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杰

近年來危化品事故時有發生,我省目前正在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努力壓降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我們是不是要“談化色變” 呢? 其實,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早已離不開化工行業。 因此,必須認識化工行業規律尤其是化工企業系統性風險,采取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控制風險、降低風險,不讓風險失控引發事故才是治本之策。
化工企業系統性風險具有復雜性、 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危化品項目建設源頭把控失效。 部分危化品建設項目暴露出缺乏規劃布局、 項目審批把控不嚴、未嚴格執行“三同時”,設計與施工方案不一致、設備采購層層回扣,以劣代優、建設執行標準條件不高,施工方違法分包,施工質量堪憂等問題,這些在危化品項目建設源頭埋下了安全隱患。
安全技術管理處于弱勢地位。 響水天嘉宜公司將大量的硝化廢料長期存放于不具備貯存條件的煤棚、固廢倉庫等場所,超時貯存問題嚴重。 這說明開展日常的隱患排查治理已經失效,這些問題都屬于安全技術問題。 安全技術問題懸而未決與目前我國的安全管理體制和方式有關, 政府部門通過發文、開會、檢查等行政管理手段來進行安全管理,導致企業也如此,客觀上造成全社會不重視安全技術管理,最終造成安全技術管理在企業安全管理中處于弱勢地位。
專業管理和操作人員缺乏。 目前,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粗放、基礎薄弱,中小化工企業占80%以上,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究其原因,首先,學校培訓的專業人才與現有的企業安全管理理念脫節,且各企業廠級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其次,企業重視生產、重視工藝方面專業人員,卻忽視設備、電氣、儀表方面人員;第三,化工行業負面新聞影響等原因導致化工就業前景差,相關專業學生紛紛轉行,企業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
企業負責人忽視安全管理。 在執法檢查中,企業負責人滔滔不絕地說如何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如何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如何對職工開展安全培訓等等。 然而,企業負責人說的與實際做的有很大差距,責任制度不健全、培訓沒記錄、隱患排查沒制度、儀表檢測報告拿不出……最后企業負責人坦白承認, 建廠多年每次負責人培訓都是其他人代培的。 試想,企業負責人對安全生產責任不明確、不知曉,怎么能很好地履職盡責;上行下效,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團隊也沒有履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 ” 化工企業存在的系統風險不僅要從安全生產角度考慮,還要從政治角度認識控制化工企業系統風險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控制其系統性風險。
提高思想認識。 危化品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是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多維度安全風險,不是某個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孤立表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防范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 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作出深刻分析,強調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 化工企業的系統性風險,只要有一個方面問題存在,就可能引發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各監管部門以及每個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單位的高度重視。 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政府部門、公司機構、社會組織等多重力量科學引導、協同共治。
加強源頭風險管控。 嚴格化工園區準入制度,確定化工園區的發展定位, 建立產業發展規劃,完備化工園區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明確每個化工園區產業定位并重點發展1~2條主導產業鏈, 依托龍頭企業發展上下游關聯度強、技術水平高、綠色安全可控的企業和項目,進一步補鏈、延鏈、強鏈,重點打造一批高水平化工園區。 要開展從產品到技術、工藝、設備、從業人員、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的全方位、全過程風險辨識和管控,全面提升化工行業產業結構和本質安全水平,努力實現各類風險隱患可防可控。 嚴格標準規范,統一化工、石化、制藥等安全生產標準,完善危化品項目工程設計、施工和驗收標準,提高危化品生產設施設計、制造和維護標準。 關閉安全和環保不達標、風險隱患突出的化工生產企業,限期取締和關閉列入國家淘汰目錄內的工藝技術落后的化工企業或生產裝置。


加強主體責任落實。 化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必須認真履職,并作安全承諾,對未履行職責的受到刑事處罰或撤職處分的,實施職業禁入;必須嚴格履行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法定責任,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嚴格執行企業負責人現場帶班制度,及時處置重大異常生產情況和突發事件。 化工企業必須由實際控制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為企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化工企業必須強化部門安全生產職責,落實一崗雙責。 配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編制應急處置預案,定期進行安全環保隱患排查、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和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提升企業安全環保管理水平。
加強基礎保障。 提高一線崗位從業人員、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 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行業準入標準,并且對現有人員進行培訓, 使其滿足現有企業安全管理要求。 化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東、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環保負責人和特種作業人員需參加應急管理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及其授權機構執業能力培訓考核,持證上崗。 化工生產裝置操作人員和一二級重大危險源儲存設施從業人員應具備高中或中專及以上學歷,特種作業崗位不得錄用無證人員。 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對危化品生產、運輸、貯存、使用、經營、廢棄處置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管理和監控, 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溯、狀態可控。
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 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各環節相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實施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安全監管。 要建立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實現信息及時、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各項工作。 逐步整合企業、園區和地方監管部門信息資源,建設產業、安全、環保和應急管理一體化的綜合監管信息共享平臺;要對用電、用水、移動電話、危化運輸設施定位等數據進行歸集、分析、計算,及時發現非法違法從事危化品生產經營行為。 要研究制定危險廢物風險評估和監管處置措施, 對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實行全鏈條、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實現危險廢物監管無盲區、無死角。
加強安全技術管理。 化工企業要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在安全生產責任制或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中明確企業所適用的標準規范的種類或個數,根據適用的標準規范對企業的規章制度尤其是作業規程、操作規程等進行修改完善, 確保規章制度的實用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安全技術培訓的實操現場,讓被培訓人員到了實操現場就如同見到了標準規范的本身。 對于制度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執行程序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現場設置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的,應及時進行整改;對于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并構成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局部或整體進行停產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