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軍 劉瑞 柴瑞寶


【摘要】 目的 對比兩種關節鏡技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72例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6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膝關節鏡下單純病灶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 研究組實施膝關節鏡下病灶清理加微骨折手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手術相關指標, 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24.86±2.58)h、下床活動時間(1.12±0.43)d以及住院時間(4.25±1.23)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5.26±4.05)h、(4.95±0.26)d、(6.59±2.1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80.56%, 高于對照組的58.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實施膝關節鏡下病灶清理加微骨折手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的效果較佳, 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痛感, 提升患者舒適度, 進而實現治療效果的提高, 改善生活質量, 可在臨床進行較大范圍推廣。
【關鍵詞】 膝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微骨折手術;玻璃酸鈉;膝骨性關節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arthroscop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and mid-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early and mid-stage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and microfracture surgery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The knee function score, pain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peration-relate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knee function score, pain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scor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toperative eating time (24.86±2.58) h, off-bed activity time (1.12±0.43) 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4.25±1.23) d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35.26±4.05) h, (4.95±0.26) d and (6.59±2.14) d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excellent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80.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58.33%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and microfracture surgery combined with sodium hyaluronate has good effect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hich can further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can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Knee arthroscopy; Debridement; Microfracture surgery; Sodium hyaluronate; Knee osteoarthritis
我國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多, 中老年健康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老年疾病成為臨床治療重點。膝骨性關節炎是其中常見慢性關節疾病之一, 多發于中老年群體, 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腫大、僵硬、關節障礙等, 痛感明顯, 持續發展甚至致殘, 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負面影響[1]。膝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主要致病因是慢性損傷或關節軟骨變形, 有研究者認為肥胖以及遺傳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而繼發性膝骨性關節炎主要致病因外部損傷、過度勞損以及慢性炎癥等, 總體來說, 繼發性疾病發生群體較之原發性更為年輕[2, 3]。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損傷嚴重度不高, 手術治療是臨床常用手段之一, 但效果不甚理想[4]。為提升治療有效性, 本文對兩種關節鏡技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72例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6例。研究組中, 男25例, 女11例;年齡38~80歲, 平均年齡(63.28±8.43)歲;病程5個月~2年, 平均病程(10.86±4.38)個月;患側:雙側12例, 左側10例, 右側14例。對照組中, 男24例, 女12例;年齡37~78歲, 平均年齡(63.25±8.75)歲;病程3個月~2年, 平均病程(11.04±4.32)個月;患側中雙側10例, 左側13例, 右側1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為確診為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②患者年齡在35~80歲;③患者配合度良好, 對此次調查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此調查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器官疾病患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患者;③膝關節嚴重畸形或關節軟骨Ⅲ°及Ⅲ°以上損傷者;④對此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的患者;⑤資料不完整者;⑥依從性不佳或中途轉院患者。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膝關節鏡下單純病灶清理術聯合聯玻璃酸鈉治療。患者取平臥位, 患側大腿根部捆綁止血帶, 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常規膝關節鏡膝前進針點進針, 使用膝關節鏡對患者關節內情況進行探查、全面了解;在膝關節鏡幫助下實施手術治療, 首先進行關節腔的清理, 在切除增生滑膜后取出游離體, 將半月板進行針對性切除和修整, 對損傷軟骨實施打磨, 同時分離關節粘連;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關節腔進行沖洗, 將組織碎片以及血液清理完畢后置入引流管, 后加壓包扎[5]。手術后第2天將引流管拔出, 后于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上海景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643, 規格:2.5 ml∶25 mg), 注射后無菌包扎, 每次用藥2.5 ml,?1次/周, 連續應用5次。研究組實施膝關節鏡下病灶清理加微骨折手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對患者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 幫助患者取平臥位, 對患者膝關節進行有效清理, 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在0.9%氯化鈉溶液沖洗關節腔之前定位缺損區, 使用微骨折錐(MFx錐)進行深度孔距均為3 mm的打孔, 患處每一厘米打3個孔。在打孔時需要適當降低灌注液體壓力, 術后無需置入引流管, 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幫助形成血凝塊同時將病變部位進行覆蓋, 包扎以及玻璃酸鈉注射方法同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個月的隨訪, 將患者數據進行記錄以便后期實時分析和對比, 隨訪過程中對患者疑問予以充分解答,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膝關節功能使用能Lysholm 評分量表評定, 評分與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呈正比, 疼痛指數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定, 評分與患者痛感呈正比, 生活質量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 4. 2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包括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所需時間越短則說明治療效果越好。
