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生物學內容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進入初中后,科學課程中所包含的生物學內容被獨立出來,設置了專門的生物學科。在此基礎上,教師更應該深入挖掘其內在聯系,并做好由片面、簡單的小學科學到全面、復雜的初中生物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提高我國初中生物整體教學水平。
一是教學內容的聯系。初中生物內容與小學科學生物內容有實質的關聯,與此同時,初中生物還會在教學內容上對小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加深。以“骨、關節、肌肉”方面的生物知識為例,小學階段僅需感受其在運動過程中的變化便可,而初中在這方面內容上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深入挖掘其協調配合以及結構功能的原理。
二是教學目標的聯系。初中生物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具有相同的基本理念,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提倡探究性學習以及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但在實際應用中,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小學科學具有一定的差別。其中小學科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明確社會與科學技術之間的內在關系。而初中生物課程的目的則是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觀以及學習態度,進而明確社會與科學技術之間的內在關系。
首先,搭建交流平臺。在優質均衡背景下,有效銜接小學科學課堂以及初中生物課堂能夠促進初中生物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調查表明,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學中,往往因為沒能充分建立起高效的交流平臺,而難以將二者充分銜接起來。基于此,學校有必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真正實現二者的有機聯系。學校應搭建起交流平臺,讓小學科學教師與初中生物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交流,以此實現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學校方面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結合當地初中和小學的實際情況,搭建起科學合理的交流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適當開展初中教師以及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通過研討小組、教師交流會等形式強化初中生物教師與小學科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探討。盡管小學科學與初中生物之間的聯系并不明顯,但是教師深入研究和挖掘便能找到其中微妙的關系,并通過溝通與交流,明確二者銜接中面臨的各項困難,制定出妥善的解決方式,為初中生與小學科學之間的銜接提供理論支持,以此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高。
其次,設計梯度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明確學生生物學習具體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梯度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在生物知識方面的學習質量與水平。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還不強,而初中生相比小學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開始從小學簡單的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演變,能夠簡單理解部分抽象事物。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相關生物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實現初中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若想有效銜接起小學科學與初中生物學科,教師便應充分掌握好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小學至初中階段中間的思維轉換,再從初中生物的實際教學內容出發,展開合理的梯度內容設計。幫助學生進一步轉換思維,既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效果,還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最后,開展多樣化教學。對于初中生物的教學水平來說,教學形式的合理性是至關重要的,故初中生物教師應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調動起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適當采取分層教學法,將班級同學進行分組。教師在分組過程中務必確保分組的合理性,使得小組之間能夠開展分工合作,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適當加入與教材知識相關的小學科學中的內容,讓學生在鞏固小學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初中生物知識的拓展,將二者的銜接有效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進一步實現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高效銜接起小學科學與初中生物既能夠實現對小學科學的延續,還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初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設計梯度的教學內容,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確保小學科學到初中生物的有效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