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對疾病診斷過程中,病理檢查是所有檢查之中診斷準確率最高的一種方法。病理檢查是通過檢查患者器官或者組織中細胞的病理改變的檢查方法,包括細胞學檢查、活體組織檢查以及尸檢,一般病理檢查都是先肉眼觀察大體形態改變,然后切取部分病變組織,用對應的方法做成病理切片,用顯微鏡再進一步觀察細胞和組織結構,最后做出病理診斷,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目前一些惡性腫瘤和炎癥通常是通過病理檢查發現、確診,并有效地對病變病因、發病機理、發展過程進行判斷,這樣就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及治療,提高了有效的數據支持,并保證了治療的準確性。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上漲,受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壓力使吸煙酗酒人群增加,加上環境污染以及人口老年化的加劇,再加上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注意保養身體,導致各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臨床上病理檢查的重要性愈顯突出。本文主要針對細胞學檢查的概念、活檢的概念以及細胞學檢查和活檢的區別展開介紹。
細胞學檢查是將脫落的細胞進行涂片,其標本可以是來自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排泄物等中的脫落細胞,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結構等情況,具有無創性、痛苦小、快捷等優點,通常在檢查后的幾小時內即得到結果。但由于細胞學檢查無法觀察組織結構,只能單純觀察細胞的形態,再加上脫落細胞常有退變、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導致臨床準確率較低。細胞學檢查適用于防癌普查、體液脫落細胞等檢查,對診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主要目的是判定有無腫瘤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為后續的治療提供數據支撐。
活體組織檢查簡稱活檢,是通過對活體組織實施形態學檢查時做出疾病診斷的一種手段,借助手術對病變部位的部分或全部腫瘤組織進行鉗取、切取,或者通過穿刺在病變部位吸取等方式,從存活的患者身體上取得病變部位的材料,并制成病理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結構等情況,是醫學領域中最具信息量和最經濟有效的檢驗方法,對某些臨床疾病的診斷具有深遠影響。在臨床治療上,活檢對于腫瘤的診斷尤為重要,通過活檢能夠準確了解病變的部位、范圍、性質和腫瘤的良惡性,幫助確定治療方案,為治療和估計預后提供依據,同時能夠在器官移植中,幫助判斷有無排異現象。
細胞學檢查和活檢都屬于病理檢查的范疇,細胞學檢查是從脫落細胞中提取細胞做檢查,而活檢是從病變器官處通過手術取一小塊組織做檢查。細胞學主要是看細胞,特別是細胞的形態、核、核漿比、細胞之間的鏈接等指標,也能看到一定的結構,如乳頭等,但是不能看到組織學的全貌;對某些疾病可以起到定性作用,比如淋巴結有沒有轉移癌等。組織學更全面,除了看到細胞本身,還能看到結構及細胞的產物,同時可以更好地分析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細胞學檢查是通過做涂片進行檢查,而活檢主要是通過做切片來進行檢查。根據相關臨床資料顯示,在臨床上細胞學檢查更適合做篩查,而活檢更偏向診斷。
病理檢查是臨床上應用廣泛的診斷方式之一,而其中細胞學檢查和活檢對于很多疾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經濟條件等,來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最大程度地降低誤診以及漏診情況的出現,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診斷依據,為患者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并及早的實施,避免病情的發展而造成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