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云斌



摘 要:基于系統論事故致因模型的“人-機-環-管”理論,探討大型船舶靠泊過程中的危險源識別及風險控制,“人、機(船)、環、管”因素各自影響并共同作用于船舶靠泊風險,從上述因素著手進行風險分析管控,總結出煙臺港西港區大型船舶靠泊的風險規避策略,降低船舶靠泊風險。
關鍵詞:系統論事故致因模型;大型船舶靠泊風險;危險源識別;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U67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11-0121-04
系統論事故致因模型不同于事故鏈致因模型、多因素事故致因模型等,認為影響事故的因素具有非線性、動態性、涌現性的特點,引發事故的原因是復雜環境中多因素的耦合作用,安全事故是復雜的系統涌現現象。該模型運用到船舶安全與管理領域,通過建立綜合的系統安全分析評價方法,能夠提出海事預防策略和措施,在引航安全方面,可以總結出普遍的風險規避策略和安全應對方法。
1 靠泊風險因素及其作用關系
在靠泊動態過程中,風險因素主要有:人因素,包括引航員,船長,大船船員,拖輪船員,泊位人員等;船因素,包括大船船齡、船況,助航儀器性能,拖輪船況及操縱性能等;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通航環境等;管理因素,包括通航管理機構、引航機構、船東及代理、港口管理方等的管理缺陷。上述因素并非孤立存在,獨立作用,而會相互疊加、耦合、放大,作用關系如圖1所示。
2 典型泊位靠泊風險源識別
本文選擇煙臺港西港區320泊位進行風險識別分析。該泊位是煙臺港混礦出口的重要泊位,常有CAPE大船靠泊,該泊位位置(兩垂直相鄰泊位端角處,如圖2)和裝卸機械布置(機械密集且不可移動,如圖3)較為特殊,為了滿足裝載作業要求,通常要求船舶左舷靠泊,而左舷靠泊疊加的風險因素比其它通用泊位更多,安全風險更高,選擇該泊位進行風險識別辨析,更具有普遍意義。
2.1人的因素
這里的“人”是指現場參與船舶靠泊的所有人員,包括引航員、船長、機駕人員、拖輪人員及其它現場參與人員。引航員及船員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著靠泊安全,雖然公約規定任何時候并不解除船長對船舶操縱和管理的責任,但實際操作中,有引水在船的靠泊作業都是引航員在指揮操縱,整個駕駛團隊的業務水平,尤其是引航員業務能力對靠泊安全的影響至關重要。
2.1.1引航員的不安全行為
(1)引航員、船長信息交流不充分,對船舶的操縱性能了解不夠,不能充分利用駕駛臺資源,對險情缺乏應急準備。
(2)不在規定地點登輪,登輪時間晚,登輪后倉促接手船舶,僅憑個人感覺盲目操船。
(3)對港口資料掌握不夠, 但自我感覺對港口情況比較熟悉,存在麻痹大意心理,導致對周圍境況發生誤判。
(4)對船舶掌控能力不足,包括對大船及助泊拖輪的操縱性能了解不夠,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地盲目試探性操船,導致各種不利因素疊加,觸發險情。
(5)對助航儀器操作不熟悉,特別是對船上雷達、ECDIS、測深儀等不能正確使用,不能及時發現險情。
(6)夜間引航,沒能及時適應夜視,情景意識不夠,或夜間引航技能薄弱,不能很好地處理夜間發生的復雜情況。
(7)連續工作時間過長,身心疲憊,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對引航過程中的危險不能及時發現,遲發或錯發操船指令。
2.1.2船員的不安全行為
(1)信息交流不充分,未能或錯誤領會引航員的操縱意圖,導致在關鍵節點對引航員的操船指令做出錯誤反饋,甚至給錯車、舵等。
(2)海上值班和休息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身心疲憊、專注力減弱或喪失,對引航過程中的危險不能及時發現。
(3)多國籍船員組成的團隊,母語不同,工作語言溝通不暢,導致操縱指令傳導受阻,使船舶操縱效果大打折扣。
