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芳
(蘇州新世紀兒童醫院,江蘇蘇州 215028)
小兒流感易發于幼兒階段,致病原因主要與流感病毒有關,且小兒免疫力較差,受到流感病毒侵襲后,會攻擊呼吸系統,引發咳嗽、發燒等癥狀,該疾病病程進展迅速,較之普通病毒感染癥狀更為嚴重[1]。若病情未能及時控制,導致病毒下行至肺間質、肺泡組織,有大概率誘發病毒性肺炎,故針對于小兒流感需要及時介入醫療干預,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兒生理機能[2]。本次研究分析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用于小兒流感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蘇州新世紀兒童醫院收治的80例小兒流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用藥方案不同,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奧司他韋治療,男患兒26例,女患兒14例;年齡2~9 歲,平均年齡(5.54±1.15)歲;入院前病程2~6 d,平均病程(4.15±1.23)d;治療組接受帕拉米韋治療,男患兒25例,女患兒15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58±1.12)歲;入院前病程2~7 d,平均病程(4.21±1.2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蘇州新世紀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兒癥狀符合《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2011年版)》[3]中小兒流行性感冒診斷標準;患兒咽部取樣檢測,流感病毒檢驗結果為甲型流感或乙型流感為陽性;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燒、咳嗽、氣促、呼吸受限;入組患兒家屬知曉并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存在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肺部組織器質性病變患兒;近半年接種流感疫苗患兒;對本次研究藥物存在過敏癥狀者;30 d內使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患 兒[4]。
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輔助治療,體溫過高者實施物理降溫(酒精擦拭、毛巾冷敷)、補充電解質及維生素等相關措施,咳嗽癥狀較重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瑞典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71309,規格:2 mL∶1 mg)霧化吸入干 預,2 mL/次,1~2次/d。痰液較多者服用氨溴特羅口服液(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17,規格:60 mL)化痰止咳,基于不同年齡段調整藥 物 劑 量,2~3歲,2次/d,5 mL/次;4~5歲,2次/d,6.5 mL/次;6~12歲,2次/d,10 mL/次[5]。
對照組選用奧司他韋藥物治療,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721,規格:15 mg),基于患兒體質量調整藥物劑量,15 kg以下2次/d,30 mg/次;體質量15~23 kg,2次/d,45 mg/次;體質量23~40 kg,2次/d,60 mg/次;體質量40 kg以上,2次/d,75 mg/次,治療5 d。
治療組選用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廣州南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29,規格:100 mL),10 mg/kg,1次/d,靜脈滴注30 min,治療5 d[6]。
①用藥前后記錄患兒血常規檢查中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白細胞的生理水平數據,對比數據差異,明確患兒出現中性粒細胞降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降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②療效分析:患兒臨床癥狀消失,體溫正常、聽診音正常為顯效;患兒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體溫趨向于正常、聽診音基本正常為有效;患兒臨床癥狀未改善,體溫高于正常范圍、聽診伴有明顯啰音為無效。③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記錄相關數據作組間數據對比。④收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指標數據[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對比分析同組數據,分析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數據差異。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以(±s)、[例(%)]表示,并行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有效率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85.00%(P<0.05),見表1。
治療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組患兒血常規檢查中中性粒細胞降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2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分析[例(%)]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分析(±s,d)

表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分析(±s,d)
組別 n 扁桃體紅腫 鼻塞 咳嗽 發燒治療組 40 1.52±0.38 1.42±0.42 1.41±0.43 1.52±0.42對照組 40 2.54±0.41 1.92±0.45 2.25±0.41 2.31±0.48 t 11.540 5.137 8.942 7.8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例(%)]
干預前,兩組患兒肝腎功能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指標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肝腎指標數據波動分析(±s)

表4 兩組患兒肝腎指標數據波動分析(±s)
組別 n AST(U/L) ALT(U/L) Cr(μmol/L) BUN(mmol/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0 29.65±3.25 27.11±3.19 29.15±3.15 28.12±3.21 60.15±5.65 59.65±4.95 3.54±0.52 3.61±0.51治療組 40 29.54±3.21 26.38±3.18 29.18±3.12 27.96±3.23 60.35±5.58 60.06±4.89 3.58±0.49 3.60±0.48 t 0.152 1.025 0.042 0.222 0.183 0.372 0.607 0.184 P 0.879 0.308 0.966 0.824 0.855 0.710 0.545 0.854
小兒流感主要侵襲患兒的呼吸系統,多見于春秋干冷季節。根據流感病毒類型,流感病癥可以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三種,當病情侵犯至呼吸道位置,根據其炎癥病型表現為鼻炎、咽炎、扁桃體炎等。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患兒病情制定更加合理的臨床用藥方案。我國的醫療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在治療小兒流感疾病方面,有著越來越多的抗病毒、抗炎癥、抗感染藥物以供選擇與使用。
目前,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主要以鈉離子(Na+)、2價陽離子(M2+)通道抑制劑兩類為主,基于絕大部分甲型流感病毒對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等M2+離子通道抑制劑藥物有極高的耐藥性,且其帶有神經毒性,故在藥物選擇方面需要有新的選擇。Na+藥物中,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的主要是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等,其中扎那米韋藥物生物利用度較之其他藥物較低,故在小兒流感的用藥治療方面大多以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為主[7]。奧司他韋藥物可特異性抑制神經氨酸酶,以達到阻止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在患者體內蔓延的效果;帕拉米韋藥物是新型環戊烷類抗流感藥物,臨床試驗證實帕拉米韋藥物對流感病毒的治療效果顯著。奧司他韋作為抗流感常用口服藥,對流感病毒有著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對于部分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癥狀,病情控制效果較之帕拉米韋略遜一籌。帕拉米韋靜脈滴注后,可長時間抑制神經氨酸酶活性,低劑量下有著良好的抑制流感病毒的效 果[8]。
本研究中,治療組臨床治療有效率97.50%高于對照組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兒在扁桃體紅腫、鼻塞、咳嗽、發燒癥狀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帕拉米韋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奧司他韋。另一方面,治療組血常規檢查中不良反應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AST、ALT、Cr、BUN等評價肝腎功能的數據比較,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帕拉米韋藥物在小兒流感治療方面不良反應少,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小兒流感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帕拉米韋藥物的癥狀控制程度與臨床治療效果均要優于奧司他韋,抗病毒效果明顯,癥狀緩解時間更短,且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方面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