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縣總醫院(會計核算中心)
使用會計集中核算方式,能讓新時期下的財務部門展現出較高的運行能力,以鄉鎮衛生院為例,會計集中核算將核算、監管融于一體,為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帶來較為全面的發展。新會計制度改革后,鄉鎮衛生院急需多元化、多層級的會計集中核算落實方案,在落實后,還應及時開展財務監管流程,以此來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深化衛生院財務資金管理制度,促進醫療衛生產業的資金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我國在縣、鄉、鎮等基層行政區部署了醫療衛生機構,這便是鄉鎮衛生院的雛形,通過負責轄區內的衛生健康工作,衛生院為基層百姓提供了較為及時的醫療項目,以此來提高基層衛生水平。鄉鎮衛生院的存在,對居民醫療體系的搭建來說具有不可缺失的作用,鄉鎮衛生院進行會計集中核算,需要由其財政部門牽頭,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核算中心[1]。
衛生院財政體系內不再設置單獨的核算、出納等崗位,但要保留財務報賬人員,通過不同項目下的會計核算業務,來將核算、監管等財務步驟實現一體化,為鄉鎮衛生院提供較好的會計財務服務工作。會計集中核算能有在應用階段有效減少相關核算流程,由此提升會計的核算效率,促進衛生院體系內資金流動情況保持正常,對外展示期間可更精準的公布財務核算信息,由此減少財會犯罪的可能性。

第一,核算認知不足。鄉鎮衛生院目前采取的會計集中核算工作開展形式較為單一,由此便造成了會計在核算期間的認知不足問題,并未將其重要性做以準確認識。由于財會人員對會計集中核算并未深入了解,所以衛生院在向下落實核算新方法時會受到較大阻力,因而在實際集中核算中存在較多應用漏洞。
第二,預算編制不明?,F階段由于衛生院并未編制出科學的預算方案,這將大幅影響鄉鎮衛生相關資金、資源的合理配置,由此便降低了基層衛生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利于衛生院繼續發展。預算方案在會計核算中心的編制下并不清晰明確,從而損害鄉鎮衛生院的持續發展目標,預算方案并不能充分符合衛生院目前及未來發展需求。
第三,資金管理問題。我國下發了《現金管理暫行條例》,鄉鎮衛生院體系內的工作人員卻并未將其重視,因此仍舊可以看到有患者使用現金來支付欠款的場景。因為對現金使用未作出有效限制,使用現金期間便有可能存在現金管理上的問題,不利于衛生院進行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給核算工作也帶來較大應用障礙。
為加強公共衛生產業項目進行合理的資金管理,需要不斷將會計核算中心的財務管理水平進行提高,針對財務監管工作,需要對三項內容格外注意。
第一,應將培訓機制細化到專項實踐中,以此提升監管人員能力。鄉鎮衛生院需要每年組織核算中心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以此來熟悉基層醫療體系下的衛生管理制度,確保能在未來工作中準確落實各項政策性文件,提高鄉鎮衛生服務的規范性。
第二,財務監管應遵循上層政策,規范化管理。財政部曾印發資金管理的相關辦法通知,將各基層衛生產業的收支范圍做以圈定,因此財務監管人員務必將鄉鎮衛生院的收支范圍進行明確,可以開支的資金項目只有必備人員、必需材料等公用經費。
第三,財務處理中心應對補助資金這一款項進行嚴格審核,保證財務管理合乎政策規范。審核問題包括鄉村醫生的補助發放時間及金額是否按照實際考核結果下發、各類特殊材料(印刷品、免費體檢試劑等)在驗收出入庫時是否有相關負責人的簽字確認等。
由于財會人員并未對會計核算中心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工作,便有概率造成衛生院缺乏核算上的法律保障,進而影響了監督力度的強化,預算、報賬等工作不再具備絕對的準確性,該種情況下較易發生財會人員違法違紀情況,不利于鄉鎮衛生院其資金安全。在會計集中核算工作開展后,鄉鎮衛生院應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有效開展經濟業務及衛生產業的相關財務收支活動,應保障開展的各項經營活動合法合規,會計憑證內容也應真實、完整。鄉鎮衛生院還要深層次認識會計集中核算與財務監管,將二者關系進行妥善處理,在會計集中核算實踐中結合開展的相關業務,合理化轉變財務監管職能[2]。