(4)船長及船員盲目自信,對引航員無端猜疑,導致指令執行不徹底或不執行,出現偷車偷舵,甚至給出反車反舵。
2.1.3拖輪船員的不安全行為
(1)操船水平低(為了培養拖輪駕駛員,拖輪經常會用實習人員操船),頂推或拖帶角度不合理,擺位緩慢或不能正確擺位,放纜或收攬動作遲緩,跟不上大船操縱節奏。
(2)存在偷車行為,不能充分發揮拖輪效能,使助泊效果大打折扣。
2.1.4泊位現場人員的不安全行為
(1)泊位現場門機、橋吊等設備沒有及時移走讓清,吊臂沒有按要求抬起,裝卸設備沒有正確擺位等。
(2)沒有正確指泊,或指泊不清。
(3)預留泊位長度達不到安全標準。
(4)未能正確守聽工作頻道,船岸聯系不暢通,靠泊信息交換受阻或斷裂。
2.2船的因素
2.2.1船齡
據IMO統計,船舶事故發生率和船齡成正比,船舶設備技術狀況隨著船齡增加逐步變差,尤其是15年以上船齡的船舶,船舶主機、輔機、錨機、舵機等關鍵設備的穩定性明顯降低,故障率明顯增加,這些關鍵性設備的突發性失靈或異常,會給船舶靠泊帶來極大安全風險。
2.2.2助航儀器性能
大船雷達、ECDIS、測深儀等設備性能差,無法在安全、有效的時空范圍內觀察到領域內的風險,如航道內不點燈小漁船,附近危險水深等。
2.2.3拖輪船況和操縱性能
拖輪本身的操縱性能限制,船齡導致的儲備功率變化,關鍵操作時的偶發故障,助泊中的斷纜等,給靠泊安全帶來極大挑戰。
2.3環境因素
2.3.1風流
西港區港池口門剪切流非常大,港池口門至320泊位緩沖區很小,大船重載時進口余速控制在3.5節以下,空載時4節以下,余速小,流的影響更大,經常會出現大船船首進入港池不受流,僅僅右船尾或左船尾受流,船首向滿舵都壓不住的情況,再加上風的影響疊加,航向會更難控制,稍有不慎就會撞向防波提,釀成險情。
2.3.2港池航道
西港區主航道長18海里,寬370米,水深24.5米,航道走向(017°~197°)和港外主流向夾角接近垂直,受流影響很大,且主航道在17號、18號浮附近,與進出長山水道的交通流垂直交叉,17號和18號浮連線是東西交通流的分界線,大船進港時,會遇局面非常復雜。
2.3.3施工船
煙臺港西港區為新開港區,常有疏浚船在港池、航道內作業,若避讓不清,極易與疏浚船錨纜發生刮擦。
2.3.4漁船及漁網
港區附近是漁港聚集區,漁季常有大批漁船穿越航道或在航道內作業,港池或航道附近常密布漁網,時常發生漁網封住航道,大船進出港計劃取消的情況。
2.3.5泊位
320泊位為混礦裝載泊位,各種裝卸機械林立,且固定在泊位前沿不能移開,空船靠泊時,干舷高度達十幾米,很小的靠泊角度,就會發生擦碰事故。
2.3.6外圍環境
501和320泊位端角相鄰,501泊位常有CAPE型大船靠泊,船寬都在50米左右,這樣就間接減少了320泊位的有效利用長度(如圖4)。當320泊位靠泊船在泊位前沿右調頭時,稍有不慎,船尾就會和501泊位的靠泊船外弦發生擦撞。
3 風險控制
3.1人員風險管控
(1)加強引航員與船長及整個駕駛團隊的交流協作,在雙方充分交流,充分信任的基礎上確定最終靠泊方案,避免任何一方因盲目自信、一意孤行而導致配合失協,釀出險情。
(2)嚴格引航員登離輪監控、管理,加大違規處罰力度,確保引航員在規定登輪點及時登輪。
(3)加強引航員業務能力考核培訓,考核不通過嚴禁上崗;嚴格引航員晉級放檔審核,杜絕跨港區、超檔次引領。
(4)提高引航員夜視適應能力和夜間引航技能,保持較強的夜航情景意識,提高處理夜間各種復雜境況的能力。
(5)提高引航員、船員的英語運用能力,引航站及船舶管理公司在前期人員招聘及后期培訓方面,要把語言運用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嚴格把關。
(6)加強拖輪船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尤其要提高拖輪的指令響應速度、操縱擺位精準度、收放纜及應急反應速度等,要跟上大船的操縱節奏,真正發揮拖輪的助泊作用。
(7)建立每條拖輪的操縱習慣卡,并定期與拖輪交流反饋,保留好的操縱習慣,摒除操縱惡習,減少直至消除因拖輪操縱不當出現的險情。
(8)提高泊位現場人員業務技能,嚴格執行靠離泊程序,杜絕發生指泊不清、泊位預留長度不夠、聯系不暢等情況。
