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宇
(大連財經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經濟全球化,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愈發復雜,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需要。應將管理會計與績效評價體系相結合,提高企業績效評價效率。基于管理會計視角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綜合運用財務和非財務指標,根據過去預測未來,在兼顧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的同時,還能夠從新視角總結企業取得良好績效的驅動因素和目前存在的問題,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得競爭優勢[1]。
在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基礎上引入管理會計,從戰略視角增加非財務評價指標體系。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包括企業成本控制能力、財務風險控制能力、企業經營績效、盈利情況以及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非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包括客戶及市場的維護及擴張能力、內部流程的控制能力,例如是否有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評價等。通過多維度的績效評價,全方位構建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幫助企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增強市場競爭力[2]。
在總結國內外學者關于績效評價及管理會計的相關研究基礎上,結合當前市場需求以及絕大多數企業經營情況,遵循科學、整體、可比、可操作的原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進行選取,總體分為財務績效指標及非財務績效指標。
以BSC3.0為基礎,構建非財務層面評價指標體系,分為3個獨立的子體系:內部流程評價、客戶與市場評價、員工成長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從傳統的企業財務績效角度出發選取財務層面評價指標。非財務層面的評價指標評價范圍更廣,能夠將財務評價層面所不能覆蓋的重要影響因素納入評價體系,也是管理會計視角下企業績效評價的重點內容。為了確保設計出的評價體系具有廣泛應用性,要兼顧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既要注重與外部利益相關者交互層面的指標評價設計,又要重視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內部控制流程設計。

表1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根據要求進行問卷設計發放。根據問卷結果,首先構建要素指標層的判斷矩陣。判斷矩陣大都采取較為常用的1~9標度方法。把x和y假設為兩個不同的指標,x和y的相對重要性情況如表2所示。以要素層的指標為判斷因素,得到向量U={財務績效、內部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客戶與市場}={U1、U2、U3、U4}。對不同專家評價標準采取集合平均數計算,經整理得到判斷矩陣A。

表2 判斷矩陣標度極其含義

由表3可知,n=4時,RI=0.90,可得出CI的值,進而求出CR的值。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為=0.0136。

表3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
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為CR==0.0151<0.1。
因為CR=0.0151<0.1,所以判斷矩陣A符合要求的一致性,可得到第二層要素層個指標的權重向量=(38%,22%,22%,18%)。即級財務績效、內部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客戶與市場的權重分別為38%、22%、22%、18%。
根據以上方法原理,得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各級指標權重,具體見表4。

表4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權重
將管理會計與績效評價相結合,能使企業及時發現內部存在的問題。目前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企業在應用指標體系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調整。隨著管理會計體系不斷完善,在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會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