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宏明 張嚴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關于牢記初心使命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兩決定一意見”》的通知下發以來,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狠抓落實,成效顯著。結合省局的新職能和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在狠抓貫徹落實和推動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各項工作上體現了許多亮點。
學習落實的氛圍更濃。在做好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的實踐中,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聚焦國家儲備安全核心職能和省局的機構改革新職能,召開省局黨組會議,統一思想;充分發揮省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的帶頭作用;強化各級黨組織的專題研討,有效運用每周的集體學習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創新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宣講,提高認識,形成濃厚氛圍。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在學思踐悟中牢記糧食和物資儲備事業的初心和使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指導實踐。積極組織開展學習競賽,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提高政治理論素養,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掌握業務知識和糧食物儲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參加國家局舉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推動改革發展”的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全局干部職工特別是青年干部,立足本崗位建功立業,與糧食和儲備事業緊密結合,為改革轉型發展建言獻策。同時,積極運用省局官方網站、機關刊物和新媒體平臺,強化意識形態工作,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學習宣傳,營造轉型發展的濃厚氛圍。
保障功能的底氣更足。2019年,全省各市(州)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統領,深入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辦法,糧食生產、流通和儲備的責任壓實扛穩,任務抓緊抓實。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各地綜合考核均達到優秀等級,2019年國務院部署開展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吉林省各級糧食主管部門克服人員少、任務重、時間緊的實際困難,聚焦突出問題、盯緊薄弱環節,超前運作、精心組織、加強督導,清查發現問題已經基本整改完畢,大清查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農民種糧售得出的底線更牢。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堅持市場化取向,以銷促購、優化服務、增強指導,確保糧食購銷市場平穩運行。吉林省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9省(市)地方糧食儲備合作洽談會成果豐碩,成為全方位、多角度推介吉林糧食的有力渠道。一批糧食生產、收儲加工基地落成投產、一批倉儲設施得到改造利用,承儲異地儲備糧數量大幅增長,全年外銷糧食614億斤。各地持續關注市場變化,加強政策、信息宣傳服務,引導農民適時售糧和科學儲糧。定期分析研判形勢,積極引導多元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組織中儲糧、省儲糧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適時入市收購農民手中糧食,沒有出現“賣糧難”、大面積壞糧和社會敏感事件。
公共品牌的影響力更大。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堅持“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場定位,打出精準營銷、深耕渠道、涵養市場等一系列組合拳,“吉林大米”影響力越來越大、認可度越來越高。隨著“吉林大米”進央企、進社區、進商超,企業從幕后走到臺前,銷售終端的“毛細血管”愈加通暢。通過網絡紅人吉林采風、百名金牌講解員社區宣講,“吉林大米”的形象更加飽滿、鮮活,品牌辨識度越來越高。吉田認購的模式不斷復制推廣、高端連鎖銷售平臺的成功入駐,使品牌價值的帶動效應越來越強。2019年,全省中高端大米銷量突破20億斤,最高價格達到168元/公斤,實現了國家、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共贏。
流通設施的根基更實。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改善基礎設施,盤活倉儲資源,推進科技創新,糧食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進入快車道。68個地方國有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總體完成。省級平臺如期竣工,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了政策性糧食業務信息化、地方儲備糧在線監管兩個全覆蓋。66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新建完成,共計156個產后服務中心投付使用,基本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年服務能力達150億斤以上。吉林省謀劃制定科技興糧實施意見,新科技成果廣泛應用,生產工藝進一步提升,低溫冷庫加快建設,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增強。
安全發展的基業更穩。緊緊抓住安全生產和安全儲糧兩個重點,完善機制、細化措施、強化監管,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出臺,雙重機制標準評審通過,主體責任權責清晰,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行業連續7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省級救災和防汛抗旱物資交接順利,在地震、防汛和困難救助工作中,應對及時、統籌有力,共向災區和救助地運送各類應急物資5.3萬套,價值850萬元,充分發揮了物資儲備的保障功能。軍糧供應精準對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糧油鹽市場供應平穩有序,市場秩序持續穩定。
干事創業的勁頭更盛。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系統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理論武裝,錘煉忠誠品格,激發擔當精神,增強宗旨意識,傳承發揚了糧食和物資儲備人的初心本色,深入貫徹落實“人才興糧”戰略,舉辦首屆糧食行業職業技能比武,組織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在吉林省糧食行業掀起“練本領、學業務、比技能、強素質”的練兵高潮。

2020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改革發展要聚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核心職能,突出“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時代主題,堅守安全穩定廉政“三條底線”,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物資儲備安全保障體系,著力推動糧食和物資儲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結合吉林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實際,注重統籌協調,堅持把“兩決定一意見”和“五句話”總體要求與重點工作任務相融合,堅持常抓不懈,做到有機結合,實現“兩不誤、兩促進”。
全面加強體制機制治理能力建設。一是以堅持深化改革為動力,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修訂完善《吉林省儲備糧管理辦法》,繼續健全行業內部管理制度。二是推進各市縣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責任主體、日常管理和監督保障等工作,加強糧食和儲備物資的督管。三是提升全省儲備糧和儲備物資的管理監管水平,強化保供穩價和應急保障的宏觀調控,確保在需要時“拿得出、調得動、用得上”。四是落實國家局關于疫情期間做好糧食和物資保障工作要求和省政府黨組會議決定,在全省9個市(州)和重要節點、有條件的縣(市)供應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
積極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認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戰要求。結合吉林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實際,塑好“三張名片”,即:把玉米做強、大米做精、雜糧做優,全面提升全省糧食產業發展質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立足優質糧源的產業優勢,通過玉米經濟的拉動,大米品牌的推動,雜糧雜豆的助力,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科學編制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按照國家要求和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事業發展的實際,堅持以科學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設施完善為基業,著力提升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整體實力。一是做到編制思路再聚焦、再提升、再精準。對標對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要有新突破的戰略要求、戰略舉措、戰略定位,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二是做到重大項目再深化、再加力、再抓緊。堅定實施疫情后擴大內需的戰略,以全省各市(州)和重要節點、有條件的縣(市)在糧食和物資儲備的應急、保障、調控等需要為依據,做好統籌布局、品種、數量等相關要素。三是做到規劃編制的體系再協調、再銜接、再聯動。堅持彰顯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的特色、統籌協調多方,將糧、油、鹽及成品糧、軍糧和應急、防突物資、多項合一,基礎信息共享共用。
強化保供穩價應急保障宏觀調控。積極貫徹“六穩、六保”要求,堅持以疫情后反映出的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中的問題為導向,積極主動作為,強化宏觀調控,統籌做好安全保障各項工作。要抓好糧食市場調控與收儲,充分掌握調控糧源。要做好供求調節和穩價工作,消除隱患、強化保障、維護安全穩定大局。一是做好糧食收購工作,做到應賣盡收,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維護市場穩定,切實掌握充足糧源。二是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糧價穩、百價穩”,要密切監測各市(州)糧油市場動態,保障糧油供給,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健全權威信息發布機制,科學合理引導預期。三是做好應急保障工作,務求有備無患。“管儲千日、用儲一時”,應加強儲備工作管理,確保關鍵時“拿得出、調得動、用得上”。
落實安全責任實現穩定有序發展。一是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要求,推進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安全生產改革發展。堅持標本兼治、加強源頭管控、防范化解危險隱患。二是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進一步壓實行業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開展安全風險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三是嚴格執行國家局制定的“一規定兩守則”,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和演練,開展糧食和儲備物資安全生產大檢查,深入排查整治風險隱患。盯緊重要節點和重點時段,建立全省安全生產和安全儲存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