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細胞性貧血,屬于貧血的一種,這種疾病表現出來的癥狀有頭暈、乏力等,患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容易感覺到疲勞。其形成機制在于DNA合成出現障礙,而DNA合成障礙的關鍵在于人體內兩種元素的缺失,一種是葉酸,一種是維生素B12。醫學中關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的分類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巨幼細胞性貧血顧名思義起病急,這類患者病發時,體內的血小板、白細胞會出現快速減少的情況,而這兩種元素的減少對人體凝血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會產生非常大影響。慢性巨幼細胞貧血,顧名思義,病程較長,這類患者在初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日常活動都可以正常進行,因此較多的患者都錯過了疾病早期診治的機會。當患者貧血情況加重之后,常會無端感到頭暈、乏力,尤其是活動的時候比常人更容易有疲憊感。患者貧血癥狀若一直無法得到改善,可能會危及生命。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血液系統疾病的一個分支,屬于內科血液病學的一部分,其中關于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是這門學科的重點知識。本文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出4種常見的臨床表現。
患者的年齡跨度很大,但在所有患者中占比最多還是年齡介于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并且多數起病緩慢。這些患兒最主要的癥狀有體質虛胖并于面部伴有輕微的水腫,部分患兒的頭發存在發黃、稀疏的狀況,更甚者,有小部分病情嚴重的患兒的皮膚上可以看到點狀或塊狀的血瘀。
葉酸和維生素B12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最主要的形成原因就是人體內葉酸或者維生素B12的缺失。貧血患者起病時并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缺失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尤其是維生素B12,人體中本身儲存的量加上伴隨著膽汁日攝入的量相較日消耗量更多,例如1位素食主義者,需要10~15年的時間一如既往的茹素才可能發生維生素B12缺失的情況。而葉酸則是因為人體內儲存量相對較少,但是不攝入的情況下,也足夠人體4個月的消耗。一般來說妊娠期、血透患者、ICU患者等群體出現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時間比常人短。
胃腸道的消化問題,是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在早期出現得比較多癥狀。首先是舌炎的出現,然后是食欲不振,最后形成厭食,甚至有惡心嘔吐的情況發生,其中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腹部脹痛和便秘。
臨床認為維生素B12的缺失是導致患者神經系統出現癥狀的主要因素。癥狀較輕的多表現為多眠、面部表情僵硬、反應延遲、認知障礙、動作遲緩和智力發育異常等。癥狀較嚴重的患者,則全身上下包括頭部、四肢、軀干等一處或多處發生震顫。葉酸與神經系統沒有太大的聯系,但可能對神經精神產生影響。
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逐漸缺失是引發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罪魁,針對這一點,我們需要在生活飲食方面多加注意,尤其是對于偏食愛好者來說,需要正確的了解有關的營養知識,補充人體缺少的葉酸或者維生素B12。對于已經出現癥狀的患者,則需要到醫院進行規范的診斷,找到病因,在去除病因之后,按照醫囑補充自身所缺失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