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安
(浙江醫院,浙江 杭州,310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疾病類型,病情發展迅速,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手術對快速對癥治療的有效措施,但是傳統的開顱手術會造成一些列應激反應,術后患者常見并發癥,影響預后效果。這種形勢下微創技術的優勢得到了集中體現,微創血腫清除術改善了傳統開顱手術的不足,利于患者快速康復。本研究選擇我院臨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實施常規開顱手術和微創血腫清除術的兩組患者實施療效對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病患10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兩組。對照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44-67,平均(58.25±4.13)歲;實驗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6-66,平均(59.03±3.85)歲。兩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開顱血腫清除術:對照組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1)CT 定位血腫區域,給予吸氧。(2)消毒術區,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3)做長度4-5cm的切口,將骨孔直徑擴大至2-3cm,暴露術區。(4)血腫腔穿刺,確定血腫區域,切開皮質2-3cm。(5)顯微鏡輔助下清除血腫,電凝止血。(6)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微創血腫清除術:實驗組行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1)CT 定位血腫區域,于腦部做好標記。(2)消毒術區,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3)采用穿刺針鉆透穿刺區域腦部骨骼及硬腦膜,置入針芯[2]。(4)連接引流裝置,取出針芯抽吸血液。(5)視CT 檢驗結果,抽取出血量的60%。(6)采用血腫粉碎器粉碎殘留血腫,沖洗。(7)術后3h 引流,4d 后,視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拔除引流管。(8)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3]。
2.1 臨床特點全部100 例患者中,共有41 例患者有明顯的偏癱癥狀,占比41.00%,平均GCS 評分為(7.7±0.5)分;共有63例患者表現出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失,占比63.00%;平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3.6±2.9)分;共有75 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占比75.00%。
2.2 臨床療效實驗組41 例患者獲得顯效,7 例患者治療有效;對照組35 例患者獲得顯效,9 例患者治療有效。實驗組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8.00%,)。實驗組有顯著優勢,P<0.05。

表1 臨床療效對比
2.3 手術指標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8.1±5.1)min/術中出血量為(112.3±9.4)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73.3±9.9)min/術中出血量為(269.1±14.9)ml。對比可知,實驗組手術指標有顯著優勢,P<0.05。

表2 手術指標
作為臨床老年患者常見疾病類型之一,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時征兆不明顯。高血壓腦出血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否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都會產生不良影響[4]。
臨床以手術治療方法實現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和止血的目的,常規開顱手術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創口較大,增加出血量,術后康復速度慢;此外,手術時間比長,創口和空氣接觸時間長增加了感染幾率,影響預后效果。
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發展,近年來,微創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應用頻率較高,安全性高、微創、操作便捷等優勢使其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本次實驗對比應用微創血腫清除術和傳統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納入實驗對象100 例,分到實驗組和對照組之后采用上述差異化治療方案,然后比較患者的臨床指標。實驗結果顯示:微創血腫清除術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疾病上效果更理想,治療有效率和行傳統開顱手術的患者比較明顯提高,手術時間縮短,患者出血量減少。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對比,最終體現出統計學差異性,P<0.05。
綜上,建議臨床合理選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疾病,以全面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