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吉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吉林 長春 130011)
汽車轉向系統因轉向軸線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故存在不等速傳動的特性,當波動量超過一定數值時(一般單側不超過5%),駕駛員便會感到方向盤“時輕時重”的不舒適感。轉向硬點優化就是為了減小力矩波動對駕駛員手感的影響。
整車制造廠都有各自轉向力矩波動的優化方法[1][2][3]。將雙十字軸簡化為單十字軸萬向節采用“等效夾角”的優化方法,經分析其存在計算誤差;而基于Adams和Catia的優化方法,因建模和處理過程復雜,工作效率較低。本文基于Catia模型分析,通過實例闡述“等效夾角”方法存在的問題,并創建了滿足多工況下轉向力矩波動計算程序,經檢驗計算結果準確、可靠、高效。
單十字軸萬向節傳遞關系如下[1]:

其中:φ1、φ2分別為輸入軸和輸出軸轉角,β1為輸入軸與輸出軸夾角,ω1、T1、ω2、T2分別為輸入軸和輸出軸的轉速和轉矩。由式(2),ω2/ω1周期為π,即輸入軸旋轉一周,力矩波動出現兩次。
空間雙十字軸萬向節傳動如圖 1,中間軸與輸入軸、輸出軸夾角分別為β1、β2,中間軸與輸入軸、輸出軸所成平面分別為P1、P2,兩平面夾角為θ,輸入軸、中間軸和輸出軸的角速度、轉角和轉矩分別為ω1、θ1、T1、ω2、θ2、T2、ω3、θ3、T3,沿中間軸軸線自上而下(即M向)上、下兩節叉所在平面沿順時針方向的夾角定義為中間軸相位角α,取值范圍 α∈ [0,180°]。
與(2)式同理,中間軸與輸出軸的傳遞關系:

由式(2)和(3)得雙十字軸萬向節傳遞關系:

輸出軸相對輸入軸的力矩波動K(雙側):


圖1 空間雙十字軸萬向節傳動示意圖
有文獻提出雙十字軸萬向節可簡化為單十字軸萬向節傳動,其等效夾角βe按(7)式確定[1][4]:

由(7)式可知,當 α+θ=0、90°和 180°時,等效夾角最小值為,此時力矩波動最小。因相位角α∈ [0,180°],而平面夾角θ一般不可能為0,故 α+θ 取值90°和180°均可滿足要求,即當θ確定后會有兩個最優相位角均滿足最小力矩波動要求,力矩波動值按(8)式計算[1][4]:

下面將通過 Catia模型進一步分析最優相位角取值及力矩波動值計算問題。
表1為某車型轉向系統硬點,如圖2建立Catia分析模型,得:AB與BC夾角為30.042°,BC與CD夾角為32.017°,通過向量計算得平面P1和P2夾角θ為151.796°。為了進一步驗證α+θ=90°和180°是否都可滿足力矩波動量最小,分別取 α1=90°-151.796°=-61.796°,因 α∈ [0,180°],故 α1=-61.796°+180°=118.204°,取 α2=180°-151.796°=28.204°。

表1 某車型轉向系統硬點

圖2 轉向系統Catia分析模型
為了分析不同相位角對力矩波動的影響,增加 α=60°、90°、150°和180°的情況,分析結果如圖3。從曲線可以看出:①當α=28.204°時,轉向力矩波動最小;②當α=118.204°時,轉向力矩波動最大;③相位角α在[0,180°]內有且僅有唯一值保證力矩波動最小。

圖3 不同相位角力矩波動分析結果
以上分析得知:當中間軸相位角α與兩平面夾角θ之和為 180°時,轉向力矩波動最小。按“等效夾角”方法,取α+θ=180°,得βe=11.072°,計算力矩波動值為 1.88%,而在同樣條件下模型分析結果為 2.07%。當轉向柱分別處于角度調節極限位置時(伸縮調節對力矩波動無影響),分別采用兩種方法對力矩波動進行分析,結果如表 2,可以看出基于該車型力矩波動結果存在最大0.47%的偏差。

表2 “等效夾角”方法和模型分析結果對比
綜上,“等效夾角”方法存在最優相位角取值不合理和力矩波動計算誤差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不建議采用。
為減少設計工作量,創建了面向用戶的GUI程序,如圖4。通過輸入轉向硬點參數,可得最優相位角,并基于任意相位角取值計算力矩波動值。

圖4 GUI程序計算分析界面
圖4為上述車型案例采用GUI程序計算的結果,最優相位角取值和力矩波動值與模型分析結果一致,其角度調節極限位置力矩波動校核結果與Catia模型分析結果(圖5)一致。
對于平臺化車型設計和設計方案反復優化時,可快速、準確完成計算,且該程序已經過多款現生產車型驗證,實測結果與計算結果一致。

圖5 不同角度調節位置力矩波動計算結果
通過對汽車空間雙十字軸萬向節傳動進行分析,并基于轉向系統 Catia計算模型,指出采用“等效夾角”優化方法導致最優相位角不唯一和力矩波動計算誤差大的問題,通過創建 GUI程序對最優相位角和任意相位角條件下的力矩波動進行計算,滿足不同調節形式、調節位置及考慮相位角公差情況下的力矩波動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