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茜,靳上,姜文奇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 201805)
汽車液體加注是依據汽車具體參數和設計對汽車功能實施的一種介質,能有效提高車輛舒適度和安全性。不同的汽車液體有著不同的功能,如制動液影響車輛制動性能、防凍液能有效冷卻發動機、冷媒能讓空調制冷、轉向助力液能讓汽車更容易轉向等,這些都是汽車液體在加注過程之中都必須注意的點。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發展較快,對汽車液體加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提高了汽車液體加注工業及設備的成本,更影響了汽車液體加注的發展。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筆者對當前液體加注工業技術的了解,對汽車液體加注工藝及設備的實施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與大家進行探討。
針對當前汽車生產效能,主要解決在保證汽車液體加注質量前提下,縮短液體加注時間,從而對成本進行管控。筆者認為,在開始一系列工作前,需要對車輛整體規劃進行全面了解,在汽車功能、類型、工藝路線、設計數據、動能等各類信息的基礎之上展開后續的工藝及設備實施。因此,汽車液體加注就必須建立車輛相關數據信息輸入模型,從而能更好地依據車輛整體進行合適的液體加注,這樣才能有效節約加注時間、檢查時間并保證各類液體質量、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1]。
汽車液體加注要依據客戶需求、產品設計質量要求進行合理的規劃,在制定流程圖的時候對汽車設計及質量要求進行合理把握,充分與客戶進行協商,對車輛潛在失效模式以及控制計劃進行充分了解,然后,再對汽車質量的關鍵點進行汽車液體加注。如:客戶想要讓發動機更冷卻一些,這個就需要加注更加好一些的防凍液,相對來說在進行其它方面液體加注的時候,則可以參照汽車設計的質量要求進行選擇性質量加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加注時間,更有利對汽車加注工藝及設備的成本控制。
在信息模型與質量策略的基礎之中,對車輛有了充足的了解之后,就要對汽車液體加注工藝進行設定。首先,要確定加注量、真空度、加注壓力以及通信方式等汽車要求值;在確定要求值之后,需要對真空泄漏、粗真空、精真空、保壓壓力等各個環節的時間進行設定。例如,車輛制動器真空度要求≦2mbar,液體加注壓力為3-20bar,液體的加注量應該是≈600ml(≈符號表示壓力加注情況下,加注量只是作為參考,在具體加注過程中要依據車輛的具體設計參數和車輛出廠的加注要求)。其次,依據前期的工藝設定,考慮到設定的生產節拍、產品質量以及投入成本,加注設備基本單位一般有若干套3合1或者2合1的加注設備,依據預抽真空、精抽真空、真空泄漏測試、后抽空、加注、壓力平衡的順序實施加注設備(優先考慮3合1設備)[2]。最后,在進行液體加注的時候,可以采用MOD分析方法對加注操作工藝以及加注設備進行加注操作。
一般的汽車液體加注設備可以分為組合式和單體式,在不同的需求下有著不同的應用。組合式一般應用于節拍較高的生產線;單體式一般用于節拍較慢的返修區域。組合式的移動單元要按照生產節拍以及汽車液體加注進行設計,其一般可以保證加注時間與加注液體的組合。如空調和制動液加注的時間較長,可以將兩個單元組合成為一個移動單元;冷卻液、擋風玻璃洗滌液和轉向助力液可以組成一個移動單元。這樣只需要依據各自不同特點配備適當的加注頭、壓力表、真空表等即可。
在分析工藝和試制設備的過程之中,可以利用監控對其進行量產的質量問題,利用魚骨圖的形式,將設備的性能和穩定性表達出來。然后將分析得出的規律同樣以魚骨圖進行表述。
以空調無法達到設定真空度及真空檢測泄露問題進行分析, 利用人、機、料、法、環等因素組成魚骨圖分析,如圖1。

圖1 魚骨分析圖
紅色字體標注的即為有偏差項, 列出偏差項并設定解決措施。此問題得以解決,如表1。

表1 問題對策追蹤
檢測分為自檢和外環檢測,自檢內容包括工藝過程符合度、設備稼動率等;外環檢測包括檢測線和動態路試、液體泄漏、加注液面高度和售后反饋等。一種新的制動液加注系統和一種新的測試裝置,可以準確地監測汽車制動液的加注過程和結果,包括連接銷、制動管路、液壓單元、數字真空表、壓力表和透明管;液壓單元,制動管路和透明管組成車輛制動系統,數字真空顯示器監視真空泵的值和時間;透明管和壓力表檢測充氣壓力和足總容積。本發明可用于制定充裝工藝及參數,識別充裝制動液的質量問題,節省工藝研發成本,用于優化汽車制動性能試驗參數之一,評估工藝和設備在中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監測導體的老化和在試驗和批量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3]。如圖2所示。

圖2 汽車制動液加注檢測裝置(網絡來源)
隨著汽車的發展,汽車液體加注工藝以及設備也在不斷完善與更新,但是,不論怎么改進,汽車液體在加注工藝及設備的實施過程之中,要優先對汽車生產質量、設計參數等做好充足的了解之后,才能進行工藝及設備的實施,并依據客戶需求進行合理的加注規劃,這樣才能對成本進行管控,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