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珊山
(安康市中醫醫院,陜西 安康,725000)
全膝關節置換術作為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有效方法,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但是,患者術后常發生膝關節腫脹、關節疼痛等情況,直接影響他們的膝關節功能,使得患者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及心理問題。及時加強護理干預,采取針對性、綜合性的護理辦法,幫助患者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改善他們的負性情緒,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快速康復,減輕他們的關節疼痛感至關重要。護理人員必須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通過細化護理工作的流程,進行臨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確保患者積極配合、主動鍛煉,護理依從性更高,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基于此,本文特意研究了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對其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和護理效果,總結報告內容如下:
1.1 研究對象將100 例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主要的觀察對象,然后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展開科學分組,提前說明實驗目的和研究意義,做好家屬們的溝通工作。分組可知: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患者年齡在49-66 歲之間,平均(50.92±1.04)歲;實驗組有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在51-78 歲之間,平均(59.85±2.11)歲。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的是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服務,做好他們的抗感染治療及并發癥預防工作,盡量減少患者異常情況的發生,使得患者及時康復[1]。實驗組患者實施的是綜合護理,應從不同角度展開優質的護理干預,具體為:健康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患者病情的基本概況,提高患者對于恢復的正確認知,進而和醫護人員積極配合。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在通過手術實施治療后,正常活動會受到限制,因此患者在活動和思想受到局限的情況下,容易對恢復產生質疑,甚至失去信心,此時我們應該積極對患者心理進行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恢復的信心,最終調動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飲食護理:患者手術后飲食應該盡可能清淡,同時平衡維生素、粗糧等食物的攝入,保證自身營養的供需平衡,進而盡快得到恢復。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其進行鍛煉的指導,促進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同時在鍛煉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患者的耐受性,以期通過干預促進患者恢復。此外應該對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發現異常后及時對患者實施相關干預。
1.3 觀察效果進行臨床護理前后,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膝關節功能、護理質量綜合評分指標的比較分析。然后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使用SPSS 21.0專業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實施卡方檢驗后,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差異性的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干預前綜合評分指標的比較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及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膝關節功能、護理質量的評分指標,詳見表1:

表1:護理干預前綜合評分指標的比較
2.2 護理干預后綜合評分指標的比較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及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后,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程度、膝關節功能、護理質量的評分指標,詳見表2:

表2:護理干預后綜合評分指標的比較
2.3 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的統計兩組患者針對臨床護理服務進行了滿意度評價,詳見表3:

表3: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的統計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常伴有明顯的膝關節腫脹和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恢復速度。術后早期最大程度地控制膝關節腫脹和疼痛,成為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的重要環節[2]。通過綜合及有效的護理干預,真正減輕了患者的膝關節腫脹和疼痛程度,指導患者按時服藥,進行并發癥的有效預防,綜合護理理念的全面滲透價值更高,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