并且是很不可取的教學評價標準。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美術學習態度以及課堂表現對他們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從而給予學生最直觀、最客觀的評價,這樣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開放性,能夠鼓勵學生做各種有趣的嘗試。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學評價過程和學生展開良好的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思維的引導。
帶給學生更多正面的激勵。要想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更高,并且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與素養,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多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激勵。學生在參與教師設計的各種學習任務時可能會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礙和難關,教師可以給學生相應的指導,并且激勵學生勇敢挑戰與克服這些障礙。同時,在評價學生的繪畫或者手工制作時,教師也應當多看到學生作品上的閃光點,并且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的激勵會讓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這不僅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加積極投入,也會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進行更加多樣化的嘗試。
無論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是高質量還是略顯幼稚,教師都應當認識到這就是學生從內心深處對美的一種理解,因此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盡可能多給予學生一些正面的鼓勵和支持,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思考成果。
比如在“我設計的服飾”這個主題的教學中,學生自主設計服飾時會有各種想法和創意表達,教師要懂得欣賞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賞識學生新奇的制作思路,多給予學生正面評價。同時,對于動手能力較差、制作障礙較大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激勵,并且提供必要的幫助,這樣才會讓更多學生的學科能力獲得提高,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