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琪 徐力力
日前,宜興市湖氵父鎮用電大數據上顯示,某網格內一企業用電量出現異常波動,負責該網格安全生產工作的相關部門迅速趕赴現場,發現該企業將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場所出租給多家企業進行陶瓷燒制和木材加工等生產行為,整治行動立即展開。 依靠“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宜興市繪制出“廠中廠” 專項整治路線圖。
“廠中廠” 是指同一廠區內經租賃存在兩家及以上生產經營單位的企業, 普遍存在安全職責不清、現場管理混亂等情況,存在安全隱患,這類企業一直是安全事故的多發領域,也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今年5月,宜興市根據上級部署,發起“廠中廠” 專項整治行動,創新設計出“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 整治路線圖。
宜興市首先制訂“廠中廠” 整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目標任務,即通過專項整治,摸清全市“廠中廠” 企業概況。 在摸底階段,全市共排查出“廠中廠” 企業4450家,其中出租方1294家、承租方3156家,夯實了打贏這場整治戰役的基層基礎。 堅決做到“取締一批、停產一批、規范一批”,實現全市范圍內所有“廠中廠” 承租企業安全風險可控,預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建立“部門抓推進、屬地抓落實、安辦抓督查” 工作機制,把穩方向、突出實效,推動專項整治往深處推進。 在整治階段,全市排查一般隱患18111項,已整改17529項,整治效果顯著。

“廠中廠” 地域分散隱蔽,如何摸清企業底數?市安委辦秒進戰時狀態,把各項工作做在前,密集出臺工作舉措,形成高位協調作戰的格局。 屬地政府聞令而動,凸顯網格密、人頭熟優勢,大宣傳形成氛圍,網格員沉到一線。 高塍鎮某環保企業一廠區出租給18家單位,鎮領導和網格員下沉企業,一家家督促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廠中廠” 整治涉及面廣,如何形成整治合力?宜興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許可、誰負責” 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 的原則,分兵合擊、建強戰力。 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依法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廠中廠” 等;市市場監管局檢查“廠中廠” 企業市場準入、特種設備使用情況,對違反相關規定和不符合要求的依法查處;市城管局督促指導各鎮(園區、街道)對“廠中廠” 中存在的違反城鄉規劃管理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違法建筑依法查處,參與對違章建筑的依法拆除工作……各路整治大軍用腳步“丈量” 責任,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筑牢“廠中廠” 整治安全防線。
檢查發現,在宜“廠中廠” 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規范運行、安全等級高;第二類是存在欠缺、安全等級有待提高;第三類是不符條件、安全狀況難以改善。 宜興市不搞一刀切,不是全面喊停“廠中廠”,而是分類指導,引導有條件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廠中廠” 補齊漏項、補長短項、補全缺項。 官林鎮萬華電纜有限公司將廠房出租給10多家線纜企業,整治前存在出租方和承租方安全職責不清等問題,市應急管理局和屬地政府聯手行動, 助企規范租賃行為、積極整治生產現場,租賃雙方一躍成為“廠中廠” 整治示范單位。 宜城街道某“廠中廠” 生產木制品,屬于粉塵涉爆類企業,存在易燃易爆危險,因靠近居民區而無法整治,宜興市亮出紅燈,果斷喊停。
“像關停宜城木制品‘廠中廠’一樣,宜興市先后關閉取締無法改造的“廠中廠” 122家,既消除了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安全‘易爆彈’,又提升了百姓生產生活的安全感。 ” 市安委辦主任、應急管理局局長董國強說。 宜興市更多的“廠中廠” 通過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提升了本質安全水平。 以前,有部分“廠中廠” 安全生產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好,經過整治行動的洗禮,不少“廠中廠” 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與安全生產托管機構合作,聘來“安全管家”,幫助企業安全發展。
當下,“廠中廠” 整治尚未鳴金收兵,行動繼續走深走實。 宜興市定期組織召開專項整治工作會議,持續關注整治動態,適時作出部署。 同時,通過培育典型、樹立標桿、組織現場觀摩等方式,起到正面引導作用,進一步提升整治成效。 下階段,由各鎮(園區、街道)抽調骨干力量,成立“廠中廠” 專項整治驗收工作小組,填寫出租方和承租方企業《“廠中廠” 專項整治驗收申請》,由市安委辦對各地 “廠中廠” 專項整治工作驗收情況進行巡查督查。
專項整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宜興市將繼續依靠“大數據” 助陣,“鐵腳板” 導航,再接再厲打好“廠中廠” 專項整治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