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鳳 符陽山 段雪瓊
(云南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內科,云南 昆明,650024)
敵草快是除草劑的一種藥品,屬中等毒性,急性口服敵草快中毒患者,經胃腸道吸收后遍及全身,主要分布在肝、腎等臟其內,既可以通過腎臟排泄,也可以通過膽汁排泄[1]。近年來,隨著百草枯的禁售禁用令發布后,敵草快成功代替其成為有機雜環類除草劑,使用量的增加以及自服或是誤服等原因,導致出現急性敵草快中毒事件越來越多[2]。敵草快中毒多表現為急性腎、肝、肺等臟器功能損傷,中毒時間越久,對臟器的損害越嚴重,若不及時救治,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盡早全胃腸灌洗,可以縮短臟器功能恢復時間。在常規治療中,患者進行洗胃處理并進行20%甘露醇進行導瀉后,導瀉雖迅速,但容易刺激患者的腸胃。基于此,我院為探究甘露醇+甘草+大黃導瀉對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共49 例為本次課題的研究對象。其中,參照組24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13,年齡15-66 歲;平均年齡為(41.02±5.79)歲;服藥量為22-103ml,平均服藥量為(59.37±14.22)ml。觀察組25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2/13,年齡16-67 歲;平均年齡為(42.38±5.64)歲;服藥量為23-104ml,平均服藥量為(60.01±14.95)ml。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相似,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基礎治療,為患者實施洗胃,洗胃液選擇清水、肥皂水或1%-2%碳酸氫鈉溶液代替,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選擇甲腎上腺素冰鹽水洗胃。洗胃結束后,注入吸附劑15%漂白土溶液。(1)參照組接受20%甘露醇150-250ml導瀉。(2)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接受甘草+大黃導瀉。選取中藥甘草30g 和大黃25g 制成水煎劑,每隔六小時服用一次,保證每天大便1-2 次。
1.3 觀察項目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首次排便時間、8 小時排便次數、發生腹痛例數以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在臨床療效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不同,觀察組高,參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在首次排便時間的比較,觀察組明顯短于參照組;在8 小時排便次數的比較,觀察組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并未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觀察組有1 例患者發生輕微腹痛癥狀,參照組有2 例患者發生輕微腹痛癥狀。
藥物中毒是醫院急診中常見病癥,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病情嚴重,發展程度快,增加了死亡風險,有效的救治是保證患者預后結果的關鍵[3]。對患者進行洗胃、導瀉是基本的救治原則。以往臨床中常用20%甘露醇進行導瀉,導瀉迅速且有效,可以盡快將患者體內毒素排出,但容易刺激患患者的腸胃[4]。經研究發現,甘露醇聯合中藥甘草+大黃導瀉效果突出,可大大優化治療效果,且能將對腸胃的刺激降到最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這與藍洲等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相關研究表明,在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的救治中,大黃性猛,具有通常解毒的功效;甘草能緩和大黃的藥性,存在腎上腺皮質激素樣藥理作用,其甘草甜素被吸收后,分解為甘草次酸與葡萄糖醛酸,而后者與毒物結合具有解毒功效,聯合應用可蕩滌胃腸,清除腸內未被吸收的毒物。在本次調查研究中,進行甘露醇導瀉的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臨床效果較差,而進行甘露醇+甘草+大黃聯合導瀉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這是由于在中藥作用下,增強了患者腸胃蠕動,優化了治療效果,且并無嚴重副作用,這說明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甘露醇+甘草+大黃導瀉對急性敵草快中毒患者具有積極的影響,不僅能優化治療效果,減少住院時間,且并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極高,具有推廣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