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蘇聯(lián)昆蟲學家柳比歇夫有關(guān)于時間的一句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因為生命是由時間構(gòu)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累積起來的。”柳比歇夫在短暫的一生中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發(fā)表了70多部學術(shù)著作,內(nèi)容涉及昆蟲學、科學史、農(nóng)業(yè)遺傳學、植物保護、進化論、哲學等諸多領(lǐng)域。很多人覺得,他好像活了很多輩子一樣,這些驚人的成就得益于他的時間管理法。
從1916年元旦開始,26歲的柳比歇夫便開始實行一種“時間統(tǒng)計法”。他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的時間,一天一小結(jié),每月一大結(jié),年終一總結(jié),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從不間斷。讓我們看看柳比歇夫是怎樣進行時間統(tǒng)計的: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鑒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讀《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從這一天的日記里我們可以看出柳比歇夫是按照“地點—日期—工作任務(wù)—耗用時間”來記錄一天的工作時間,并對當天的基本工作時間進行合計。
柳比歇夫?qū)⒐ぷ鞣譃閮纱箢悾谝淮箢愂腔竟ぷ鳎彩亲罡挥趧?chuàng)造性的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寫書,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參考書,做筆記,寫信);第二大類工作包括做學術(shù)報告、講課、開學術(shù)討論會、看文藝作品,不屬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動都包括在內(nèi)。他每天只合計第一類基本工作的時間,每個月底再將這一個月的基本工作時間加起來,每月一小結(jié)。
請看柳比歇夫的每月小結(jié)是怎么做的:
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
分類昆蟲學——20小時55分
附加工作——50小時25分
組織工作——5小時40分
計136小時45分
柳比歇夫每年年終還要進行年度總結(jié),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變化,什么沒有完成,為什么……除了年度總結(jié)外,每過5年,柳比歇夫還把干過的事分析一通,做個總的鑒定。
一天有24小時,事實上人們真正用于工作、學習的時間只有幾小時,像柳比歇夫這樣惜時如金的人一天至多能干七八小時。我們總在驚呼時間不夠用,但是我們每天曾在一些瑣碎小事或雜事上浪費掉了大量的時間,而這一點恰恰不易被我們察覺。柳比歇夫用他的時間統(tǒng)計法對所消耗時間的記錄進行分析,來正確認識自己的時間利用狀況,并養(yǎng)成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時間統(tǒng)計事實上是對計劃進行總結(jié),它是制訂下一個計劃的基礎(chǔ)。柳比歇夫在對當月進行總結(jié)完成后,就為自己制訂下一個月的計劃;在對當年總結(jié)完成后,就為自己制訂下一年度計劃。除了年度計劃,柳比歇夫還將一生的時間制訂成一個個“五年計劃”。
對于時間管理,除了時間統(tǒng)計法之外,柳比歇夫還有5條時間守則:
1.我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wù);2.我不接受緊急的任務(wù);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睡得很多,10小時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jié)合起來。
美國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認識你自己這句充滿智慧的哲言,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真是太難理解了。可是,‘認識你的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通向貢獻和有效性之路。”柳比歇夫正是通過他的時間統(tǒng)計法,認識了他自己的時間,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科學家。
(摘自豆瓣網(wǎng),魏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