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柱
(昭平縣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廣西 賀州 546800)
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和智能化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的生產效率,需要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加快農機產品的投入使用。農機新產品的推廣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要改變千萬農民的認識,接受新的農業發展模式,才能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的力量,大大提高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
(1)我國農業地形和管理模式特點。“包產到戶”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也是存在了半個世紀的農業管理模式,讓我國形成了個體化作業的傳統模式。農田形態過于分散,不利于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規模化作業。我國的農田多在丘陵,多有高低不平之狀,機器難以連續作業。如果將大量農機產品投入農業生產,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傳統模式下的個體作業,而是要實現大面積的農田管理,這樣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農業高產。我國的農田的經營權現在都在農民的手里,要提高農民對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認識,讓他們積極接受新事物,了解農機產品使用帶來農業的巨大發展,了解農機產品的使用會提高收益,認識到加快實現土地流轉是推動農業發展的較好的途徑。
(2)農機產品的使用培訓與技術支持。我國大多數農民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所以對農機產品的使用存在一些擔心。對大型農機產品是非常陌生的,會考慮能不能種活農產品,會不會破壞土地,收獲時會不會很浪費糧食等,農民對于土地的熱愛和糧食的珍惜非常強烈,所以他們對先進機械和技術的使用存在顧慮。在農機產品的推廣時,要花大量時間為農民科普農機產品的性能,要培養精干的技術工操作農機,在農機產品的保修方面也要持續跟上,才能讓農民相信農機的使用會改善農業的發展[1]。還要做好農機產品的更新換代,使它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
(3)缺乏相關政策扶持。大部分農戶購買力有限,而且農機設備價格高,支出成本比較高,如果家里農田面積不是很大,基本上不會購買和使用,后期的維護也是一筆較高的支出。很多農民缺乏市場意識,對于農機產品的購置總是存在諸多顧慮,擔心無法實現增產增收。所以政府對于農業的政策扶持很重要,要能夠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讓農民敢種田,敢用農機產品。所以前期幫助農民實現相互合作,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擴大種植面積,大規模使用農機產品,才能讓農民盡快看到農機產品帶來的效益。
(1)加大農業的政策扶持。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城市,留在農村發展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從國家層面,我們要加大農業創業、農業種植的經濟補貼,吸引更多的人留在農村創造更多的經濟收入[2]。從社會市場來說,農機產品的購買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可以采用村集體擔保,貸款購買。這樣不僅能夠保障農民能夠用得起農機,也能刺激農機產品的推廣。加大大面積種植的種植大戶的補貼力度,如基于貸款降息或貼息的形式,大種植戶單獨購買農機產品時,給予更多的優惠,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民能夠包得起田,能夠獲得收益。在農民增收的這條道路上增加更多政策支持和保障,讓農民能夠看得見收益,形成農業的再投入,讓農機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從而加大農機產品的市場投入。
(2)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我國的農民基數龐大,但是大多數農民都是種植經驗非常豐富,但是文化知識非常少,所以加強農民的再教育,幫助其適應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整合農民身上強大的資源,轉化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力量。在政府的幫助下,可以組織農民接受一系列先進農機具應用培訓,讓農民了解現在有哪些農機產品投入了市場,它們的性能是什么,如何根據自身需要去選擇。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大量宣傳農機產品的使用帶來的好處,讓農民相信農機的使用是幫助農民創造更多收入[3]。還要定期派駐農機專家深入農村,手把手教會農民使用農機產品,怎么保養農機產品。還要根據農民實際使用農機產品時的問題反饋,對農機產品進行提升優化。更要選派一批有機械設備操作經驗的農民,專門學習農機產品的使用,當他們熟練掌握農機產品的使用操作、保修時,可以隨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能夠及時解決農機產品使用中的問題。還要組織農民多學習現在科技對農產品、農機產品研發的新成果,讓我國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打開新視野。
(3)依托農村合作社進行農機產品推廣。農村合作社是一個整合農民資源的平臺,它給予了更多農民交流學習的機會。農業合作社是基于農民的需要產生的,得到農民的充分的支持,基于農村合作社推廣農機產品更能被農民接受。我國的農村合作社得到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多方面的支持,基于農村合作社的支持,農民購買農機產品的壓力就減小很多了。農村合作社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平臺,基于農村合作社的宣傳,農民對農機產品的接受度會更高。在這里增加對農機產品的宣傳力度,會產生很大的輻射效應,這樣會大大減輕農機產品推廣的壓力。這里不僅是農機產品推廣的平臺,更是農民學習的平臺,利用農業合作社的定期會議,增加農機產品的學習內容,這將會大大提高組織效果。如果由農村合作社定期選派社員去學習農機使用知識,然后在社員之間傳播,這會增加社員之間的接受度。依托這樣一個農民信任的組織來推廣農機產品會事半功倍。
(4)合理選擇農機設備,保證售后服務質量。我國地大物博,地形復雜,農機設備的使用首先要考慮農田形態[4]。要派駐相關技術人員首先幫助農民精準勘探地形,估測農機設備使用的可能性。要根據地形的實際情況,比如農田面積、影響農機設備正常使用的因素,所要耗費的成本,不能一味追求市場推廣力度,而忽略農機設備實際的使用程度,而損壞農民的利益。要在綜合考量下,為農民考慮農機選擇的種類,使用數量。可在小范圍先進行試驗,得到充分認可后進行大范圍推廣。
任何產品的使用,售后服務是銷售較為關鍵的一節。農機設備生產商要保證農民有充分的售后服務保障,可定期派駐工程師對農機設備的使用進行培訓,要經常與農民溝通,根據農機設備使用的體驗感來對設備進行優化提升。售后服務是促進農民長期購買的保障,也是農機產品推廣的重要環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科技產品投入農業發展,這不僅是基于國家經濟發展考慮,更是為了讓農民實實在在受益。所以提高農民意識,保障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機產品推廣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