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安 李墨 咖喱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也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中的標志性地點。57歲的院長張定宇,是戰役的戰斗者、指揮者,也是大家的定心丸。他隱瞞了身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被病毒感染的妻子,始終堅守在與死神搶奪病人的前線。
他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牢固的陣地。
如果不是這次突發的疫情,張定宇甚至沒打算把自己身患絕癥的事說出去。
2018年開始,他上下樓就越來越艱難了。每每有人關切地問他腿怎么了,他就大手一揮,用“膝關節不好”搪塞過去。全院沒有一個人知道,他高低不平的腳步,緣于漸凍癥的折磨。
漸凍癥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是無藥可治的絕癥。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無力,容易疲勞;漸漸地,就會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直至呼吸衰竭。
“這個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樓梯時,腿真的跟凍住了一樣。別看我現在長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會縮成小小一團。每個漸凍病人,都是看著自己一點一點消逝的。”張定宇說,他隱瞞病情,是因為不想影響同事,他生來樂觀,不喜歡叫苦。
2019年12月,剛結束了與冬季甲型流感的抗爭,還沒來得及緩口氣的張定宇,遭遇了新的“敵人”。
當月29日,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張定宇看出病情不一般,直接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一邊叮囑醫護人員加大防護,一邊率領大家以最快的速度采集了第一波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往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檢測,給病毒第一時間確診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0年1月12日,世衛組織正式將此次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11天后,武漢正式下發“封城”通知,事態的發展超出了張定宇的預期。
除夕夜,解放軍海陸空450名醫護人員、上海136名醫護人員先后空降武漢,第一時間進駐金銀潭醫院。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飛抵武漢后去的第一站,就是收治確診患者和重癥患者最多的金銀潭醫院。
這里成了全民關注的焦點,也讓張定宇的“小秘密”藏不住了。
在和白巖松連線時,張定宇說出了不得不公開身患漸凍癥的原因:“這次要接待很多專家和重要領導,我有明顯的跛行,或者不能接送,覺得不禮貌,才決定說出來。”
面對鏡頭,他樂觀地說:“幸運的話,我還有8到10年時間,如果不幸可能就只剩五六年的生命。不管怎樣,我都會利用好每一分一秒。”
在金銀潭醫院北樓五病區主任魏明眼中,張定宇性子“非常急”,你一旦有困難向他反映,他會想方設法,立即解決。“我們這個病區剛開時,很缺人手,我一急就給院長打電話,院長馬上帶著護理部、后勤科室來現場,說病房需要什么,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全院都曉得我性子急,嗓門大。”張定宇笑著為自己打圓場,“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一個多月里,張定宇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工作再苦再累都難不倒他,然而,提起這段日子里最艱難的時刻,這位硬漢卻忽然濕了眼眶。“1月13日那天,我回去得很晚,跟愛人談起院里病人的情況,說發病時會很喘。她說,‘我也覺得有些喘。”張定宇的愛人在武漢第四醫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線。第二天,她悄悄去醫院檢查,確診已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隨即入院。
分身乏術的張定宇,忙得一連三四天都顧不上去醫院看望妻子一眼。
1月15日凌晨1點多,在下班趕往第四醫院的路上,張定宇的臉頰忽然一陣滾燙,那是止不住往下淌的淚水。“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從武漢市第四醫院副院長,到武漢血液中心主任,再到6年前出任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白大褂,一穿就是幾十年。在抗疫一線,他是臨危受命的戰士;在災情關頭,他是沖鋒在前的勇者。
1997年11月,張定宇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
2011年除夕,他作為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年。那個不眠之夜,他為3名危重產婦實施緊急手術,順利迎來3個小生命的誕生……
這樣一位施恩于人、充滿大愛的白衣衛士,卻總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
“很感激解放軍醫療隊的分擔,讓我這兩天凌晨1點就能躺下了,之前得扛到三四點才能睡。”
“我愛人雖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很幸運,給她用了抗病毒藥物之后,有效果,我很感恩。”
“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后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醫者無懼,醫者仁心。在這場驚天動地的戰役中,我們無法靠近他的陣地,但他堅定的站立,我們看得真切,記得牢固。
(資料來源:《湖北日報》、“環球人物”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