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建國
(山西省呂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西呂梁 033000)
噪聲污染是環境污染中一項比較嚴峻的問題,不僅降低了人們生活質量,同時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帶來很大的威脅,因此這種情況急需得到治理。想要減少或消除噪聲污染,則需要真正落實環境噪聲監測工作,及時找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各項影響因素,根據其實際監測情況和監測數據制定科學有效的完善措施,從而提升環境噪聲監測的效果,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我國噪聲污染來源于多個方面,如工業噪聲污染、施工噪聲污染、生活噪聲污染、交通噪聲污染等等,這些現象也成為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重要環境污染問題。據相關調查統計,我國城市環境噪聲污染指數平均可達56~58dB(A),幾乎有70%以上城市居民長期生活于重度噪聲污染的環境。如今,噪聲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我國環境噪聲監測工作也有一定的突破,但還是有諸多問題急待解決。我國環境噪聲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專業監測人員。監測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幾乎是目前我國環境監測部門的普遍現象,對噪聲監測的準確性帶來一定影響。環境噪聲監測工作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業務水平跟不上時代環保的需求,對工作缺乏重視,很多熟練掌握環境噪聲監測技能、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有的退休有的轉業,而一些新工作人員由于專業經驗欠缺,再加上沒有經過技能培訓,導致其專業能力難以滿足正常的工作需求。
(2)監測數據處理落后。監測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是噪聲監測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監測數據是否準確是決定工作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實踐工作中容易出現監測數據收集困難的情況,并且后續在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時候也缺乏技術性。而這種現象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①噪聲監測工作所需的儀器設備、軟件系統等急需升級和更換,為提高監測工作的效率做好鋪墊;②工作人員對整個環境監測工作運行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由于一些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導致噪聲監測數據不能為實際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
(3)噪聲監測數據單一。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交通干線噪聲監測頻率為1次/年,測點監測時長為20min;區域環境晝夜的噪聲監測頻率分別為1次/年、1次/3年,測點監測時長為10min;功能區域噪聲監測頻率為1次/季度,連續監測時長為24h。但就事實而言,不同季度、不同時間、不同區域的噪聲污染指數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化,再加上受到一些大型社會活動的影響,噪聲監測結果難以為實踐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從另一角度來分析,如果想從提升監測頻率來達到增強監測數據科學性的目的,由于專業人員數量較少、時間緊張等因素依然會造成監測數據不可比性較強。
(4)監測位置選擇不當。一般情況下,噪聲分布的持續性較弱,傳播過程中受到建筑物阻隔、人為介入等的影響會使噪聲出現折射或反射的情況,在固定位置收集噪聲監測數據,可能會導致監測結果和實際噪聲污染指數存在較大偏差,對工作人員制定噪聲整改措施帶來不便,噪聲監測工作的真正價值難以得到凸顯。
近年來,我國噪聲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境噪聲監測工作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由于工作強度大、噪聲管控意識淡薄等因素,導致噪聲工作的效果仍有很大上升空間。基于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意識到噪聲污染的嚴重性、意識到噪聲監控工作的重要性,明確噪聲監測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細化監測管理內容,真正做好噪聲監測工作。
針對當前我國環境噪聲監測部門專業人員稀少的情況,加強隊伍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人才選拔和人才培養方面需要格外注意,除了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檢驗,也需要對人員創新意識、對待工作的責任心和態度等方面展開調查,為噪聲監測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給專業人才提供足夠的交流學習機會,定期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和討論會,總結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制定切實有效整改措施,加強監測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噪聲監測技術使用是否規范對噪聲監測工作效果有密切影響。在實踐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學嚴謹的技術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由管理人員對工作人員的技術操作流程進行監督和管理,避免出現操作失誤等情況。除此之外,建立獎懲機制,有利于提高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端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為監測技術的規范應用提供保證,進而達到提高監測工作效率的目的。
想要提升噪聲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需要加強環境噪聲監測工作的技術建設,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提高有關部門的噪聲監測能力。與此同時,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經常開展技術培訓,讓監測人員對新型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實踐工作中出現失誤,提高各項監測設備的利用率。
監測點位置對噪聲監測結果的可靠性有直接的影響,對于監測點位置的選擇,需要根據監測對象、監測需求等方面來確定最終位置。通常情況下,當前環境噪聲監測工作中主要采取的監測點布設方式包括以下三種:①一般戶外。針對戶外噪聲監測,監測點位置與反射物位置之間的距離應>3.5m,監測點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差應>1.2m。如果有特殊要求,需要在此基礎上擴大噪聲監測面積,可以將噪聲監測點布設于高層建筑之上。就車輛噪聲監測來說,揚聲器固定位置與車頂之間的距離應>1.2m;②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監測點位置需要與建筑墻面或建筑窗戶保持1.0m左右的距離;③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對于室內噪聲監測,監測點位置與墻面距離應>1.0m,監測點位置與地面的高度差應保持1.2~1.5m之間。
生活噪聲污染和工業噪聲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在實際監測工作中,可以根據噪聲源來選擇和布設監測點位置。首先,對于噪聲監測點數量來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減少或增加監測點數量,如針對一些距離噪聲敏感建筑物小且易被噪聲源影響的位置,則需要均勻布置噪聲監測點。其次,噪聲監測點布設需要具有合理性。一般來講,監測點位置需要與噪聲源保持1.0m左右的距離,監測點位置與地面高度差應>1.2m。與此同時有需要注意的一點,若噪聲源周圍存在噪聲敏感建筑,可以適當做出調整,可在廠區界外1.0m以外的位置布置噪聲監測點,監測點與地面高度差應>0.5m。
在建筑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工作中,需要根據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以及施工現狀等確定場地邊界位置,并結合建筑施工作業的形式確定噪聲敏感建筑位置,最終布設噪聲監測點位置。由于建筑施工現場噪聲較大,并且影響因素較多,所以需要監測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監測點數量,從而保證環境噪聲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以某機電工廠車間的噪聲監測布點為例,南、北分別有一個車間,噪聲污染源主要為銑床、刨床,車間墻體總長度為61.9m,廠區內無降噪設施。根據《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 87-85)規定噪聲監測布點選擇原則如下:A聲級波動<3dB,監測點數量為1~3個;A聲級波動>3dB,需要合理規劃車間區域,確保任意兩個區域的聲級波動≥3dB,監測點數量為1~3個,監測點位置與地面高度差>1.2m。最終確定,機電車間生產環境選任意兩點進行監測,廠界噪聲在廠區東側、南側分別選擇2、1個監測點,如圖1所示。

圖1 某機電工廠車間的噪聲監測布點
綜上所述,隨著如今噪聲污染逐漸加劇,做好環境噪聲監測工作的現實意義顯而易見。當前我國噪聲監測工作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對噪聲監測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對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予以重視,并及時制定和落實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在實踐工作中,通過加強監測技術管理、科學選擇監測點位置、開發先進的監測系統等途徑來達到提升噪聲監測工作質量的目的,為維護生態平衡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