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麗,李家浦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西 416000)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總綱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但是,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著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到了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的時候。作為高職教學的一線教師,如何運用互聯網新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高職學生學習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隨著智能移動通訊設備日趨普及,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智能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其中以短視頻APP發展最為迅速。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網絡視頻APP占12.8%,位居第二位。據《中國移動互聯網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移動視頻APP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達10.55億,占全網用戶比例為95.3%;而短視頻行業APP月活躍用戶規模為5.05億,滲透率為45.6%。而隨著國內5G網絡逐步商用,在網速更快、延遲更小、資費更低的背景下,短視頻將迎來新的爆發機遇。網民中占比最高的學生群體自然也就成為了短視頻平臺的忠實用戶。
2017年起,廣電總局、國家網信等網絡媒體主管單位對于部分短視頻中低俗、暴力和侵權盜版等不良內容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打擊措施。短視頻的制作和運營者也開始認識到,要想取得可持續性發展,就要提倡視頻內容的獨特性。2019年年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駐湘西自治州經濟開發區。同年6月,該公司內容評級大區負責人李磊、社區管理HR負責人金鑫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考察調研合作共建湘鄂黔渝快手人才培訓基地的相關事宜。這一系列的動作體現了短視頻與高職教育越走越近的趨勢條件。
短視頻發端于民間,當影像表達門檻降低后,影像開始回歸生活,豐富的生活給了個體無限的表達由頭和素材,促成了民間短視頻的大爆發。通過短視頻平臺了解資訊、獲取信息、已經成為年輕群體中的流行趨勢。在短視頻平臺龐大的用戶人群中,大學生逐漸成長為一支生力軍。隨著平臺管理的逐漸規范和用戶群體的自身成長。學生用戶中出現了補充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層級,且占據了相當的份額。
高等職業教育本身具有實踐性教學特點,強調理論學習,同時更加注重實踐鍛煉。要想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創造短視頻自主學習模式,提升短視頻本身的吸引力就成為了突破瓶頸的關鍵。通過對一些爆款視頻的深入研究,探索這些視頻爆紅現象背后的傳播規律,并把團隊成員的想法上升到理論高度,透過現象看本質,最終找到提升教育教學短視頻吸引力的有效辦法,并用于指導短視頻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高職教育的理論知識教學一直是一線教師的痛點。究其原因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并未“合理”調用他們感覺通道。學生眼睛盯著老師可能耳朵根本就沒有聽,也就是常說的“走神”。教育教學短視頻盡可能選擇分散性、點狀式的知識點,運用彈幕、快閃等編輯模式配合流行音樂進行制作,盡可能打開學生感覺通道,提升理論知識教學的實際效果。
我們還必須注意到重視高職機電專業的實驗實訓教學的特殊性。以數控實訓教學為例,一個零件由毛坯到成品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復雜的零件甚至需要數個小時的持續加工,學生往往無法對工藝過程由整體的認識,同時一些精細的操作,也無法同時展示給所有的學生。短視頻可以運用斷點拍攝、重拍、加速、濾鏡等技術手段完成對實驗實訓教學內容的精加工。視頻時長控制在10分鐘左右,充分抓住年輕人喜歡快節奏的心理,提升教學效果。
國務院于2015年5月印發的部署《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必須進一步的加深。以此為契機,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得更加深入和徹底。充分發揮短視頻的長處,便捷的傳播模式和強烈的碎片式學習適應性,提升機電專業高職學生加深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這么一段話:“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短視頻天然的網絡文化屬性使得人們對其褒貶不一,但作為一個高職教育的補充手段它無疑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