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吳傳洋,任戊瑞,李琳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1434)
一款新車型的研發,需要開展上千項試驗;從驗證需求到報告交付,中間需要經歷策劃、排程、實施、報告編制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還涉及到人、機、料、法、環等各種資源要素的集成,如何才能做到一脈相承、環環相扣、數據結果可追溯,是試驗管理系統建設的一大難題。
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任務驅動、交付拉動”的端到端流程管理思想,在試驗任務流兩端形成壓差;并采用“推式生成”的方法,使每個工作步驟環環相扣,推動試驗業務流程的高效運轉,提升組織工作效率,實現多、快、好、省地開展汽車研發試驗驗證,達到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的目的[1]。
如圖 1,研發試驗任務流包含試驗需求提出、樣車臺賬編制、試驗任務分配、試驗資源排程、試驗大綱編制(資源及技術方案確認以及試驗過程控制文件)、試驗實施、數據報告交付等步驟。

圖1 試驗任務流
試驗需求提出,其主要是參考 VTS(整車技術規范);VTS中包含了動力性、能耗經濟性、制動性、耐久可靠性等若干領域的性能指標,這些指標是否能達到設計目標,都需要試驗進行驗證。可能多項指標由一項試驗進行驗證,也可能一項指標由多項試驗進行驗證后,根據一定規則換算后進行判定是否達標;例如C-NCAP碰撞星級,就需要正碰、偏置碰、側碰等若干試驗的結果進行計算后得出星級結果。每項試驗需求的提出,除了試驗名稱、執行標準外,還需要完善起止時間、樣車配置要求、是否可以共用車輛等內容,以及人、財、物資源的投入情況。
試驗需求提出后,為了節約樣車成本,需要將試驗項目“搭載”到各樣車上,即建立試驗與樣車的矩陣關系。試驗及樣車的匹配整合,需要考慮樣車數量(制作成本)、試驗費用、試驗周期、設備設施、人員負荷、試驗對車輛損壞程度等因素。例如,要求某階段的試驗在某一閥門時間節點前完成,那么一臺車上搭載的試驗就不能無限多;再如,一臺車上搭載試驗的順序,應該視試驗對車輛的損傷程度,先輕厚重,評價類的試驗先做,結構破壞類的試驗后做;再如,一臺車上搭載試驗的順序還要視設計數據發布時間確定,長周期數據要盡早發布,那么認可長周期數據的試驗要盡早實施;再如,EMS、TCU等標定需要最早實施,這些系統、軟件不標定,后續的試驗車輛可能都無法行駛。總之,樣車臺賬的編制,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且相互矛盾,成本、資源、時間周期等不可能面面俱到,做到盡量平衡即可。鑒于此,樣車臺賬的編制,可能需要對試驗需求進行增減取舍。樣車臺賬編制完成后,即可發布正式的試驗任務;即樣車臺賬被批準前,試驗項目稱之為試驗需求,被批準發布后才能正式地稱之為試驗任務。試驗任務被分配至各個試驗領域,開始排程。
排程階段,一是要等待樣車試制下線,二是要準備人、財、物等實施試驗的資源;這些準備工作最終在試驗大綱中確認。排程,既可以直接以試驗能力項目排程,也可以將試驗任務分配至設備、場地、人員團隊等維度下進行二次排程。大綱的編制,可以將多項相近或關聯的試驗任務合并到一份大綱中。根據大綱的要求,試驗人員按照試驗標準、試驗指南等技術文件開展具體試驗任務;最終提供試驗數據、試驗報告、試驗質量問題等輸出物。
如圖2所示,由VTS指標驗證需求驅動,最終試驗報告交付拉動,讓試驗任務加速流轉;一脈相承、環環相扣,數據結果可逐級追溯。既可以快速地根據試驗任務快速地查詢到試驗數據、報告、質量問題,也可以快速地反溯試驗任務來源。

圖2 “端到端”任務轉換邏輯
如圖3所示,根據VTS驗證指標提出試驗需求,關聯VTS指標ID;將需求整合到圖4所示樣車臺賬,建立試驗需求與樣車的矩陣關系;整理后發布試驗任務給各試驗領域。
試驗工程師接受試驗任務后編制試驗大綱;在圖5所示界面下進行試驗工作。圖5全方位集成了試驗任務信息、樣車信息、試驗大綱、試驗日報、試驗數據、質量問題、試驗報告等與試驗任務相關的輸入、輸出信息和要求,達到集成式實施任務。

圖3 試驗需求提出

圖4 樣車臺賬

圖5 集成式試驗任務執行
試驗任務從需求的提出到報告的交付需要經歷多個環節,本文基于“任務驅動、交付拉動”的方式,促進試驗任務的高效流轉;流轉中采用環環相扣的方式做到數據可追溯、可下查;最終將建設思想用于信息化系統建設,并采用集成式試驗任務執行方式,有效提升了工程師對系統的使用體驗感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