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 陳海坤 寧華晚 向賢鏡 楊曼



摘 要: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主要由通航建筑物、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發電建筑物及魚道建筑物組成。河床式發電廠房布置于河道左岸,其左側為魚道壩段,右側為泄洪閘壩段。發電廠房主要建筑物包括主機間、安裝間、裝卸場、副廠房、主變及GIS室內開關站等。裝卸場緊鄰左岸魚道布置,機電設備運輸通過樂宜高速公路新民鎮匝道下高速,經左岸進廠公路到達左岸回車場,通過跨魚道進場交通橋進入裝卸場。由于進廠公路與發電機層高差較大,同時考慮左岸仿生魚道的布置影響,采用公路運輸直接進廠無法實現。經技術經濟綜合分析,最終選擇了(水平+垂直)進廠方式。
關鍵詞:龍溪口航電工程;發電廠房設備;進廠方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U65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11-0093-02
1 工程概況
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位于樂山市犍為縣新民鎮境內,為岷江樂山至宜賓段四個梯級樞紐中的最后一級,上游為犍為梯級。工程開發任務為航運為主,航電結合,兼顧防洪、供水、環保等綜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渠化庫區31.8km河段達到Ⅲ級航道標準,常年通行1000t級船舶。
龍溪口樞紐工程正常蓄水位317m,死水位316m,總庫容3.24億m3,調節庫容2450萬m3。電站裝機容量48萬kw,裝置9臺貫流式機組,單機容量5.334萬kw,發電最大引用流量4768.2m3/s,多年平均發電量20.2億kw×h,年平均裝機利用小時4208 h。工程等別為二等大(2)型,樞紐工程主要由通航、擋泄水、引水發電及魚道等建筑物組成,樞紐建筑物采用 “一”字型布置,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岸非溢流壩段+魚道壩段+廠房壩段+泄洪閘壩段(24孔)+船閘壩段+右岸非溢流壩段。
工程涉及水庫區的下渡鄉、黃旗壩、虎吼壩、機場壩及河口地區、丁家壩、康家壩、孝姑鎮、鐵爐鄉、五一壩、龍孔鎮等10個片區防洪排澇工程,防洪堤總長47.41公里。龍溪口樞紐工程施工采用3期導流方式,總工期65個月。
2 發電廠房區基本資料
2.1水文、泥沙條件
龍溪口閘址以上集水面積131980km2,多年平均流量2680m3/s,年平均徑流量845億m3,壩址設計(p=1%)洪峰流量為49500m3/s,校核(p=0.1%)洪峰流量為68800 m3/s,下游消能防沖工程為50年一遇洪水設計,洪峰流量為43700m3/s。本工程額定水頭11.3m,機組運行水頭范圍為6.42~17.17m。多年平均天然懸移質輸沙量2466萬t,多年平均含沙量292g/m3,多年平均推移質8.82萬t。
2.2工程地形地質條件
閘址區內河谷兩岸坡屬中低山~丘陵寬谷侵蝕地貌,河谷呈不對稱的“U”形寬谷,兩岸山體呈不對稱狀,左岸坡以丘陵地貌為主,山勢低矮,且較平緩,坡頂高程358m,與河床高差約55m;右岸坡體則以中低山地貌為主,山勢較為陡峻、雄厚,頂坡高程395m,與河床高差約92m。
閘址處河床寬度相對較窄,正常蓄水位317.00m時,庫面寬710m,主河道位于右岸,寬約360m,河水面高程約302m,水深5~9m。該河段河谷左岸為堆積岸,河流階地較為發育,沿河臨岸主要由河漫灘階地構成,階地之上沖積層(Qal)厚8~19m;河谷右岸為沖刷岸,河流較為順直,岸坡基巖多裸露。
廠址區內巖層總體傾向下游偏右岸,巖性以泥巖為主。區內無斷層切割,廠房主機間基礎置于新鮮巖體內,安裝間、裝卸場等基礎置于弱風化和微風化巖體之上,地基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均滿足設計要求。
3 設備進廠方式選擇
