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艷 劉喜房 圖/徐建軍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是我國乙類傳染病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一起典型皮膚炭疽案例以及職業性炭疽病的預防知識。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人主要因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動物而感染,是我國乙類傳染病之一。職業性炭疽病可見于動物屠宰、獸醫、放牧、飼養、畜產品加工(乳、肉、皮毛)、疫苗和診斷制品生產、研究、應用及從事炭疽病防治等的工作人員。2019 年6 月15 日至17 日,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王某夫婦2 人先后發生皮膚炭疽病。
病例一,王某,女,54 歲,農民。2019 年6 月15 日,右前臂掌側出現紅疹,之后變成帶黑痂的水皰,周邊皮膚紅腫、發熱,6 月16 日前往村衛生所就診,當地診所給予輸液、藥敷治療,效果不理想,繼而水泡破潰,周邊紅腫加劇。6 月20 日前往保定市第七醫院就診,于手足外科住院治療。查體可見皮膚破損面積約3.0 cm×3.0 cm,表皮發黑,無明顯液體滲出,皮損周邊紅腫明顯,有壓痛,體溫38.5 ℃,診斷為右前臂感染。住院期間曾進行傷口清創術。7 月5 日取患者血液和傷口表面涂抹物送河北省疾控中心進行炭疽檢測,血液膠體金抗體陽性,7 月9 日轉診至保定市傳染病醫院,醫院以“皮膚炭疽病”收住院,于7 月22 日痊愈出院。
病例二,委某,男,52 歲,農民,病例一王某之夫。于2019 年6 月17日發現左手小拇指附近出現皮疹,后發展為皰疹,逐漸出現中間塌陷發黑呈“井臺樣”,患者自述伴有發熱,無疼痛,4 天后左手小指皮損周圍皮膚紅腫,部分皮膚剝脫,皰疹液內有血性滲出。6 月26 日就診于保定第七醫院,診斷為“左手小指感染伴皮膚壞死”,于骨科二病區住院治療,給予頭孢呋辛鈉及維生素C 治療,7月4 日患者出院。為明確診斷,7 月5 日在女兒和女婿帶領下,到保定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咨詢,當時為其采集創面涂抹物和血清,送河北省疾控中心進行炭疽檢測,結果為創面涂抹物PCR 陽性(核酸檢測),血液膠體金抗體陽性。患者于7 月8 日到友誼醫院皮膚科就診,考慮其為“皮膚炭疽”,轉至北京佑安醫院治療,于7 月17 日痊愈出院。
經調查,委某夫婦,養羊8 只,陸續賣掉7 只,留下一只母羊做種羊。2019 年6 月12 日晚,此羊不明原因死亡,夫婦二人對死羊進行了剝皮處理,將羊皮、內臟等丟棄,其他可食部分煮熟后食用。此炭疽病發生,判定為人與病羊密切接觸,羊炭疽傳染給人所致。
炭疽桿菌是炭疽病的病原體,炭疽病的傳染源以羊、牛、馬、騾、駱駝等草食動物最為常見,人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動物而感染,患者的病灶分泌物也具有傳染性,潛伏期為12 小時~12 天。
炭疽的傳播途徑以接觸傳播最為常見,可因直接接觸病畜、患者而感染,也可通過接觸污染的皮毛、病畜產品、土壤而間接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見于皮毛加工工人,吸入受污染的粉塵也可被感染。消化道感染往往是因為食入病畜肉類、奶類及被污染的食物。吸血昆蟲刺咬感染少見。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會產生持久免疫力。
炭疽病分皮膚炭疽、肺炭疽、腸炭疽、腦膜炎炭疽、敗血癥炭疽5 種類型,其中皮膚炭疽最為常見。
皮膚炭疽多見于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逐漸變為水皰、潰瘍、黑痂、黑痂脫落愈合成疤。發病1 ~2 日后出現發熱、頭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及脾腫大等。少數病例,特別是病變位于組織疏松處(眼瞼、頸部等)局部無黑痂形成而呈現大塊狀水腫,可致大片壞死,全身毒血癥明顯,病情危重,若治療貽誤,可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肺炭疽,由吸入炭疽桿菌芽胞所致,也可繼發于皮膚炭疽。