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蒙
(延安大學咸陽醫院,陜西 咸陽,712000)
先兆子癇是在高血壓、蛋白尿的基礎上出現的頭痛、眼花、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為主的一種疾病反應。做好初產婦先兆子癇的預防性護理至關重要。品管圈是由相同或是相似工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員所組成的團體組織,品管圈活動則是實用性強、先進安全的醫院管理活動方法,臨床推廣價值頗高。有相關研究顯示,品管圈活動在初產婦先兆子癇的預防護理中應用效果非常理想,基于此,本文特意分析了100 例初產婦隨機分組后常規化護理干預以及品管圈活動的具體應用。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為其他的護理人員不斷改進護理方案,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提供有效參考。
1.1 研究對象抽選100 例初產婦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提前說明實驗研究的目的、意義,同時做好產婦家屬的溝通工作,使他們積極配合護理干預,實現診療計劃、護理計劃的有效執行。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實行科學分組可知:對照組初產婦年齡在22-27 歲之間,平均(24.09±0.75)歲;實驗組初產婦年齡則在25-31 歲之間,平均(29.86±1.14)歲。
1.2 護理方法常規化的護理干預主要涉及:護理人員結合對照組初產婦的實際情況、個體需求,為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常規護理方案,確保用藥指導、病情監測、護患溝通等工作任務的優質完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實驗組則開展品管圈活動,具體內容如下:由科室內護理人員組成品管圈小組,選出圈員8 名,組成人員中主管護師4 名,護士4 名,由1 名主管護師擔任圈長,另選1 名主管護師擔任輔導員;全體組員參與品管圈命名,通過頭腦風暴法,分析既往初產婦先兆子癇的相關資料。充分發揮圈員的主動性,采用品管圈活動主題短陣法,最終確定并選定主題為“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護理”;明確品管圈在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中的應用價值,為初產婦先兆子癇的預防提供護理方法,減少先兆子癇對母嬰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脅,改善初產婦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以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為中心,針對初產婦發生子癇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初產婦及胎兒病情不穩定;初產婦伴有妊高癥;初產婦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初產婦缺乏健康飲食知識,發現多種營養如鈣、鎂、鋅、硒等缺乏與子癇前期發生發展有關。根據初產婦的疾病特點,有效調整護理方案。
1.3 觀察統計觀察比較兩組初產婦的臨床護理效果,同時進行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護理質量評分指標、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使用SPSS 22.0 專業軟件處理各項數據,計量資料實施卡方檢驗后,以p<0.05 表示組間結果差異性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1 初產婦的臨床護理效果對照組和實驗組初產婦臨床護理效果的觀察分析,可見表1:

表1:初產婦的臨床護理效果
2.2 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護理的質量評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護理質量評分指標的比較分析,可見表2:

表2: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護理的質量評分
2.3 初產婦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照組和實驗組初產婦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見表3:

表3:初產婦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
實驗組初產婦先兆子癇預防性護理效果顯著、質量評分更高,即證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有效果,臨床推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品管圈活動符合優質護理服務的具體要求,把參與人員列為第一要素,注重培養圈員的創新意識,在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全員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在總結和實踐中提高專業知識,充分體現了自我價值,真正調動參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將輕松達到增長團隊凝聚力、溝通能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應用于初產婦先兆子癇的預防護理中,可降低初產婦先兆子癇發生率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產婦服務滿意度及圈員的綜合素質,有效改善初產婦的妊娠結局,繼續展開深層研究非常必要且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