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瓏
(廣西合浦縣建筑設計院,廣西合浦 536100)
幼兒園建筑對幼兒教育和生長至關重要,但幼兒園建筑設計現狀并不盡人意,無法適應教育理念改變提出的要求,對此需要在明確各項設計問題的基礎上,確定未來發展趨勢,并制定合理可行的解決對策。
目前,若按開發建設主體可將幼兒園分成以下兩種:①公辦幼兒園;②民辦幼兒園。其中,公辦幼兒園是指將政府作為建設主導,而民辦幼兒園則將開發商作為建設主導。對開發商而言,建造幼兒園的主要目的在于配合商品房銷售,幼兒教育往往被放在其次。基于這種實際情況,無論政府還是開發商,都不會積極提供土地資源進行幼兒園建設。有限的土地資源始終優先提供給利潤較高的商業或住宅。為增加利潤,在幼兒園建設中使用的資金和土地經常遭到壓縮。除此之外,政府與開發商均不是幼兒園最終使用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設計和使用相脫節,對設計人員而言,不能真實了解使用者的真實需求。
目前,很多幼兒園建筑由于面積較小且功能單一,導致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沒有對具體過程、方法和評價等引起足夠的重視。幼兒園建筑大多采用模仿型模式進行設計,這種設計方法大多缺乏創造性,很多設計人員都將滿足相關技術規范作為對設計品質進行衡量的關鍵標準。然而,現行技術規范是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建筑需要滿足的最低要求,對幼兒園這種具有教學功能性質的建筑而言,只滿足規范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空間質量與使用舒適度等方面[1]。
幼兒園建筑建造資金和指標不斷壓縮,設計人員和使用人員之間相脫節,對幼兒園建筑的認識不夠充分,使用的設計方法過于單一,只追求滿足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是現階段幼兒園建筑設計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用地不足。導致這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為規劃部門和開發部門都只追求建筑的密度,沒有對幼兒園建筑用地具有的特殊性進行充分考慮,這一特殊性是指幼兒園建筑需要有充足的室外活動空間,以確保幼兒園教學能夠正常開展。但很多幼兒園都將經濟效益作為出發點,使商業用房大量侵占原本就十分狹小的幼兒園場地。事實上,我國在很早之前就針對幼兒園制定了用地標準,提出所有幼兒園都要有至少15m2的用地的基本要求和規定。然而,即便是這一基本規定,仍有很多幼兒園無法滿足。
(2)幼兒園的建筑功能布局缺乏合理性。這一問題的原因出在建筑師身上。所有類型的建筑設計都將為人們提供良好生活環境作為出發點,特別是幼兒這種特殊群體,在幼兒園建筑有著完整且科學合理的生活與學習體系,若建筑設計嚴重違背了基本規律,將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產生很多問題。比如,幼兒園建筑中活動室的采光不足和廚房產生的噪聲和氣味相對較大,對幼兒正常生活與學習造成很大影響等,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由建筑設計不到位引起的,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3)幼兒園建筑的建筑師對幼兒自身心理與生理上的認識不足,導致建筑設計過程中缺乏細致的考慮和分析,使最終的設計成果無法達到預期。比如在對活動室的窗臺高度進行設計時,確定的過高,而且門把手高度與形狀與幼兒使用不相符,沒有在室內墻角設置圓角,或臥室直接按照大通鋪進行設計,雖然設置了護欄扶手,但觸感不舒適或采用硬質材料有棱角容易使幼兒受傷等。可見,相比普通建筑,幼兒園建筑設計更應該充分體現出人文關懷,保證服務周到。
(4)幼兒園建筑的室外環境設計較為粗糙。對幼兒園建筑而言,其室外環境設計可能比建筑設計還要重要,這是因為幼兒在幼兒園中需要接受日光浴、空氣浴和水浴,這是確保幼兒身心能夠快速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以需要在室外場地上對不同的游戲設施與地面材料進行合理安排,確保幼兒在室外活動過程中可以盡情的玩耍,消除所有安全隱患。
(5)某些幼兒園建筑整體形象較差。對于幼兒園建筑,其造型應盡可能做到小巧、充分情趣,不能完全是一副商業建筑的面孔。在這種需求下,要求建筑師自身具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對每個細節進行精心的推敲,包含線條、角度、色彩和裝飾等在內的各個細節都要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研究。但從目前來看,仍然有很多幼兒園建筑的整體形象很差,不符合對幼兒園建筑提出的特殊要求。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學理念發生巨大變化,這使得幼兒園建筑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更加重視孩子自身個性發展,以及對全新教學方式和技巧的引入,在課程中加入很多教學活動,比如現在常見的計算機科學、形體瑜伽和語言課程。通過對新理念與新方法的合理應用,推動了幼兒的自主選擇與和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在當前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條件下,對幼兒園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適當的建筑設計打造多樣化環境,不可始終追求單一形式的活動空間[2]。
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動了教師工作方式的改變,從以往的管和教變成現在的積極引導、培養和參與,傳統的干預式和灌輸式教學已經被完全淘汰。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激發出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自身進行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使幼兒交流成為目前教育理念共識。實際的教育效果已經得到國內外相關學家的研究證實。上述教育變革無疑不對幼兒園建筑有了更高要求,必須從建筑設計角度入手積極變革。
目前,幼兒園建筑設計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在教育理念快速發展進程下教育環境仍然單一,無法滿足教育理念更新提出的要求。對此,在今后的幼兒園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開展以不同教育理念為進基礎的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以此有效拓展相應等的設計思路。
(1)對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將建筑教育、設計實踐和實際使用作為出發點,深入分析當前的設計現狀,確定上述三個環節當中需要注意的設計要點及影響因素,從而明確設計核心問題,并在掌握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
(2)對國內外關于幼兒教育理念的發展進程進行梳理,分析歷史上各類教育理念對應的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具有的特征和歷史發展進程[3]。
(3)根據現階段研究和實踐成果,深入分析各類教育理念下對建筑空間環境提出的要求。確定不同教育理念提出的空間需求,并研究兩者相互關系和作用機制。
(4)制定各類教育理念對應的設計對策,促進幼兒園建筑更好地發展。對幼兒園總平面功能進行設計時,可采用如圖1所示的形式。

圖1 幼兒園總平面功能關系
某項目設計規模:新建保育樓一幢,框架結構,層數為3層,建筑高度為12.20m,建筑總面積為3400m2,建筑基底面積為1121m2;新建水泵房一座,建筑總面積為323.4m2,地上建筑面積為81.4m2,地上層高3.3m,地下層高4.5m。配套建設圍墻300m(含校門),校道和硬底化1000m2、值班室22.23m2,購置配套保教、生活設備,該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如表1所示。該項目的設計很好地貫徹了以上發展趨勢和對策,有效解決了以往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值得類似項目參考借鑒。

表1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綜上所述,幼兒園建筑與它的空間環境是幼兒成長中生活學習重要場所,只有在了解幼兒園建筑實際使用狀況,明確幼兒園教學基本需求和不斷加深對先進理念的認識基礎上,才能有效拓展建筑設計思路,促進幼兒園建筑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