起病多急驟,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氣急、呼吸困難、喘鳴、發紺、血樣痰、胸痛等,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并發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繼發腦膜炎。若不及時診斷與搶救,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腸炭疽,可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型和急腹癥型。胃腸炎型表現為嚴重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急腹癥型起病急驟,有嚴重毒血癥癥狀、持續性嘔吐、腹瀉、血水樣便、腹脹、腹痛等,腹部有壓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時治療,常并發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 ~4 日內死亡。
腦膜型炭疽,臨床癥狀有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明顯腦膜刺激征。病情兇險,發展特別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 ~4 日內死亡。
敗血型炭疽,多繼發于肺炭疽或腸炭疽,可伴高熱、頭痛、出血、嘔吐、毒血癥、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發現炭疽患者后一般要24 小時內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提供相關材料,配合處置工作。肺炭疽按甲類傳染病管理,需要2 小時內報告。
GBZ 227—2017《職業性傳染病的診斷》中,對職業性炭疽病診斷有以下規定,一是必須是從事接觸炭疽桿菌的相關職業,如屠宰、獸醫、畜牧、畜產品加工(乳、肉、皮毛)、疫苗和診斷制品生產、研究、應用及從事炭疽防治等的工作人員。二是炭疽病診斷應同時具備下列各項,(1)至少具備一種類型炭疽的臨床表現,如皮膚炭疽、肺炭疽、腸炭疽、腦膜炎型炭疽、敗血癥型炭疽;(2)顯微鏡檢查,發現皮膚潰瘍的分泌物、痰、嘔吐物、排泄物、血液、腦脊液等標本中大量兩端平齊、呈串聯狀排列的革蘭陽性大桿菌,同時細菌培養分離到炭疽芽胞桿菌或血清抗炭疽特異性抗體滴度呈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另外,炭疽的診斷還需要注意與肺鼠疫、馬鼻祖肺病變、細菌性痢疾鑒別。
對于炭疽患者的治療,患者要嚴格隔離,多飲水及給予流食或半流食。青霉素是治療炭疽病的首選藥物,還可使用頭孢菌素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等。除抗生素治療外還要進行對癥性治療,對有出血、休克和神經系統癥狀者要給予相應處理,皮膚惡性水腫或重癥者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膚炭疽局部可用1 ∶20000 高錳酸鉀溶液溫敷,禁止擠壓和切開引流。
預防職業性炭疽病,一要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和可疑患者,尤其是肺炭疽患者要及時、就地隔離并報告,患者應隔離至痂皮脫落或癥狀消失,兩次相隔5 日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檢測均為陰性為止。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過的敷料、剩余的食物、病室內垃圾均應燒毀,病畜、患者尸體均應火化,來自疫區或從疫區運出的牲畜均要隔離5 天,嚴禁剝食或出售炭疽病畜的肉、乳及皮毛。把住牧畜收購、調運、屠宰和畜產加工各環節的獸醫監督關。
二要切斷傳播途徑,對被污染的皮毛原料應認真消毒,然后再加工。對牲畜、皮毛污染的場所也應消毒。牲畜屠宰、皮毛加工場所要符合衛生條件,預防污染水源。
三要保護易感者。從事畜牧業和畜產加工廠的工人及診治病畜的衛生人員都要熟知炭疽病的預防方法,工作時要有保護工作服、帽、口罩等,嚴禁工作時吸煙及進食,下班時要清洗,消毒更衣,皮膚受傷后立即用2%碘酊涂擦,密切接觸者及帶菌者可用抗生素預防。在發生疫情時對職業接觸人員應急接種炭疽無毒或減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