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解放軍航母山東艦穿越臺灣海峽南下演訓,再度挑動島內的敏感神經。自今年以來,大陸軍機和軍艦不斷繞臺,有臺媒在年底進行了小結,直言“臺海今年很忙”。
臺灣《中國時報》21日稱,今年大陸兩艘航母山東艦和遼寧艦合計經過臺灣海峽兩次;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卡拉奇相繼在8月和9月訪臺,解放軍戰機兩度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最近距臺灣新竹海岸線僅約37海里(約合68.5公里),“是繼1996年臺海危機、兩國論后,最嚴重的軍事挑釁動作”。此外自6月起,大陸軍機進入臺西南防空識別區近300架次,“幾成常態,哪天不來,恐怕才是新聞”。根據臺“國防部”官網9月開始設置的“實時軍事動態”專區披露的解放軍軍機繞臺情況,截至12月19日,大陸軍機繞臺的公開信息共有63起,繞臺機型多半為運輸機和反潛機。
除了空軍忙,海軍也很忙。18日,蔡英文在視察臺海軍“承德艦”時稱,近一年來大陸軍機和軍艦的“騷擾”確實比過去頻繁許多,臺海軍官兵為掌握每次解放軍軍艦動態,不僅隨時要停休、緊急召回出海,在海面上執行任務,有時一趟就是十幾天才能靠港,“這一幕接一幕的場景,如同臺海今年軍事動態的縮影”。根據臺海軍參謀長敖以智的說法,截至10月底,臺海軍對應解放軍軍艦出動達1223艘次,比去年增加400多艘次,“這4年,海軍一年比一年忙碌”,即使是噸位較小的“錦江艦”也曾出海10天執行任務,打破了其不靠港的天數紀錄。
至于此次山東艦通過臺灣海峽,臺“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21日稱,臺方從山東艦出港就一直掌握有關情況,預判其將到南海做一些航測和航訓。但實際上直到20日下午,島內還在盛傳穿過臺海的是遼寧艦。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分析稱,由于冬季來臨,大陸北部港口可能封凍,因此將航母先行移到海南島,免得影響訓練;同時南海本來就是航母的主要訓練場,海域夠寬廣,因此山東艦此時進入南海,應該是準備一過元旦就要在開訓儀式后出海操練。臺灣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也稱,山東艦平時活動的大連港等港口雖然長年不凍,但近日及未來天氣展望均在零攝氏度左右,甲板結冰可能造成訓練意外。他分析山東艦南下南海,目的在于持續強化戰訓。有臺媒分析稱,盡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解放軍的演訓步伐從未慢下來,軍艦演訓更是馬不停歇,山東艦南下穿越臺海的舉動等于間接證明“解放軍軍事行動并不會因中美情勢可能出現新變化,而有所松懈”。這可被視為北京對華盛頓采取的一場壓力測試,“更確切地講,是在測試拜登團隊對大陸及臺海政策的底線”。
值得關注的是,蔡英文當局今年以來加大了軍事動作,一方面搞所謂的“潛艇國造”,同時大肆從美國購買軍火。《中國時報》21日稱,臺“潛艦國造”計劃首批8艘潛艇預計2025年下水試航,目前尚不清楚將配備何種武器,不過美方已同意售臺MK-48魚雷,且很可能搭載其他先進技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臺灣的潛艇部隊將可在數十年內“有效嚇阻北京入侵”,不過長期來看解放軍仍占據明顯優勢,且“最后仍要靠美軍出面保衛臺灣”。美國是否協防是未知數,但軍火倒是實實在在地賺了一大筆。2020年,特朗普政府已六度宣布對臺軍售。不僅如此,美國第七艦隊派遣的“馬斯廷”號驅逐艦19日先一步經過臺海,也是今年第12度通過臺灣海峽。
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張春暉大校回應稱,美艦不時穿航臺海并炒作渲染,實質是軍事炫武加輿論誤導的混合操控,是以臺為棋、以臺做局的戰略自私,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時電子報21日分析稱,面對兩岸軍事升溫,蔡英文當局的響應是“國艦國造、軍備加碼”,而且是加碼再加碼,但臺灣沒有與大陸軍備競賽的本錢。文章說,展望明年,希望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后與大陸的關系有所變化,兩岸關系或有改善機會,降低軍事擦槍走火的態勢。▲
環球時報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