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軍,趙佳佳,葛 川,鄭興衛,喬 玲,喬麟軼,張樹偉,楊三維,撖曉東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山西臨汾 041000;2.山西省山西科技情報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0;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0)
金麥919(參試代號臨4133)系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在當前水資源緊缺需求下選育出的節水高產、高抗白粉病小麥新品種。以邯鄲6172為母本,CH7034為父本(CH7034為自育品系,親本為偃麥草與晉麥63雜交選育的隱形易位系,具有綜合抗性好、穗粒數多、根系發達等優點)進行有性雜交,回交1次,采用系譜法經過多年水旱輪回選擇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在節水指數(WSI)大于1.0的株系中篩選含有矮稈基因(Rht2,Rht8)和優質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Glu-1)。2018年12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麥20180008。
金麥919屬半冬性、中熟大穗型品種,全生育期240 d左右,幼苗半匍匐,芽鞘為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80 cm,葉片淺綠色、無蠟質,穗型為長方型,穗色為黃白色,穗長10 cm,長芒,白芒,白殼;卵形護穎,斜肩,穎嘴中彎,小穗密度中等;橢圓粒,白粒,硬質,較飽;一般穗數540×104,穗粒數39個,千粒重40 g,穗層整齊。耐旱,根系下扎較深,后期根系活力強,抗干熱風,耐后期高溫,節水指數(WSI)為1.13,具有較強的抗旱性。
2016-2017年度參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旱地組品種區試,8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 5 038.5 kg·hm-2,比對照晉麥47增產11%,居參試品種第二名;2017-2018年度續試并生產試驗,8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區試平均產量4 764.0 kg·hm-2,比晉麥47增產7.2%;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 722.0 kg·hm-2,比晉麥47增產7.3%。突出特點是抗旱節水,適應性和穩產性好,在澆1水的正常年份產量可達6 000~7 500 kg·hm-2。
經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2016-2017和 2017-2018兩個年度的溫室及大田接種鑒定,金麥919苗期對混合菌表現為中感條銹病、中感葉銹病和中抗白粉病,成株期田間表現為中抗條銹病、中抗葉銹病和高抗白粉病。
金麥919含高分子量麥谷蛋白1、14+15、2+12;其中Glu-A1和Glu-B1為優質亞基。201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分析,金麥919籽粒容重792 g·L-1,蛋白質含量15.72%,濕面筋含量 37.2%,吸水量61.2 mL·100 g-1,面團形成時間4.5 min,穩定時間2.8 min,弱化度131 F.U。
金麥919抗凍和抗旱性較強,抗青干能力強,成熟落黃好,適播期為10月上旬,基本苗260萬~280萬株·hm-2,晚播應適當增加播量。適宜于山西省南部及相似生態區的雨養旱地和擴澆地種植。有條件地區春季在拔節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次,雨養地區一般在起身期至拔節期結合降雨追施;高水肥條件下注意防治倒伏。其余栽培技術要點同當地大田生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