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 ,何瓊 ,趙明豫 ,段高陽 ,薛紅穎
(1. 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 鄭州;2.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腦干出血是指非外傷引起的腦干實質內動脈,靜脈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原發性腦干出血起病急,病情兇險,臨床癥狀復雜,預后差和病死率高,屬于急危重癥,也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1-2]。2019年6月,我我院神經外科收治ICU收治一例腦干出血患者,經治療與護理,病情逐漸好轉,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57歲,因“突然昏倒3小時”入院,于 2019年6月25日轉入本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急診CT 示:腦室系統內廣泛積血,腦室系統擴張,腦干受壓。初步診斷: 腦干出血,高血壓病,二型糖尿病。入院時患者神昏迷,急診科帶入頭部引流管兩根,瞳孔對光反射遲鈍。6月25日行后顱窩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腦室外引流術, 行留置鼻胃管,行腸內營養支持,經鼻胃管注入腸內營養液,患者入院后長期呼吸機支持,期間嘗試脫機兩次均只能維持兩天,后經過積極的治療及護理,患者血壓血糖在正常水平,肺部感染控制良好,專科情況恢復良好,無護理相關并發癥。
2.1.1 瞳孔和意識的觀察
瞳孔大小,形態,對稱性及直接,間接對光反射是反應病情的重要因素。該患者符合腦干出血患者雙瞳交替性的散大或縮小,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的瞳孔變化指征[3],未出現誤診誤判情況。意識的深淺程度是反映顱腦疾病的重要指標[4]。該患者反 復多次出現意識狀態變化,需要對其意識狀態進行持續監測,以為診療和護理提供依據。
2.1.2 生命體征的觀察
腦干是調節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中樞,在短時間內腦干出血即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率極高,必須嚴格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5]。24 h持續動態監測記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的變化。
2.1.3 肌力的觀察
該患者長期處于昏迷狀態,長期臥床會引起很多系統的并發癥,不僅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有加重原有疾病的風險。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縮力量,可以通過肌體收縮特定肌肉群的能力來判斷,一般分為六級[6]。護士應對患者肌力進行正確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活動計劃。
2.1.4 血壓血糖的觀察
記錄患者血壓變化, 遵醫囑使用藥物控制收縮壓在 140-180mmHg, 切忌過快,大幅度降血壓,一般控制在日常血壓 20%以內,及時準確地判斷病情變化,采取護理措施[7];患者平素血糖控制尚可,6月25日行氣切術后餐后血糖升至15~19mmoL/l,遵醫囑定期監測血糖并按醫囑給予胰島素調節。
患者床頭抬高 15-30°,避免過度搬動或抬高頭部,以減輕腦水腫,肢體置于功能位,并給與肢體按摩。予靜脈置管,注意輸液速度,按醫囑用甘露醇等高滲藥物脫水,注意觀察輸液穿刺部位有無滲液,如有及時更換部位,以免引起局部組織腫脹壞死。每日晨溫水擦拭患者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雙下肢肌力小于2級時行氣壓治療,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引流管定期更換,防止引起感染。
2.3.1 眼部護理
腦干出血時血腫易損壞動眼、滑車、外展神經核及內側縱束和橋腦側視中樞,從而出現眼部體征[8]。該患者眼瞼不能閉合,眼部皮膚呈青紫色,為緩解眼部癥狀用濕紗布和紅霉素眼膏定期濕潤涂抹眼部皮膚,2周后患者眼部皮膚狀況明顯好轉。
2.3.2 呼吸道護理
腦干出血患者的吞咽功能以及咳嗽均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加大了發生肺炎的幾率,所以,加強呼吸道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9],口腔護理,2次/d,確保口腔清潔,每日震動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充分給氧, 根據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結果,調節給氧濃度和流量。吸氧裝置每日更換消毒,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正確的吸痰方法,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吸痰裝置每日更換, 及時吸盡呼吸道內分泌物, 發現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行霧化吸入,根據痰液的粘稠度決定濕化液量;根據痰培養的結果在濕化液中加入敏感抗菌素[10], 霧化吸入每日2-4次。
2.3.3 嚴格掌握液體滴注速度
臨床上為建立有效滲透梯度, 要求甘露醇快速輸入,一般20%甘露醇 250mL要求在30min內輸完[11]。保持靜脈通道通暢,防止甘露醇溶液外滲而引起組織壞死, 若出現外滲時應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并用硫酸鎂冷敷腫脹部位,同時,嚴密觀察尿量, 定期復查腎功能。
腦干出血相對于其他類型腦出血較為少見,但由于其病情急重,變化快,病死率高,因此護理上需要嚴密觀察并采取精心的護理措施防止腦出血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