3.2船舶風險管控
(1)引航站應加大對靠泊船船況的審核,提前掌握船舶技術數據,根據船齡、載況、過往PSC檢查記錄及船舶的主輔機、錨機、舵機等關鍵設備的性能狀況,確定不同的靠泊風險等級,制定不同的靠泊預案,對于高風險船舶要杜絕引航,直至風險降到可控范圍內再恢復引航,把關鍵設備突發性失靈異常帶來的靠泊風險降到最低。
(2)引航員應對大船助航設備的性能缺陷了然于胸,充分發揮手持助航儀器效能補充,以便及時發現領域內風險,采取合理避讓措施。
(3)與輪駁公司加強溝通合作,有效評估拖輪狀況,督促并參與拖輪船況檢查,加強助泊拖輪維護保養;操縱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拖輪的偶發機械故障、斷纜等風險點,提前做好應急預案。
3.3環境風險管控
(1)根據船舶載況,控制好進口航速,要充分考慮港池口門剪切流影響,提前壓舵,船尾兩條拖輪提前到位做好拖拽準備,避免船首、尾受流不均無法把定航向。
(2)進港通過長山水道的東西交通流時,提前與會遇船聯系避讓。若通航比較密集,會遇情況復雜,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減速或短暫停車等待,選擇合適時機再進港。
(3)提前與疏浚作業船聯系,確認施工船位置、作業方式、拋錨位置、錨泊方式、錨鏈長度、方向等。根據大船吃水,正確評估大船與疏浚船固定鋼絲錨纜發生刮擦的風險,如風險較大,應提前聯系避讓,待徹底讓清后再進港。
(4)提前確認港區附近漁船、漁網情況,特別是航道、港池內的漁船、漁網分布狀況,如有礙航,應及時向VTS、港口和引航站調度室報告,并暫緩或停止執行靠泊計劃。
(5)提前與碼頭現場調度確認泊位情況,門機、吊機等裝載機械提前擺位到最佳位置,絕不能突出到泊位外緣。靠泊時做到平行入泊,切忌帶角度攏岸。
(6)泊位前沿右調頭前,要充分考慮501泊位靠泊船船寬導致的320泊位有效利用長度的減少,調頭位置應比正常位置偏西一些,留出足夠安全空間余量,避免調頭過程中因為船尾的反移量而與靠泊船外舷發生擦碰。
3.4管理風險管控
(1)引航站從接到船舶引航申請開始,應系統關注船舶動態,多渠道獲取船舶、機械及人員信息,全面評估靠泊可行性。進出港過程中全程監控大船動態,與現場引航員保持密切溝通,及時通報安全信息。
(2)密切與VTS溝通協作,過報告線、報告點,要及時向交管中心報告船舶動態,及時獲取其它進出港船舶動態,聽從VTS統一調度指揮,獲得VTS批準后進港。
(3) VTS應根據船舶載況、靠泊計劃先后、大船是否趕潮、進出港交通流等情況,按照效率最優化原則,對進出港船舶進行協調管控,避免因通航混亂釀成險情。
(4)港口調度應加強與引航調度的溝通交流,及時分享泊位計劃動態,特別是有關靠泊安全的信息要第一時間通報,加強與現場調度和船舶代理的互動,做到安全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充分共享。
4 結語
船舶引航是港口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船舶靠離泊操縱又是引航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船舶的靠泊安全,尤其是大型船舶的靠泊安全對港口安全來說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根據系統論事故致因模型中風險因素的非線性、動態性特點,對大型船舶靠泊安全的諸多因素進行多維度分析和識別,通過阻斷各因素的疊加、耦合,能更好地對風險事故進行預防和管控,進而總結出普遍的風險規避策略,提高大型船舶的靠泊安全。
參考文獻:
[1]王瑛,汪送,管明露.復雜系統風險傳遞與控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2]江崇功.煙臺港大型船舶引航操縱難點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水運,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