本工程發電廠房布置于河道左岸,為河床式廠房,屬擋水建筑物,左側為魚道壩段,右側為泄洪閘壩段。發電廠房主要建筑物包括主機間、安裝間、裝卸場、副廠房、引水渠、尾水渠、主變及GIS 室內開關站等。廠房總長287.20m,其中主機間段203.20m、安裝間段60m,裝卸場段24m。除9#機組外,每兩臺機組之間設一永久沉降縫,共分5個機組壩段。安裝間布置在主機間左側,裝卸場設在安裝間的左側。
機電設備運輸通過樂宜高速公路新民鎮匝道下高速,經左岸進廠公路到達左岸回車場,通過跨魚道進場交通橋進入裝卸場。考慮防洪要求,進廠公路高程同壩頂高程為324.50m,廠房發電機層高程為305.00m,兩者高差19.5m;加之左岸布置有儲料場,與左岸非溢流壩距離約75m,同時考慮左岸仿生魚道的布置影響,機電設備采用公路直接進廠無法實現。
3.1 設備進廠方式比選
根據上述分析,由于進廠公路與發電機層高差較大,同時左岸布置有仿生魚道,設備運輸采用公路直接進廠無法實現,需重點從空間上進行進廠方式研究,擬定(水平+垂直)進廠和(垂直+水平)進廠兩種方案進行比選:
(1)(水平+垂直)進廠:安裝間采用臺階式布置,分主安裝間和裝卸場,裝卸場位于主安裝間左側,接左岸進廠交通;裝卸場高程與進廠公路同高,為324.5m,裝卸場內設一臺160t/50t橋式起重機,機電設備運輸車輛直接進入裝卸場,利用160t/50t橋式起重機進行卸車,從裝卸場吊至主安裝間305m高程進行機電設備組裝,組裝完成后利用主廠房兩臺250/50t橋式起重機吊至安裝部位。主安裝間尺寸為:60m×22.5m×42m(長×寬×高),裝卸場尺寸為:15m×24.3m×22.4m(長×寬×高)。
(2)(垂直+水平)進廠:在安裝間上游擋水墻(墻頂高程與壩頂同高,為324.5m)內布置機電設備吊物孔,吊物孔尺寸為12.0m×11.0m×19.5m(長×寬×高),機電設備進廠通過吊物孔進行垂直運輸,起吊設備為進水口檢修門機,機電設備起吊至305.00m高程后,再通過平板車運至安裝間內進行組裝,組裝完成后利用主廠房兩臺250/50t橋式起重機吊運至安裝部位。進水口檢修門機兼顧廠房機電設備、進水口攔污柵、閘門起吊,門機跨度需20m。安裝間尺寸為:60.0m×22.5m×31.6m(長×寬×高)。
(3)(水平+垂直)進廠與(垂直+水平)進廠方案綜合比較:①設備運輸便利性:(水平+垂直)進廠設備運輸較方便,可以一次運至安裝間;(垂直+水平)進廠需先通過門機垂直調運,再通過平板車轉運后,才能運輸至安裝間;
②運輸車輛進出場:(水平+垂直)進廠車輛可以直接進入裝卸場,回車方便;(垂直+水平)進廠需在壩頂卸車,由于壩頂寬度限制,回車困難;
③運行管理:(水平+垂直)進廠裝卸場為封閉空間,長期運行過程不需要增加額外工作;(垂直+水平)進廠由于吊物孔為露天式,為確保雨水不進入安裝間,需增加吊物孔蓋板,吊物孔蓋板長期運行過程中,需進行維護、維修;
④起吊設備:(水平+垂直)進廠為單獨的橋式起重機,專供機電設備裝卸用;(垂直+水平)進廠機電設備起吊門機為進水口閘門、攔污柵合用,起吊門機跨度較大,施工期存在一定的施工干擾;在機電設備運行管理方面,(水平+垂直)進廠更優;
⑤投資方面:(水平+垂直)進廠增加裝卸場,安裝間高度加高;(垂直+水平)進廠為保證廠房上游擋水墻能滿足設備起吊及壩頂交通要求,上游擋水墻需增加寬度;總體土建投資上,綜合土建和起吊設備總體投資,(水平+垂直)進廠投資相比(垂直+水平)進廠方案減少約290萬元(不含運行維護費)。
綜合以上分析,(水平+垂直)進廠在多方面較(垂直+水平)進廠優,本工程進廠方式選取(水平+垂直)進廠。
4 結語
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河床式發電廠房布置于河道左岸,屬擋水建筑物,發電廠房主要建筑物包括主機間段、安裝間段、裝卸場段、副廠房等。裝卸場布置于安裝間左側,緊鄰左岸魚道布置,機電設備運輸通過樂宜高速公路新民鎮匝道下高速,經左岸進廠公路到達左岸回車場,通過跨魚道進場交通橋進入裝卸場。由于進廠公路與發電機層高差較大,同時左岸布置有仿生魚道,設備運輸采用公路直接進廠無法實現。結合樞紐整體與廠房綜合布置,通過充分挖掘空間布置潛力,經技術經濟綜合比選,最終選擇了(水平+垂直)進廠方式,較好地解決了本工程發電廠房設備進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