1. 4. 3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優:患處周圍無明顯壓痛反應, 在運動以及靜止過程中無痛感, 關節活動度在130°以上;良:患處周圍有輕微壓痛反應, 靜止無痛感, 運動過程中存在輕微疼痛;可:患處周圍壓痛反應明顯, 在運動以及靜止過程中存在痛感, 關節活動度在100°以下;差:未達以上標準甚至出現較治療前加重。治療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為80.56%, 高于對照組的58.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使得老年疾病患者數量逐年上升, 膝關節疾病是其中重要危險因素, 而骨性關節炎已發展成為造成中老年人群殘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不僅極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且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6]。骨性關節炎以患者關節功能退化、軟骨變形等為主要特征, 以僵硬、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 且痛感會隨疾病發展加劇, 致使關節功能異常[7, 8]。臨床對于該疾病無特效治愈方法, 而關節鏡下單純病灶清理術以及微骨折手術成為主要手術治療方法, 可以在關節鏡的幫助下對患者患處關節進行情況的詳細了解, 制定針對性手術方案, 后在關節鏡下清除關節增生滑膜, 修復皮損半月板, 清理關節腔內的異常物質及結構[9]。膝關節鏡是醫療技術和經濟水平發展的產物, 其使用不僅可以幫助臨床醫師更好了解病情, 提升手術治療精準度和有效性, 還實現了關節手術的微創、安全, 患者痛苦程度極大減弱, 且出現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幾率大大減小, 可在術后實現快速恢復[10, 11]。微骨折手術中MFx錐的使用可以通過打孔誘導產生纖維軟骨, 同時對于延緩病情、減輕患者痛感有良好效果, 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和治療周期[12]。有研究表明, 膝關節鏡手術基礎上的玻璃酸鈉聯用可以將治療有效性最大化發揮, 在減輕患者痛感, 提升患者治療舒適度方面有極大積極意義[13-15]。這是因為玻璃酸鈉在潤滑關節、形成軟骨保護屏障方面作用明顯, 可進一步實現關節軟骨面退變的減緩和抑制, 通過對于透明質酸的補充對關節組織進行保護, 同時還具有消除致痛物質的功效, 改善患者關節功能[16]。
使用玻璃酸鈉進行治療的積極性有以下幾點:①玻璃酸鈉可以實現患者關節液玻璃酸大分子水平的提高, 進而幫助增加關節液粘彈性;②玻璃酸鈉可以有效恢復受損軟骨;③玻璃酸鈉能夠對患者關節內部環境適時調節, 為高分子玻璃酸的形成構建適宜環境;④玻璃酸分子具有重建和篩選作用, 可以對患者關節軟骨實施有效保護;⑤玻璃酸鈉能夠降低病態關節液滲出量, 以此降低患者痛感[17, 18]。本次調查對兩種關節鏡技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且研究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關節鏡治療基礎上的玻璃酸鈉聯用效果良好, 其中關節鏡微骨折手術較之單一病灶清理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 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實施膝關節鏡下微骨折手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的效果較佳, 可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痛感, 提升患者舒適度, 進而實現治療效果的提高, 改善生活質量, 可在臨床進行較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勝蘭, 王國延, 楊揚. 人甲殼質酶蛋白40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調控膝骨性關節炎兔軟骨細胞的凋亡.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32):5108-5113.
[2] 王斌, 鄒輝, 李新旭, 等. 關節腔潮式沖洗聯合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輕度膝骨性關節炎的細胞因子變化及臨床療效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10):1628-1630.
[3] 蔣志康, 黃永森, 楊德炎, 等. 跌打熱敷散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 22(3):43-45.
[4] 步開東, 范順武, 翁科迪. 關節鏡微創手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對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及血清IL-6、IL-10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7):1637-1639.
[5] 于鵬, 王豐愛, 肖善杰. 腓骨高位截骨術聯合關節鏡清理加關節腔注射臭氧治療內翻型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26):177-178.
[6] 孟濤, 李興旺, 崔玉波, 等. 藥物注射聯合關節鏡清理術對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及療效的影響. 右江醫學, 2019, 47(2):109-112.
[7] 徐寧, 薛淑萍, 張玉巖, 等. 傳統關節鏡膝關節清理術單用與聯合膝關節鉆孔術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13):80, 83.
[8] 唐國能, 黃粹業, 蔣永益. 關節鏡下有限性清理術聯合透明質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陜西醫學雜志, 2019, 48(2):201-204.
[9] 許慶山, 蔡三英, 陳繼良, 等. 非甾體抗炎藥聯合氨基葡萄糖及關節鏡手術治療早期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當代醫學, 2017, 23(32):41-43.
[10] 謝寶真, 李冬冬, 殷娜, 等. 平樂膝痛寧熏蒸聯合沖擊波治療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中醫臨床研究, 2019, 11(25):109-111.
[11] 江欽文, 賴沛群, 黃偉楨, 等. 關節鏡下微骨折術合并關節腔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漿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0, 20(6):29-32.
[12] 張超, 劉愛峰, 王平, 等. 射頻針刀聯合臭氧注射治療對膝骨關節炎軟組織張力特征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20, 26(3):486-490.
[13] 王斌, 鄒輝, 李新旭, 等. 關節腔潮式沖洗聯合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輕度膝骨性關節炎的細胞因子變化及臨床療效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10):1628-1630.
[14] 劉大輝. 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療效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10):1630-1631.
[15] 付饒, 關文華. 75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MSUS檢查的滑膜病變表現與其Lysholm評分的關聯性探究. 中國療養醫學, 2020, 29(5):541-542.
[16] 洪錦向, 歐陽思強, 李遠志, 等. 關節鏡聯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術在內翻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治療的效果分析. 智慧健康, 2020, 6(11):47-49.
[17] 李春, 劉娣, 張艷玲, 等. 基于纖溶酶途徑介導的軟骨細胞外基質損傷機制研究溫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作用機理. 遼寧中醫雜志, 2020, 47(2):187-190, 223.
[18] 裴儒, 何仁豪, 尹識淵, 等. 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術聯合去神經化對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0, 48(4):472-475.
[收稿日期: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