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甦 張菊紅 江開顏
(通州灣三余人民醫院,江蘇南通 2263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實際上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典型特征的肺部疾病,同時還是一種多發生于老年人群的常見型呼吸系統疾病,當此病處于急性加重期時(AECOPD),病情已有進展,甚至發展成肺源性心臟病,感染后,可致心力衰竭或死亡[1]。COPD的發病機制實際是一種發生于氣道、肺組織的炎癥過程,在此過程中,多種炎性介質、細胞因子參與其中,致使病情進展與惡化[2]。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是一種能準確、穩定反映出機體炎癥狀態的全身炎癥反應標志物的數據,而且與腫瘤、冠心病等疾病存在緊密關聯[3]。有研究指出[4],在COPD的發生、發展過程中,NLR都積極參與其中。本文針對所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分析NLR與心力衰竭之間的關系,結果如下。
選取通州灣三余人民醫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診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合并心衰分為合并心衰組與單純AECOPD組,每組69 例。合并心衰組中男性45例,女性24例;年齡61~69 歲,(62.83±1.21)歲;單純AECOPD組中男性47例,女性22 例;年齡62~70歲,平均年齡(63.69±1.36)歲。納入標準:與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且與COPD合并心衰的診斷標準[血液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大于900 pg/mL]相符;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者;近期(1個月內)有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經歷者。
兩組均空腹12 h,在次日清晨,抽靜脈血3 mL,用BC560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邁瑞)對血常規進行檢測,得到NLP;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生化指標進行檢測;另外,用化學發光法對NT-proBNP進行檢測。兩組患者都在入院當日,進行抽取動脈血1 mL,用ST2000血氣分析儀(普朗醫療器械公司)對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碳分壓(PaCO2)進行檢測。
應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用工作特征(ROC)趨向對NLR的預測價值進行評價,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合并心衰組的NLR、收縮壓、NT-proBNP、PaCO2、中性粒細胞計數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比例較單純AECOPD組,均顯著偏高(P<0.05),而PaO2、淋巴細胞計數與單純AECOPD組相比,都顯著偏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對比
針對老年AECOPD患者,將NLR作為自變量,將是否有心衰作為因變量,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結果得知,NLR為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95%CI:1.581~2.711,OR=2.152,P<0.05);通 過對高血壓、冠心病、PaO2、中性粒細胞計數等進行校正得知,NLR仍然是此病合并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95%CI:1.574~2.412,OR=1.951,P<0.05)。
應用ROC曲線分析,采用NLR對老年AECOPD患者合并心衰進行預測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28,如果將6.78作為最佳診斷截點,那么其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72.80%、78.50%,如圖1所示。
現階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世界范圍內,無論是患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呈現出快速升高態勢;另外,伴隨年齡的不斷增長,老齡患病人數呈現不斷增加趨勢[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更易出現心功能不全的情況,因而會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誘發死亡。所以,對此病老年患者,做到心衰的早期發現與干預尤為重要[8]。現階段,臨床當中多用超聲心動圖、腦鈉肽等方法來對心衰進行診斷,但卻有著比較繁雜的操作診斷過程,而且患者對復雜的檢查有著比較差的依從性,受這些因素影響與限制,許多基層醫院或門診難以很好地開展此應用。所以,基層臨床需要一種經濟可行的預測指標,來為老年AECOPD合并心衰的早期發現提供支撐與輔助診斷依據。
在現代臨床中,白細胞及其亞群實為一種較易獲得的慢性炎癥指標,經常用于腫瘤、冠心病等炎癥性疾病的診斷,是一種特異性標志物[9]。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指標在實際操作及應用時,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或干擾,比如應激、脫水等[10]。而對于NLR而言,其較好地將免疫系統相關因素、非特異性炎癥反應融合在一起,有著比較高的穩定性,因而被當作一種不錯的炎癥標志物,而且與COPD的發生、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有大量研究指出[11],AECOPD患者機體中的NLR水平相比于COPD患者以及健康人群,要明顯偏高,而當AECOPD患者處于恢復期時,其NLR水平會大幅降低,且NLR與運動能力指數、COPD阻塞程度等情況之間存在著明顯聯系。如果患者的NLR水平>2.8,此時,COPD患者進行治療的風險便會大幅升高[12]。所以,經常用NLR對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預后情況進行評估,是一種直觀且敏感的指標[13]。大量研究指出[14],隨著病情的持續加重COPD患者的NLR水平也隨之呈升高趨勢,NLR當作對AECOPD進行早期預測的首選標志物。本研究表明,合并心衰組的NLR較單純AECOPD組均顯著偏高(P<0.05),且收縮壓、NT-proBNP、PaCO2、中性粒細胞計數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比例較單純AECOPD組,均顯著偏高(P<0.05),而PaO2、淋巴細胞計數與單純AECOPD組相比,都顯著偏低(P<0.05),表明COPD患者的NLR水平與病情密切相關性。本文進一步將NLR作為自變量,將是否有心衰作為因變量,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LR應為AECOPD合并心力衰竭者的獨立危險因素(95%CI:1.581~2.711,OR=2.152,P<0.05);通過對高血壓、冠心病、PaO2、中性粒細胞計數等進行校正得知,NLR仍然是此病合并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95%CI:1.574~2.412,OR=1.951,P<0.05)。表現為AECOPD合并心衰患者的NLR水平較之單純AECOPD患者,要顯著偏高,表明NLR在對老年AECOPD患者有無心衰進行評估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另結果表明,應用ROC曲線分析,NLR對老年AECOPD患者并發心力衰竭進行預測的AUC是0.828,如果診斷截點值是6.78,那么其對此病預測的特異度為72.80%,而敏感度為78.50%,所以,如果老年AECOPD患者的NLR大于6.78,那么需要實施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進而對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加以明確。
綜上所述,老年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NLR水平呈顯著升高狀態,且此指標是該病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如果患者的NLR水平超過6.78,那么需開展詳細檢查,做到心衰的及早發現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