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城市。世界文化景觀——廬山,是舉世公認的“文化圣山”。“犧牲是我們革命者所不能免的。我們革命成功也就是由犧牲而得來的。”這是九江籍烈士、江西早期革命領導人王經燕在紅色家書中的鐵骨箴言。12月初,九江市關工委在王經燕組織干部學院舉辦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培訓班,百余名關工委干部和五老參加學習。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門,發生在江西的許多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都與九江有著密切的聯系。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在這塊土地上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鑄造了一處處充滿紅色血脈的革命遺址。
多年來,九江各級關工委充分利用好這些難得的寶貴資源,在一批世界知名的文化景觀掛上了“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的牌子,立足傳承紅色基因的著力點,找準傳承紅色基因的切入點,抓住傳承紅色基因的關鍵點,創新活動形式,打造培養孩子們成長成才的一面旗幟、一方陣地、一個品牌,創造了極具特點的“九江模式”。
數讀九江
1609人
全市關工委報告團459個,市、縣、鄉共有報告團成員1609人。
30萬余人次
全市各級關工委報告團每年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000余場,受教育對象達30萬余人次。
135個
全市掛牌愛國主義、優秀文化、法治教育和科普教育四類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135個。
12.2萬名
對全市12.2萬名留守兒童建檔立卡,做到助學幫困精準細實。
1000多萬元
市、縣、鄉三級財政給關工委撥出助學專項資金。全市專項資金達1000多萬元。
1749個
全市共建立少年兒童服務組織1749個。
1500余場次
截至2020年9月底,各地級關工委深入學校開展法治教育150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近30萬人次。
200余萬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全市各級關工委五老捐贈善款200余萬元。
5萬名
市關工委動員5萬名五老和黨政機關干部,用3年時間與5萬名貧困家庭的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
圖說九江

市關工委主任史之漢深入社區察看為困境少年建立的檔案

少先隊員與老紅軍杜宏鑒相互敬禮

廬山市白鹿鎮玉京村關工委顧問周桂花給幫扶幫教對象姜雯雯送書

五老王立強給學生講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