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妹,洪金妮,陳捷*
(1.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 福州;2.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 福州)
卵巢癌為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由于其病程進展快、發病初期隱匿、轉移前無明顯癥狀,近70%的上皮性卵巢癌在確診時即處于腫瘤晚期。對于卵巢癌的治療,手術及放化療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據國外文獻報道,其5年存活率只有30%[1]?,F代研究發現,中醫藥在卵巢癌的治療方面療效顯著,而有效個體化治療的前提是準確的辯證論治,辯證的核心和關鍵是對疾病的中醫病理特點的準確把握。證素辯證通過辨識“證候”進而確定疾病的病位及病性,掌握疾病的根本病理特點,進而提高臨床診療的準確性及科學性,故筆者將近年來關于卵巢癌的中醫證素研究綜述如下。
中醫并無“卵巢癌”病名的明確記載,但根據其臨床特征,可將卵巢癌歸屬于中醫學“積聚”、“癥瘕”、“腸覃”和“五色帶”等范疇。關于卵巢癌的病因病機,《素問》指出病因為寒邪外襲,營衛失調:“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督鹭乙浴酚涊d:“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渴,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張仲景認為此病是由于水與淤血凝聚于胞宮,其癥狀為婦女腹部膨隆,小便難排,并伴隨口渴?!吨T病源候論》記載:“積聚者,由寒氣在內所生也。血氣虛弱,風邪搏受于腑臟,寒多則氣澀,氣澀則生積聚也?!敝赋霾∫驗楹皟壬?,氣機不暢所致。
古人認為肝、腎、脾與卵巢癌關系密切。清代醫家葉天士指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主藏血,肝主升發,肝主疏泄,氣機暢達賴于肝。《靈樞·經脈》中指出足厥陰肝經循行路線為“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卵巢屬女性生殖系統,故卵巢與肝關系密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唬骸芭悠邭q,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蹦I為先天之本,腎與天葵關系密切。脾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夺t宗必讀》云:“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虛則為巖。張景岳曰:“脾胃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當肝、腎、脾三臟功能失調,肝失調達,氣機不暢,腎氣虧虛,脾失運化,正氣虧虛,外邪內侵,水濕生痰,淤血阻滯,則發為癌毒。
現代醫家對于卵巢癌病因病機的認識大致與古代醫家一致,認為肝、脾、腎、肺四臟功能失調是卵巢癌的致病關鍵要素。郁仁存教授[2]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為脾腎陽虛,治療上主張以溫補脾腎為主。林雪等[3]通過對86例卵巢癌患者證候分析,認為不同分期的卵巢癌的病因病機不同。其認為卵巢癌的早期主要病位為肝,中期病位以肝、脾為主,晚期則以肝、腎為主。劉釗汝等[4]基于六經辨證,認為卵巢癌的病機本質為“三陰冰凝”,又因卵巢屬“下焦”,故肝經寒凝為其主要病機。沈敏鶴教授[5]亦認為肝、脾、腎是卵巢癌的主要發病病位,腎氣虧虛導致癌毒乘虛內侵,脾失運化導致痰濕內停,肝郁氣滯、氣血壅滯,三臟功能失調導致胞宮癥積。王瑞雪[6]發現50-60歲是卵巢癌的好發年齡,該年齡段的婦女大多經歷了經、孕、產、乳四個階段,體質大多為肝血虧耗、腎氣虧虛,其常見證型為肝腎陰虛。