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睿 柳華江 俞丹洋 馬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〇醫院眼科1,云南 昆明,650000)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2,云南 昆明,650000)
經濟的不斷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高科技產物,由于青少年對該類產品的使用缺乏合理性,加之青少年的屈光狀態不穩定,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發生近視眼,大多數患者并不適合手術治療[1-2]。角膜塑形鏡屬于近視的矯正方法之一,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為降低青少年近視患者的屈光度,提高裸眼視力,特選取我院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矯正及控制近視發展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青少年近視患者共51 例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25 例(32 眼),女性患者26 例(35 眼),年齡8-16 歲,平均年齡(11.69±5.43)歲,近視度數1.15-5.60D,平均近視度數(3.81±0.91)D,散光度數0.23-2.15D,平均散光度數(0.56±0.06)D。
1.2 方法(1)鏡片材料設計: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公司生產的夢戴維塑料鏡,均采用高透氧材料,具有濕潤角小、透氣性好的特點,患者佩戴好具有較高的依從性。(2)驗配前檢查:詳細向患者講解角膜塑料鏡的相關知識,并幫助患者做好裸眼視力、裂隙燈眼前節檢查、眼底、眼壓等相關檢查。進行裸眼視力檢查時,予以患者1%托比卡胺散瞳驗光,經過小孔試鏡后記錄患者的屈光度、散光度及矯正視力。(3)試鏡與配鏡:明確患者的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塑形鏡試戴,于兩小時后查看患者的基本情況,并結合患者的檢查結果,定制鏡片。(4)佩戴方法: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相關培訓工作,如:摘戴以及護理鏡片等,指導患者夜間需佩戴鏡片,不低于八小時,根據實際情況,每周停戴一小時。(5)隨訪:叮囑患者按時復查,通常有以下幾個重要時間段:戴鏡后1 天、1 周、1 個月,在此期間,除了要檢查患者的視力情況,還要查看患者的鏡片是否存在問題。此后每3 個月復查一次,此時需檢查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形態以及角膜厚度的變化。(6)誤差的控制:所有患者戴鏡前后均由同一視光師進行檢查,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1.3 觀察項目及統計方法比較所有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軸長度、角膜內皮細胞等變化以及框架眼鏡和角膜塑形鏡的眼軸長度變化。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屈光度變化情況的比較戴鏡前后,患者的裸眼視力、近視度數、球鏡以及柱鏡度數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屈光度變化情況的比較
2.2 角膜曲率以及眼軸長度變化的比較戴鏡前后,患者的角膜曲率存在明顯差異,而角膜厚度不具備統計學意義;與戴鏡前相比,戴鏡6 個月、1年、2年患者的眼軸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戴鏡3年后,患者眼軸長度有所增加,具備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角膜曲率以及眼軸長度變化的比較
2.3 角膜內皮細胞變化的比較戴鏡前與戴鏡3年,細胞密度、平均細胞面積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角膜細胞變異系數、六角形細胞比率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

表3 角膜內皮細胞變化的比較
2.4 框架眼鏡和角膜塑形鏡的眼軸長度變化的比較同一年齡段,框架眼鏡與角膜塑形鏡眼軸增長數無明顯差異;與框架眼鏡相比,角膜塑形鏡眼軸增長數較小。結果見表4。

表4 角膜內皮細胞變化的比較
2.5 不良反應的比較所有患者眼壓正常,無角膜潰瘍發生,2例患者出現角膜上皮點狀剝落,停戴后并進行消炎處理,病情好轉后繼續佩戴。
角膜塑形鏡又稱隱形眼鏡,隸屬于角膜接觸鏡,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設計,佩戴后是一種非手術矯正的治療手段,是通過重塑形態來改變患者的角膜屈光度。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創新,使得鏡片材料以及設計技術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隨著視光師操作技術的不斷成熟,夜間佩戴角膜塑形鏡同樣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研究[4-6]表明,角膜塑形鏡的廣泛應用,并不需要近視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就能達到矯正與控制近視發展的目的,具有高預測性,能保證患者矯正后的視力處于長期穩定的狀態。
角膜塑形鏡的作用原理是模擬眼球的弧度,采用中央小、周邊大的弧度設計,壓平角膜,使角膜中央產生一定的壓力,進而達到降低患者的屈光度,矯正及控制患者視力的效果[7]。臨床中,關于角膜塑形鏡致使角膜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是多種因素聯合導致,如: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加、教秘上皮細胞重分配等。
形覺剝奪和光學離焦造成近視的產生,這期間影響最大的是眼球,使其軸長增長,并可使近視進一步發展。對視網膜來說,具有偏軸成像的作用,在任何情況下,眼球依舊可以生長,并在視網膜上成像。角膜塑形鏡的應用,不僅可以矯正青少年近視患者的視力,同時影響患者視網膜的屈光狀態。部分專家表明,對于中低度青少年近視患者,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在矯正視力的同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還有專家進行青少年近視方面的研究,發現框架眼鏡和角膜塑形鏡矯正近視的效果存在較大差異,角膜塑形鏡的優勢在于可有效空中相關部分的生長速度,減緩眼軸增長速度,有效控制近視的發展。
相關研究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鏡后,患者角膜內皮細胞會存在輕度變化。目前,臨床上機制尚未可知,大多數專家認為,與角膜上皮細胞出現的缺氧現象有關,造成角膜組織發生了水腫。這一影響雖不大,并不存在嚴重的并發癥,但仍需長期對患者進行隨訪,查看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的變化,確保角膜塑形鏡的時效性和安全性。角膜塑形鏡的并發癥直接影響的是安全性。大多數研究表明,角膜存在彈性,近視眼是可逆轉的。外界壓力直接作用在鏡片和液體透鏡之間,使角膜發生缺氧的癥狀,降低了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一旦清潔不當就會損傷角膜,造成角膜感染。而長期的夜間佩戴可加重角膜的缺氧癥狀,造成乳酸過量增生,滲入基質層后,時眼壓升高,而多多的水分則會造成患者發生角膜水腫的情況,造成角膜上皮脫落。一旦發生該情況,應立即就診,進行抗生素治療,避免病情嚴重,發生角膜潰瘍的危險。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醫患之間應密切配合,積極做好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工作,使角膜塑形鏡具有高安全性、高有效性。
因此,提高角膜塑形鏡的利用率,降低角膜塑形鏡的不良反應,為青少年近視患者發揮最大的應用價值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材料的選擇上,高透氧性鏡片可促進角膜的新陳代謝,科學選擇適應癥是矯正市里的關鍵,定期復查,利于及時發現角膜的不良狀況,避免延誤病情,夜間間歇佩戴可提高其使用率。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所有青少年近視患者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后,相關指標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并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所有患者的視力均得到改善,雖存在一定的角膜內皮細胞形態發生輕微變化的情況,但在矯正及控制近視發展的整體方面結局較為理想,經長期隨訪后,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這充分說明,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后,利于改善青少年近視患者的裸眼視力,有效控制近視的發展,臨床上可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對青少年近視患者來說,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有重要意義,尤其在矯正及控制近視發展方面具有較高的的臨床應用價值,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保證長期有效,需長期進行隨訪,避免角膜內皮細胞形態發生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