由于財會人員在開展實際工作時存在形式主義濃重的現象,會計集中核算核心內容并未落實,導致財會核算工作中的失誤層出不窮,不利于得出精準的核算結果。因核算認知不足問題,核算結果往往和實際衛生院的藥品、診費等收益有不小的出入,造成衛生器材等材料數量與實際出入庫信息不符的后果,不利于鄉鎮衛生院提高財會工作效率。在鄉鎮衛生院體系下的財會人員管理中,應確保從業人員明確核算工作的具體職責,會計集中核算便是將財務監管的職能交還給了核算及管理工作人員,利用統一的監督模式,確保衛生院采購藥品、器材等收支情況保持穩定。當處于核算后的財務監管階段,要按照鄉鎮衛生院相關資金使用上的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核算體系,持續監管醫療衛生期間的各項業務收支情況。會計集中核算應結合財務監管下的特定工作內容,在開展工作時,準確實踐崗位職責,確保在各層級工作落實后,仍能發揮足夠強勁的財務監管能力。
鄉鎮衛生院將財務部門的獨立性加以突出,而在此之后,便需要逐步加強財會工作內部的控制能力,將會計集中核算作為核心發展導向,不斷優化財務監管體系的完整性,并準確區分各層級下的監管范圍、權責。醫療衛生體系下的財務監管控制工作主要面對的是各項醫療服務中的成本、預算、收支等因素,所以為深化財會內部控制水平,需要結合集中核算辦法,將衛生院的長遠發展目標加以制定,全方位改善當前的資金應用現狀。
管理人員在其購買相關衛生材料時,不使用轉賬、在線支付等方式,反而使用現金進行直接交易,由此便會產生票據的不準確性,有損會計集中核算的落實效果。資金管理出現較大問題,將會直接影響衛生院實際資金的流動性,核算工作失誤引發資金問題,則更為直接損害衛生院的實際收益,因此針對該問題,應妥善處理。在財務監管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應切實落實關于固定資金的相關管理事項,具體做法是需要將內部的資產進行定性,由此便能合理劃分給特定人員進行資產的核算工作,在此階段,還需專人負責監管任務,做好固定資產的動態跟蹤[3]。
鄉鎮衛生院進行的預算編制是核算工作開展的有利基礎,因此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應保持較高的一致性,把衛生材料、藥品等物品的采購數量和衛生院實際所需數量做以周期性分析,以此才能在基于衛生院發展的基礎上,將財會預算編制合理。預算編制不夠充分、明確,將直接影響鄉鎮衛生院后續發展,同理可知,預算監管工作也將直接影響財會人員開展各項工作時的能力高度。根據醫療衛生產業業務類型及資金的收支路徑,預算監管應在工作中持續擴展其預算范圍,將衛生院體系下的每一類成本占用、收益來源等因素做以分析,從而編制出最為合理的財務預算體系。通過預算體系的完善,能側面促進會計集中核算落實到每一個財務行為中,持續深化財務監管的有效性。
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把會計集中核算視為發展導向,在鄉鎮衛生院發展現狀基礎上搭建出智能化的財務監管平臺,將各項財務工作集成化,在監管平臺上統一做出分析、核算。衛生院財務工作中的記賬憑證填寫、分類賬目登記、報表編制等內容,能在監管平臺上供所有財務人員審閱,由此增大了各財務項目的透明性,更好地為醫療服務活動提供精準的財務報表,以此來為衛生院發展貢獻決策性信息。
綜上,鄉鎮衛生院為追求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應將財務監管模式落實在會計集中核算之后,以此來將衛生院產業的財務高效監管。在目前的全新會計改革下,鄉鎮衛生院應在資金管理中融入會計集中核算,以便更好地從多角度上去完善會計財務監管的應用模式。通過轉變監管職能、明確核算職責、深化內部控制、落實資產管理、強調預算監管、構建監管平臺等新時期財務監管方式,能在衛生院成本風險防控中,不斷減少成本損耗,最大程度提升有限資金的無限使用成效。相信在開展了會計集中核算之后,鄉鎮衛生院能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調整平衡,協調應用下促進衛生產業沿著健康、全面路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