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芳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 長沙,410000)
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護理模式也在不斷進行著完善,為了能夠使當前的臨床護理得到良好的滿足,需要對護理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對于新生兒來說,以往的護理模式并不能夠滿足實際需求,而且由于新生兒無法與護理人員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所以不論是新生兒的家屬還是護理人員都對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建立,能夠為新生兒護理提供良好的基礎,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兒的舒適度,不但能夠獲得醫生和家屬的認可,還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糾紛的發生,并且能夠促使醫院的聲譽得到一定的提高[1]。
1.1 基本資料選取78 例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生的新生兒作為實驗對象,并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將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每組各有39 例。實驗組中男嬰和女嬰分別為21 例和18 例,平均年齡(9.5±2.4)d;對照組中男嬰和女嬰分別為20 例和19 例,平均年齡(9.6±2.2)d。所有嬰兒家屬均已獲悉此次實驗探究項目,同意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對兩組新生兒平均出生時間和性別比例的比較,并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建立(1)組建新生兒護理門診管理小組:第一,明確職責和分工,組長由內科護長長擔任;第二,制定工作進度表,明確出診時間、出診地址以及出診人員。(2)對新生兒門診出診護士進行選拔:在對出診護士進行選拔時,主要通過比較護士的學歷、職稱以及工作時間來進行選擇,這樣能夠保證所選擇的出診護士都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3)培訓、考核以及授權出診護士:主要負責新生兒護理的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才能夠勝任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工作,所以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課的培訓,課程主要包括診斷學、門診咨詢流程及技巧、新生兒營養評估以及母乳喂養等多種學科;考核的目的是為了選拔適合的新生兒護理人員,最基本要求就是護理人員能夠在閉卷考核下做到診斷學和母乳喂養考試合格;授權是由主管部門向合格的護理人員發放門診出診資格證。患兒掛號新生兒護理門診后.即可在護理門診就診,由出診護士獨立進行各項專科操作[2]。
1.3 新生兒護理門診各項工作的實施(1)新生兒評估:評估內容包括①基本情況包括胎齡、出生體重、就診原因、簡要病史/用藥史;②體格檢查包括體重、身長、前囟、精神狀態、皮膚、肢體活動、肌張力;③生活狀況包括喂養、睡眠、大小便等;④心理社會狀況包括父母情緒、心理、家庭支持情況等。(2)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的指導:具體措施包括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馬牙”和“螳螂嘴”、假月經、粟粒疹等。護理門診常規對就診新生兒進行經皮膽紅素測定,對于黃疸指數達藍光治療指征者轉診至新生兒醫療門診入住日問病房或住院實施藍光治療。(3)喂養指導:主要包括母乳喂養、配方奶配置、特殊情況下喂養指導、溢奶和嘔吐窒息的預防及處理等。對產后缺乳、乳頭凹陷、乳頭皸裂等產婦給予哺乳指導。發放母乳喂養健康宣教手冊[3]。
比較兩組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和退黃時間,見下表1.

表1:比較兩組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和退黃時間
當新生兒與子宮內環境脫離以后,新生兒自身的免疫力較差,無形中增大護理難度。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主要以新生兒為主體,由主動護理改變了之前的被動護理,并且能夠對新生兒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疾病的發生率,還有助于提高新生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這樣也能夠讓醫療機構獲得一定的聲譽。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建立,為優質護理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礎,除了在醫院內接受完善的護理以外,待新生兒出院以后仍能接受延續性的護理,不僅能夠降低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發生的風險,還能夠有效緩解家長緊張、焦慮不安的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4]。
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建立與實施,能夠發揮以下作用:第一,護理人員能夠盡快幫助產婦調整自身的角色,這樣不僅能夠讓新生兒及早建立安全感,還能夠有效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第二,為新生兒營造出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保障新生兒的舒適度,這樣不但能夠有效減少新生兒的哭鬧行為,還能夠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新生兒護理門診的建立與實施能夠為新生兒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受到所有醫療機構的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