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 刊

2019年11月8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 “花城音樂節”系列活動——“中國音樂藝術教育發展論壇”在廣州珠江鋼琴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愷撒堡音樂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著名歌唱藝術家郁鈞劍老師擔任組委會主席,由多位業內著名專家、學者圍繞音樂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展方向進行交流研討,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音樂藝術專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全國數十所知名專業高校音樂學院領導和教育界專家,各地鋼琴協會、音樂家協會約兩百人參加論壇活動。
論壇開幕式伊始,珠江鋼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寧致開幕詞。他表示:“珠江鋼琴將在社會各界朋友的關心支持下,繼續堅守企業使命,服務社會,與各大院校、教育家和藝術家一起,通過論壇交流等形式,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增進友誼,共同推動中國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充分肯定珠江鋼琴集團舉辦“中國音樂藝術教育發展論壇”的積極作用,期待論壇接下來在美麗廣州展開更多更美好的音樂藝術交流。
隨后,六位音樂教育家作主題演講。周海宏教授帶來題為“音樂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的主題演講,強調要加大音樂教育供給側改革,學校應清晰定位人才培養方向,加強學科知識體系構建,形成專業化的教學模式,讓音樂工作者幸福起來。
蔡喬中院長的演講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的資源融合與發展”。他指出,進入新時代,星海音樂學院努力打破藝術院校辦學的單一發展模式,積極整合粵港澳三地優質音樂教育與文化資源,推動區域音樂教育融合發展。
韋丹文教授分享“鋼琴主科教學的改革”,針對鋼琴主科教學改革,指出改革重點聚焦兩個舉措,一是強調個性化教學,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和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因材施教;二是注重藝術實踐,給學生創造演出的機會等,例如珠江鋼琴在中央音樂學院設立的獎學金、配套比賽、匯報演出等,希望通過不斷的改革努力,使我國音樂藝術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
被稱為“鋼琴界段子手”的元杰老師一如既往帶著輕松幽默的言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音樂家的社會使命”,發言過程引經據典,并引用《綠皮書》中的經典臺詞點出主題:光有天分和才能去當一個鋼琴家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責任感。他呼吁道:“我們是具有社會使命感,用各種方式服務、影響和引領社會的藝術家,希望所有的音樂家們,特別是年輕的音樂家們,都能體會和理解自身的社會使命?!?/p>
段召旭老師就“高等師范鋼琴教學與感性素質培養”發表演講,分享他對師范類鋼琴專業與音樂學院鋼琴專業學習異同,以及對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內部分層、學科設置特點的認識。
曾成功促進南京師范大學與珠江鋼琴集團聯合開創“鋼琴調律與樂器修造專業”的俞子正院長在論壇中分享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俞院長通過分享校企合作歷程將如何科學地將雙方資源優化利用,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并以已畢業并在專業領域獲得榮譽的學生實例為材料,充分證明了校企聯合辦學是一條非常有效的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適用于很多企業和學校。
最后,郁鈞劍老師針對我國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從鋼琴教學改革、教師職業素養、學生以及社會環境四個方面進行了剖析,他認為我國目前的音樂藝術教育存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科專業設置不夠合理、藝術教育的老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有待提升的問題,社會對音樂藝術的追求方向存在偏差,希望廣大高校教師不斷加深教學研討,深入挖掘學生的優點,因材施教。并呼吁高校、專家和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11月8日下午,在周海宏教授的主持下,大家繼續圍繞“音樂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展開討論,分享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的成果,對音樂藝術教育體系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議。會場氣氛熱烈,嘉賓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針對中國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改革的舉措、進展和意義進行了精彩的交流,促進了高校、企業、專家們的了解、交流與合作,形成了一場經常紛呈的音樂藝術教育交流盛會。
論壇結束后,與會專家們參觀了珠江鋼琴國家文化產業基地和藝術館,近距離了解珠江鋼琴現代化的鋼琴生產流程,欣賞藝術館內展現的七弦古琴、撥弦古鋼琴、清明上河圖琴、愷撒堡“中國紅七十周年紀念鋼琴”等展品。
經過一天的學術探討,各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各抒己見,分享自身的智慧和經驗,教育思想產生激烈的交融和碰撞,為新時代美育教育環境下的專業藝術教育、師范藝術教育、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指導。
11月9至11日,2019年“珠江·愷撒堡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總決賽”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正式拉開帷幕,歷時十個月,近十萬名參賽者中最終競爭出五百余名選手來到總決賽的舞臺。據悉,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自1983年開始舉辦“‘珠江杯’全國青少年鋼琴邀請賽”,2019年升級為“珠江·愷撒堡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歷經三十余年,吸引全球鋼琴愛好者共同參與,已成為弘揚高雅音樂藝術,推進藝術素質教育,推動音樂教育和音樂表演的普及與提高,促進國際音樂藝術交流的平臺。
本屆總決賽評委專家隊伍由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的鋼琴音樂藝術家、教育家組成,包括劉詩昆、弗拉基米爾·維阿杜、斯坦尼斯拉夫·尤丹尼奇等。比賽選手共分為三個專業組和四個業余組,每個組別均決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以及三等獎、四等獎、五等獎和優秀獎各若干名。本屆選手整體水平較高,劉詩昆評委直言對他們“愛不釋手”,不舍得淘汰更多的優秀選手。比賽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少年鋼琴演奏者的精神風貌和國際鋼琴教育的整體進步。
此外,總決賽期間,還舉行了鋼琴大師弗拉基米爾·維阿杜鋼琴獨奏音樂會、石叔誠講座、張晉公開課、鮑蕙蕎公開課、柏林鋼琴打擊樂音樂會、鋼琴大賽頒獎音樂會等系列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