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永靖縣人民醫院,甘肅 永靖 7316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種常見的急危重癥,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及飲食習慣改變的現狀下,AMI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近年來,我國中青年也存在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及飲食不規律等問題,導致AMI發病年齡出現年輕化趨勢。常見的AMI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極化治療、心肌再灌注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PCI是急診常規手術方法。由于實施PCI手術的患者病情急、癥狀重、術前時間短、血管病變嚴重且復雜,術后極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1-4]。為緩解AMI介入治療后患者的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采用有效的、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促進AMI介入治療后患者康復。
選取永靖縣人民醫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診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61.8±4.4)歲,發病至PCI的平均時間(0.68±0.11)h。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64.2±3.6)歲,發病至PCI的平均時間(0.65±0.14)h。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干預。(1)患者入院后進行全面檢查,采用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述PCI治療的目的與意義,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解釋護理的目的及護理后的康復效果,建立信任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患者及家屬都陷入焦慮恐慌狀態。醫護人員應講解醫院環境、設施,緩解患者對疾病的焦慮及對醫院的陌生。向患者列舉PCI手術的成功案例,使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當患者或家屬提出疑問時,需耐心解答。對處于負面情緒狀態的患者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3)術后指導患者臥床體位、非術側肢體的活動、起坐、站立和行走。指導患者通過咳嗽、呼吸及肌肉放松等方法進行護理干預。(4)術后醫護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出院前,醫護人員針對患者不同的康復程度制訂合理的家庭康復運動方案。
對比觀察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漢密爾頓焦慮他評量表評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PCI術后24 h內對患者進行HAMA及SAS評分調查。對照組和觀察組實施不同護理,1周后再次進行評分調查,比較護理干預后兩組的心理狀態。
SAS評分標準:正常≤49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嚴重焦慮≥70分。
HAMA評分標準:無焦慮≤6分,輕度焦慮7~13分,中度焦慮14~28分,嚴重焦慮≥29分。
療效評定計算公式為: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減分率=(入組時評分-結束時評分/入組時評分),將其作為心理護理干預的評定標準。
心理護理干預評定標準:效果顯著≥75%,良好50%~74%,一般25%~49%,無效<25%。

對兩組SAS評分、HAMA評分進行統計。觀察組經1周的護理干預后,SAS評分由(62.52±11.12)分降至(49.73±9.33)分。HAMA評分由(25.04±5.26)分降至(10.02±4.81)分。結果表明,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情緒得到顯著改善(P<0.05),見表1。

表1 SAS評分、HAMA評分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SAS and HAMA score
觀察組的護理療效有效率高達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觀察組的護理干預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療效評定 例(%)
AMIr起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且死亡率高。患者表現為胸部有壓迫感,面色蒼白,有強烈的窒息感。由于對突發癥的恐慌,面對陌生的病房、儀器的噪音及各種檢查等,容易導致PCI手術患者陷入緊張焦慮的情緒中,患者家屬也會因家人突發疾病陷入恐慌狀態。為了緩解外界環境及術前、術后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及性格特點進行心理疏導,安慰并告知家屬患者當前的病情及后續的治療措施。醫護人員及家屬都要通過積極和鼓勵的語言,給予患者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5-6]。
本研究對80例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模式,結果表明,采用護理干預的40例患者SAS和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經適當護理干預,AMI介入治療手術后患者的焦慮情緒有顯著減緩效果。兩組護理干預療效評定結果顯示,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AMI介入治療手術后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