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普 韓璇 李衛忠 王猛



摘 要:《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3552-2018)已經實施,對水污染物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排放限值。本文通過對煙大火車輪渡的生活污水的產生和處置情況詳細調查,展現了渤海航行客船生活污水處置現狀,并為海事監管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煙大火車輪渡;生活污水;排放;處置
中圖分類號:U69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11-0137-03
近日,環境保護部批準并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 3552—2018),代替GB 3552-83 ,從2018年7月1日起實施。新國標相較于83版國標增加了對船舶含有毒液體物質的污水排放控制要求;完善了適用水域和船舶的劃分方案;在生活污水排放控制方面增加了PH值、CODcr、總氯(總余氯)、總氮、氨氮和總磷等6項指標;收嚴了含油污水中石油類和生活污水中BOD5、懸浮物和耐熱大腸菌群數的排放限值;調整了船舶垃圾分類方案和排放控制要求;明確了機器處所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規范監測方法。此外,新標準還增加了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不得排放生活污水,并記錄控制措施的規定。
在生活污水處置方面,為了降低現有船舶改造成本,以距最近陸地3海里海域排放標準為例,該要求以2012年1月1日安裝(含更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日期為界,在此日期之前的設備基本要求同GB 3552-83,仍以五日生化需氧量、懸浮物、大腸菌數為限定項目。2012年1月1日之后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船舶排放限定項目增加了化學需氧量、PH值和總氯三個指標,并且原有的三個指標也大幅收嚴。下面以煙大火車輪渡為例,探討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工作原理及排放注意事項,并提出監管的措施和政策建議。
1煙大火車輪渡生活污水排放處置情況
表1? ?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表
煙大火車輪渡目前共有三條船舶投入運營,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均由江蘇南極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型號為WCB-150(S)。該型號處理裝置經船級社認證,符合國際海事組織MEPC.159(55)決議通過的《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國際排放標準和性能試驗指南建議案》中的排放標準,并取得了產品證書。
WCB-150(S)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采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處理原理消解有機污染物質,采用曝氣方式充氧,產生好氧菌,污泥通過回流消化,產生的污泥較少,絕大部分能夠在內部消化,污泥排放時經過消毒和粉碎泵粉碎,可在距最近陸地3海里以外排放。
在實際的工作中,這套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維護工作量比較小,主要是定期的投放消毒藥劑和手動排放污泥。其中污泥的排放須滿足相應的排放條件,即在距最近陸地3海里以外,船速不低于4節,且生活污水的排放速率不超過相應船速下的最大允許排放速率。
即使在船舶配備合格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或者集污柜并取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證書》的情況下,因為船員對設備維護不及時或者設備故障也可能存在違規排放的情況。特別是在排放區域方面,生活污水的排放限制根據距離“最近陸地”的不同而要求不同。許多船員對“最近陸地”存在誤解,認為“最近陸地”就是船舶距離最近陸地和島嶼的距離,其實這里“最近陸地”系指劃定其領海的基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領海的聲明》(一九五八年九月四日)中明確“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的領海以連接大陸岸上和沿海岸外緣島嶼上各基點之間的各直線為基線,從基線向外延伸十二海里(里)的水域是中國的領海。在基線以內的水域,包括渤海灣、瓊州海峽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聲明中對山東高角以北,渤海海峽以西,黃海北部的臨海基線并未明確。
中鐵渤海輪渡航線如下圖2中綠色線標識,其位于旅順老鐵山和蓬萊連線(黃渤海分界線)(紅線)外側,因此中鐵渤海輪渡客船可通過船載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進行生活污水的排放。
由此可見,中鐵渤海輪渡3條滾裝客船在設備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可以滿足新國標的排放要求,在航行途中進行生活污水排放。
2可能存在的排放問題
下面從船員數量和產生的生活污水量來分析。本文選取了旅客數量相對較多的8月份,以“中鐵渤海3號”輪實際運營情況對生活污水的排放問題展開研究。
該輪8月份每日載客情況如表2。
“中鐵渤海3號”現有船員58名,根據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最大使用人數限制312人,每日旅客最大限制人數應為254人。8月份共有26天46個航次載客數超過254人,在這些天中在船人數已經超過了船載生活污水處置裝置的最大許用人數。
考慮到該輪的航線可在距最近陸地或島嶼遠點12海里外通過集污艙直接排放。以8月31日煙臺-旅順航次為例,如圖3所示,該輪在08:05至13:15可排放生活污水,持續時間約5個小時。該航次船舶艏吃水5.3m,艉吃水5.8m,平均航速為13節,船寬為24.8m。根據MEPC157(55)決議,該航次“中鐵渤海3號”排放最大速率為0.00926vdb(m3/h),即:
v=0.00926×13×5.55×24.8=16.56(m3/h)
在5個小時內,可排放最多16.56×5=82.8m3的生活污水。
根據《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2011)》及2016年修改通報,“中鐵渤海3號”輪航次航行時間為6.5小時,每人產生的生活污水按18L計算,產生82.8m3的生活污水的人數約為4600人。此數據遠遠大于該輪航次人數,也大于船舶額定乘客人數。因此從產生的生活污水量和排放位置看,船舶生活污水裝置結合集污艙直接排放可以滿足目前法規的排放要求。
進一步研究該輪的具體排放位置和數據,我們發現以下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在錯誤區域排放的問題。現在仍以8月31日“煙臺-旅順”航次為例,該輪在《生活污水排放記錄簿》(圖4)中記錄開始排放時間為08:05,此時船舶位于(N37°40.00′/E121°25.04′)距煙臺港僅2.95海里(見圖5);1315時船位(N38°40.00′/E121°05.02′)距老鐵山西南角僅3.33海里(見圖6),此時船上人數已經遠遠大于船舶生活污水處置裝置許用人數,生活污水處置裝置已經不能完全處置產生的生活污水,因此此時生活污水排放應適用“距最近陸地12海里”外排放的要求。因此,在3海里內排放顯然存在超標準排放的問題。這才是船方在實際工作中應該糾正和注意的地方。
綜合以上分析,煙大火車輪渡航線的生活污水排放方案存在在船人數大于船舶生活污水處置裝置最大許用人數時導致超標排放的問題,無法滿足法規要求的排放要求,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對排放地點按照本次分析進一步調整和細化。
3管理建議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效果,豐富監管手段,控制違規違法排放,也方便船舶管理人對船舶水污染排放的管理,建議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設備進行以下改進:
(1)按照體系要求,進一步完善生活污水處置記錄。
(2)在生活污水處置裝置艙室安裝監控攝像頭,有效記錄船員對各個閥門的操作。
(3)在生活污水處置系統各重要閥門安裝檢測裝置,記錄開關狀態,該裝置需具有定位和計時功能。
(4)在船舶生活污水處置系統和排出口增加監控裝置,該裝置具有檢測、記錄、打印、報警、計量、定位、應急關閉等功能。在排出口生活污水指標超標的情況下能迅速自動關閉排出口,并發出聲光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