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端正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在炎熱的夏季,車輛在陽光下暴曬一段時間后,車內空氣溫度能夠達到60℃以上,而有些內飾件溫度甚至能夠達到100℃以上,較高的車內溫度不利于客戶對空調制冷速率的訴求,同時駕乘人員也有燙傷地風險。為此,客戶購買新車后大多會進行全車玻璃貼膜。
全車玻璃貼膜就是在車輛前后風擋玻璃、側窗玻璃以及天窗上貼上一層薄膜狀物體,而這層薄膜狀物體也叫作太陽膜或者叫做防爆隔熱膜。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擋紫外線、阻隔部分熱量以及防止玻璃突然爆裂導致的傷人等情況發生,同時根據太陽膜的單向透視性能,也可以達到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貼膜能有效阻隔陽光中的熱量,從而降低車輛在高溫暴曬下得車內溫升,也可以有效降低空調制冷系統的負荷,有利于提高空調制冷舒適性。本文將通過對車輛進行整車玻璃貼膜,來研究貼膜對車輛暴曬時車內溫升和空調制冷試驗的影響。
本次試驗選取某公司生產的同等配置、相同顏色的兩輛同款六座車型,對其中一輛進行全車玻璃貼膜(后稱車輛1),另一輛樣車保持原狀態(后稱車輛2),清理車內雜物保持空氣流通,同時將座椅調節至同樣狀態。
按照表1所列測量點對車輛進行傳感器布置,乘員面部溫度傳感器參照QC/T 658—2009《汽車空調制冷系統性能道路試驗方法》中要求進行布置,內飾件溫度傳感器布置時保證兩輛樣車的布點位置和方法相同。

表1 測量點選擇
將兩樣車置于同等環境下,車輛均朝南停放,方向一致,輛車間隔 6m。然后連接好數據采集器,并打開所有門窗進行通風,使得車內溫度與環境溫度保持一致。之后同時關閉所有門窗,開始暴曬試驗,試驗時間為3h。
制冷試驗時,兩車采用相同工況,試驗路線和試驗環境溫度、光照強度保持一致。試驗前連接好數據采集器,并暴曬至車內平均溫度達60℃時開始試驗。試驗時空調模式調節均為:內循環、最大制冷、最大風量、吹面、A/C打開。
兩車暴曬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說明:暴曬試驗進行至約2.5h后,因太陽偏西,光照強度不足,故所測溫度略有下降,因此本次試驗取前2h結果分析。

表2 兩車暴曬試驗結果(單位:℃)

圖1 兩車暴曬試驗結果曲線
由上述試驗結果可以看出:
(1)車輛1車內乘員面部溫度較車輛2低1.5℃左右,,說明貼膜對車內空氣溫度影響不大;
(2)對比暴曬2h結果,車輛1內飾件溫度較車輛2低6~12℃,說明暴曬時貼膜可降低內飾件溫度;
(3)車內乘員面部平均溫度和車內內飾件平均溫度在暴曬時兩車溫度上升趨勢基本一致,說明貼膜不會影響暴曬總體趨勢。
兩車空調制冷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兩車空調制冷試驗結果曲線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城市工況和高速工況中,兩車面部平均溫度差距逐漸縮小,說明貼膜對長時間制冷時影響不大;怠速工況中,兩車面部平均溫度差距逐漸拉大,說明貼膜在怠速制冷時影響較為明顯。
本文通過對全車玻璃貼膜研究其對暴曬后車內溫升和空調制冷的影響,結果發現:在暴曬時貼膜并不會對車內空氣產生較大影響,但對內飾件的溫度影響較大;同時對長時間行駛制冷效果影響較小,但在怠速制冷時產生較大影響。由此,廠家在進行空調制冷試驗時可參考此試驗結果調整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以使試驗方法更加貼近客戶實際使用情況,評價指標更具有實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