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敏
(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湖北 武漢,430074)
新輔助化療是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常見治療方法,可有效減少放化療對患者陰道、卵巢功能產生的創傷。臨床上常見的新輔助化療方案有OXA+DTX、DDP+DTX,兩者療效相似,但在毒副反應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大量研究[1]證實,DDP 對患者的腎臟及消化道產生較嚴重的毒性反應,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本文為探究OXA、DDP 分別聯合DTX 用于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前新輔助化療的臨床效果及毒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共93 例。研究組46 例患者中,年齡23-65 歲,平均年齡為(42.15±5.36)歲,接受OXA+DTX 治療;參考組47 例患者中,年齡24-66 歲,平均年齡為(43.08±5.74)歲,接受DDP+DTX 治療。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相似,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1)參考組接受DDP+DTX 治療。治療前12 小時,口服地塞米松20mg,進行DTX 治療前半小時予以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預防性止吐處理。第1 天靜脈滴注3 小時DTX 75mg/m2+0.9%氯化鈉液500ml,第2 天靜脈滴注4 小時DDP 60mg/m2+500ml5%葡萄糖液,同時進行水化、利尿3 天。(2)治療前12 小時,口服地塞米松20mg,進行DTX 治療前半小時肌注地塞米松10mg 靜脈推注和苯海拉明50mg。研究組接受OXA+DTX 治療。第1 天靜脈滴注DTX 用法同參考組,第2 天靜脈滴注2 小時OXA 130mg/m2+5%葡萄糖液500m1。
1.3 觀察項目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參照 WHO 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 (PR)、穩定 (SD)、進展(PD),總有效率=CR+PR。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兩組患者新輔助化療期間血液學毒性反應的比較新輔助化療期間血液學毒性反應的比較,兩組患者的發生率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新輔助化療期間血液學毒性反應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臨床療效的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針對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患者,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可有效減小腫瘤體積,大大提高預后結果。相關研究表明,新輔助化療可以提高病變組織的完整性,減少向遠處轉移的可能性。付忠連等研究[3]證實,新輔助化療能為無法進行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提供手術機會,降低疾病復發的幾率。臨床中主要以鉑類為基礎聯合其他藥物進行化療,但DDP 存在明顯的毒副反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目前為止關于新輔助化療的理想方案并無統一性。近年來,不少專家發現OXA 具有較高的水溶性,對患者的毒性反應小,且在應用期間無需進行水化、利尿等處理,與DDP 聯合不存在耐藥性,臨床效果明顯。研究[4]表明,OXA 對感覺神經產生一定的毒性反應,但癥狀較輕,數小時后可自行消失,完全可以替代DDP 的使用。因此,在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前,應用OXA+DTX 新輔助化療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其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為神經毒性和血液學毒性,通過藥物可有效控制在耐受范圍內,是一種理想的聯合用藥方法,這與華詔召等[5]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在本次調查研究中,DDP+DTX 與OXA+DTX 都是有效的新輔助化療手段,但后者對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所產生的毒副反應小,更利于疾病的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說明該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與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在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術前,與DDP+DTX 相比,應用OXA+DTX 是一種理想的新輔助化療手段,可大大降低毒副反應,改善預后結果,臨床推廣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