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
(福建省莆田涵江醫院內科 莆田351111)
肺氣腫是在多種慢性疾病共同作用下所引發的疾病,老年群體是慢性肺氣腫的高發人群,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氣喘、氣短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在靜息時表現出乏力、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癥狀[1]。西醫治療主要以口服藥物控制患者病情,但長時間服藥患者易產生藥物依賴性,停藥后病情易出現反復,不利于預后恢復[2~3]。中醫學認為,引發肺氣腫的主要病因在于外邪入侵,外邪來自于肺,易侵犯脾臟及腎臟,病情嚴重者可對心臟功能造成干擾。因此,中醫治療主要以止咳降逆、補腎益肺、溫陽利水為原則,保證遠期療效。本研究對老年慢性肺氣腫患者給予養陰清肺湯聯合多索茶堿治療,旨在探究該治療方案對肺功能指標的影響及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86 例老年慢性肺氣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62~80 歲,平均年齡(71.56±2.69)歲;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6.92±1.08)年。對照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62~81 歲,平均年齡(72.03±2.17)歲;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6.88±1.1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4]中關于該疾病的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肺脾兩虛證、肺腎兩虛證辨證標準,患者表現為喘息短促無力、語聲低微、面色蒼白、動則咳喘、心悸怔仲、神疲乏力,舌質淡、舌苔少、脈弱。
1.3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經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慢性肺氣腫;可耐受本次治療;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肺部其他器質性病變;對本研究藥物過敏;伴隨精神系統疾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靜脈注射多索茶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0617)治療。每次用藥劑量≤50 mg,≤根據患者病情調整,2 次/d,2 次間隔時間需≥10 h。連續治療4 周。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養陰清肺湯治療。組方:生地20 g,麥冬、玄參各12 g,丹皮、薄荷各5 g,炒白術18 g,甘草12 g。若咳血,加茜草根12 g,澤蘭20 g;若痰黏難咳,加葶藶子、白芥各8 g,紫蘇子10 g;若寒重,加干姜6 g;若熱重,加膽南星12 g,魚腥草20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取汁120 ml,2 次/d,1 劑/d。連續治療4 周。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氣喘、咳痰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聽診可聞及肺部存在干性啰音,肺功能好轉為顯效;氣喘、咳痰等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聽診可聞及肺部存在濕性啰音為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未改善,肺功能無好轉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2)肺功能。于治療前及治療4 周后評估患者肺功能各指標,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氣流量(PEF)。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FEV1/FVC、PEF 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EV1/FVC 及PEF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F EV(1L)治療后 治療前FE V1/FVC(治%)療后 治療前P EF(L/s)治療后觀察組431.53±0.542.71±0.7337.33±6.4055.76±6.323.04±0.484.23±0.69對照組431.54±0.551.92±0.6137.41±6.3848.38±6.073.03±0.503.36±0.52 t 0.0855.4460.0585.5230.0956.603 P 0.9320.0000.9540.0000.9250.000
老年慢性肺氣腫屬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根治較難。在炎癥等因素影響下可誘發氣道堵塞,導致支氣管遠端發生膨脹后破壞氣道壁,出現呼吸不暢、胸悶、咳痰等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引發心力衰竭,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6~7]。目前,臨床多采用抗感染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雖可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但停藥后疾病復發率較高,預后效果不佳。
中醫將肺氣腫歸為“喘證、肺脹”等范疇,認為該病由外邪侵肺、久咳等因素引發,隨著病情的發展,易導致氣虛,使病灶由肺部逐漸向脾臟及腎臟擴散,進而干擾脾臟及腎臟的正常運作功能[8]。中醫治療肺氣腫主要以溫陽利水、止咳降逆、溫腎補肺為原則。《重樓玉鑰》中記載:“養陰清肺湯具有較好的潤肺、清肺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FEV1、FEV1/FVC 及P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與單純多索茶堿治療相比,聯合養陰清肺湯治療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多索茶堿屬常見的氣管擴張類藥物,可有效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達到平喘、改善通氣的效果,對細支氣管痙攣的治療效果更佳。此外,多索茶堿對腺苷受體影響較小,所導致的胃腸道反應或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9]。養陰清肺湯中生地為君藥,可入脾臟、肺經,具有生津養陰的功效;麥冬、玄參為臣藥,其中,麥冬可潤肺止咳、生津解渴、清熱燥濕,玄參滋陰降火、清熱涼血、解毒散結;丹皮、薄荷、炒白術為佐藥,丹皮祛熱涼血消腫,薄荷利咽止痛、發汗解熱,炒白術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生甘草為使藥,可清火消毒、抗菌消炎、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奏清熱解毒、潤肺燥濕、化痰清肺之功[10]。由此可見,養陰清肺湯結合多索茶堿治療可有效發揮協同作用,使藥效達到最佳,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預后恢復。綜上所述,老年慢性肺氣腫患者給予養陰清肺湯聯合多索茶堿治療,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