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維,安俊英,張琳
(北京聯合大學 特殊教育學院,北京)
男性更年期是以男性體內的生化環境、激素水平、心理狀態由盛至衰突變為基礎的過渡階段,若此過程相對比較平穩,則臨床表現無異常;若此過程過于激烈,出現一系列異常的臨床表現時,則稱男性更年期綜合征。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男性有機會經歷更年期綜合征這一疾病。本文在CNKI上檢索出480篇文章,根據其相關程度篩選出28篇文章,旨在總結前人對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認識和研究,以便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指導患者合理就醫和家庭護理,對醫療工作者研究和治療男性更年期綜合征也能有所啟示。
中醫歷代文獻中無此病名,但在古代文獻中看到,中醫將此病部分臨床表現歸于“不寐”、心悸”、“眩暈”“虛勞”、“陽痿”、“郁證”等病之中[1]。1813年英國醫生哈福德在向皇家內科醫師協會遞交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男性更年期疾病[2]。1939年,美國的助理教授沃納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文章指出,男性更年期發生的年齡通常在48至52歲之間[3]。
對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的:“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從中可知此病的發病年齡介于40-64歲之間,以腎氣虛為本,涉及肝脾二臟;《素問·六微旨大論》:“升已而降,降者為天;降已而升,升者為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可知心腎間需調和,方可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由此可知此病的病因病機是以“腎氣衰天癸竭”為本,肝失疏泄為標,并與心脾密切相關。此階段人體之腎精開始逐漸衰減,真水枯竭,陰不斂陽,虛火妄動,使機體陰陽失衡。肝腎同源,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則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不通。若情志不遂,郁怒而傷肝,或因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肝氣郁結,精關疏泄失司,宗筋失主,或氣結陰器,還可導致性功能障礙。腎陽虛,命門火衰,脾土失于溫煦,氣血生化乏源,則精神倦怠、體力不濟、性欲減退。心陰不足,水不濟火,心腎失交,故可見心悸、心煩等癥狀[4]。
現代中醫認為本病以腎虛為基礎,而致他臟或陰或陽或陰陽俱虛而致陰陽失衡,并兼有肝失疏泄的因素而使氣血不得調和而諸癥叢生[5]。
1944年,JAMA發表社論指出雄激素是唯一可以預防和緩解男性更年期癥狀的藥物,是基于內分泌紊亂的綜合征[6];由此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導致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原因很多,還包括睪酮多鞭點效應學說,以及藥物副作用、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壓力等對男性更年期也有很大影響。
隨著年齡的改變,男性體內內分泌水平會逐漸下降,體內雄性激素水平會降低,雌性激素水平升高,同時性功能減退,導致勃起障礙,而前列腺變化也會導致尿道部分或全部堵塞[7]。睪酮對男性生理的各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45-55歲男性睪酮水平將明顯下降[8],50歲以后總睪酮將逐年下降1%[9],睪酮水平降低將引起性欲和勃起功能質量減退[10],定向力降低[11],易出現抑郁、焦慮等情緒變化[12],肌量和肌力下降,體毛減少和皮膚改變,骨量減少[13],內臟脂肪增加[14]。由于此階段一些慢性病逐步顯現,大多數男性對此又缺乏重視,導致疾病進一步發展,患者在服藥治療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藥物副作用,從而導致更年期綜合征更加嚴重[15]。對于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來說,酗酒、抽煙、缺乏運動、肥胖等一系列不良生活方式,不僅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導致低落,沉悶,抑郁等消極情緒出現,對患者身心產生嚴重的危害。處于該年齡段的男性往往在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與之相對是他們所承擔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也是巨大的,如不能及時疏導,將導致嚴重心理疾病,加重病情。
男性更年期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精神癥狀,如情緒低落、憂愁、傷感、失眠健忘、煩躁易怒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煩熱不安、烘熱汗出、頭暈、胸悶、氣短等;泌尿生殖系癥狀,如性功能減退、尿頻、夜尿多等。
中醫治療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進行,一般分為脾腎陽虛、肝腎陰虛、心腎不交、肝郁腎虛4型。
湯藥治療中,脾腎陽虛型:徐福松運用溫補二天湯治療療效顯著[16];張海石運用還少丹加減治療本證7例,療效滿意[17]。肝腎陰虛型:李雷運用杞菊地黃湯加減治療本證,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18];張文碩等運用加減滋水清肝飲治療本型36例,治療后好轉率達58.34%[19]。心腎不交型:周民權等運用天王補心丹合交泰丸治療以滋腎養心,交通心腎,效果顯著[20];張海石運用補心丹加減治療本證8例,療效滿意[17]。肝郁腎虛型:周偉強等運用益腎逍遙飲治療,在停藥后半年效果仍然理想[21];金濤等用六味地黃丸合自擬解郁湯治療本證,臨床療效顯著[22]。
專方可辨證選用六味地黃丸、逍遙丸、補腎地黃湯、丹梔逍遙散、二至丸、二仙男更顆粒[23]、全破壁靈芝膠囊[24]、解郁化濁湯、一貫煎、滋水清肝飲等成方。
針灸對本病的治療具有療效肯定、無副作用的特點。臨床中辨證取穴,治療時亦立足補腎疏肝的原則進行,以恢復臟腑陰陽平衡及人體內分泌的穩定。
食療中多采用肉蓯蓉清燉羊肉,肉蓯蓉粥,冬蟲夏草清燉鴨,杜仲爆羊腎,蝦仁炒韭菜,麻雀炒韭菜,核桃仁炒韭菜,一品山藥等來滋養肝腎和增強體質,可起到較好的效果[25]。
西醫治療男性更年期綜合征主要針對病因,采用補充睪酮的方法治療,常用的有口服十一酸睪酮或睪酮酯類的注射劑,如TU注射劑和環戊丙酸睪酮(TCP)[26]。有根據其臨床表現進行對癥治療,常選用的藥物有鎮靜劑如溴劑、巴比妥類藥物、地西泮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藥物如谷維素等,抗抑郁藥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27]。睪酮補充療法是緩解男性更年期癥狀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雄激素有很大的副作用,易誘發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28]。
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是指男性由中年過渡到老年的一個特殊階段,中西醫認識本病的發病年齡雖各有不同,但都集中在48-52歲這一年齡段。
根據對古代和現代文獻的對比可以看出,中醫對男性更年期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的認識古代和現代基本一致,主要以腎虛為本而致性功能減退,失眠,乏力、健忘等,而以肝郁為標出現焦慮、頭暈和性情改變等,且與心、脾密切相關而出現精神倦怠,體力不濟,心煩、心悸等。同時,綜合中西醫對本病病因病機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醫都關注到男性更年期所處的48到52這一年齡段正是人生中工作和生活雙重壓力所疊加的階段,極易通過人的心理而影響到身體從而引發或加重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一系列癥狀。
西醫在治療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方面主要以雄激素為基礎,雖然臨床取得了一些療效,但是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仍存在一些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尚不能使患者接受。而中醫藥在治療本病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對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各個醫家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治療經驗,并有著良好的臨床療效。
綜合來看,對于正處于或即將步入男性更年期這一階段但無臨床癥狀和(或)體征的男性而言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和食療的方式來預防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而癥狀較輕者可通過中藥、針灸進行治療,對于較重者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并配合心理疏導以期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