王秀霞教授[7]認為婦科惡性腫瘤的病性為虛實夾雜,以虛為主,局部屬實,病機為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治療上以扶正固本為治療準則。孫立新[8]認為卵巢惡癌的產生是因為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濕聚成痰,腎陽衰微是其病機,治療上應以溫腎固澀為主。林洪生教授[9]認為卵巢癌的病因是感受寒邪、陽虛體質、情志抑郁,病位在少腹,肝氣郁結,腎氣衰弱,久病氣血虧虛,治療上注重調理沖任,疏肝補脾、腎。綜上,卵巢癌的主要病變臟腑為肝、腎、脾、肺,主要病機為腎陽衰微,肝郁氣滯,肺脾氣虛,沖任失調。
《靈樞·水脹》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敝赋雎殉舶┑闹饕∫驗楹畾馇忠u胞宮,氣血壅滯,導致月經失調,治療應以散寒行氣祛瘀為主?!鹅`樞·百病始生》指出:“壯人無積,虛則有之?!闭纭靶爸鶞?,其氣必虛”所言,腫瘤的發生是因于虛,正氣虧虛易導致癌毒外侵或內生癌毒?!吨T病源候論·虛勞積聚候》:“虛勞之人,陰陽傷損,血氣凝濕,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于內也?!敝赋稣龤馓澨?,陰陽虛損,導致氣滯、血瘀、痰濕凝聚,引起積聚內生。綜上,古代醫家大多認為卵巢癌的病性證素為氣虛、邪實、痰、瘀、陰虛、陽虛、癌毒等。
當代醫家對于卵巢癌的中醫病性認識與古代醫家大致相同。夏愷等[10]通過研究63例卵巢癌患者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發現,晚期卵巢癌病性出現頻率為:血瘀>氣虛>血虛>氣滯>陰虛>痰濕>陽虛。王冬梅等[11]通過研究發現,36.9%卵巢癌患者中醫證型為氣血虧虛型,35.7%為氣滯血瘀型,陽虛質占31%、血瘀質占27.4%,。王秀霞教授[12]認為婦科惡性腫瘤的病性為虛實夾雜,以虛為主,局部為實,其認為卵巢癌的發病機制為“腎陽虛衰,血瘀于胞”。郁仁存教授[2]認為卵巢癌的根本病機為虛、痰、瘀、毒,脾腎陽虛,脾陽不足導致脾不能運化水濕,濕聚成痰,氣血運行不暢,氣血凝結成瘀,發為癌毒。于曉宇等[13]認為卵巢癌的主要中醫病性為:氣虛、血瘀、陰虛、痰、濕、熱、毒。蔣倩[14]通過研究發現,未進行紫杉醇聯合卡鉑方案化療的卵巢癌患者的主要病性為氣虛、血瘀,進行紫杉醇聯合卡鉑方案化療后的患者的主要病性為陰虛、痰、熱。林炳奎教授[15]認為卵巢癌的基本病機為肝郁脾虛,主要病性為痰、瘀、毒。綜上,卵巢癌的中醫病性復雜多樣,以瘀、氣虛為主。
董應男[16]通過研究發現,卵巢癌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的患者中醫證型出現頻率為氣陰兩虛>氣血虧虛>陽虛水停>濕熱蘊毒>痰濕凝聚>氣滯血瘀>寒凝血瘀,可以得出主要中醫病性為氣虛、陰虛、血虛。卵巢癌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的中醫證型為氣陰兩虛的患者,其白細胞及血小板出現明顯降低,凝血功能較差,有出血傾向;中醫證型為氣血兩虛的患者,其血紅蛋白出現明顯降低。汪志霞[17]通過研究113例卵巢癌發現,卵巢癌患者中醫病性出現頻率為陰虛>血瘀>氣虛;p-糖蛋白表達陽性的患者中,中醫病性以陰虛、氣虛、血瘀為主;p53蛋白表達陽性的患者中,中醫病性以陰虛、血瘀為主。
綜上所述,卵巢癌的中醫病位為脾、腎、肝、胞宮等;中醫病性為:瘀、痰、毒、氣虛、陰虛等;常見證型為肝腎陰虛、氣滯血瘀、痰濕瘀阻、氣血虧虛等;與中醫證素相關的實驗室指標主要有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凝血功能等。但關于卵巢癌的中醫證素研究較少,缺乏大樣本的臨床數據作為實驗數據資料,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才能建立統一規范的卵巢癌中醫證素標準及證素辨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