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司曉盼


【摘要】 目的 探究C反應蛋白(CRP)聯合血常規檢查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139例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患兒, 均采用血常規檢驗和全血CRP檢驗。對比單獨血常規檢驗與聯合全血CRP檢驗的病原菌檢出情況及總病原菌檢出率。結果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對腸炎、肺炎、尿路感染、腦膜炎以及其他疾病的檢出率分別為85.71%、90.63%、88.89%、96.67%、66.67%, 均高于單獨血常規檢驗的62.86%、68.75%、66.67%、66.67%、2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的總病原菌檢出率為87.77%(122/139), 高于單獨血常規檢驗的61.87%(86/1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查可有效檢出兒科細菌感染類疾病, 其診斷準確性相對較高。
【關鍵詞】 C反應蛋白檢查;血常規檢查;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s in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39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tested by routine blood tests and whole blood CRP tests.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otal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routine blood tests alone and combined whole blood CRP test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whole blood CRP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s for enteritis, pneumoni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ningitis and other diseases were 85.71%, 90.63%, 88.89%, 96.67%, 66.67%,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62.86%., 68.75%, 66.67%, 66.67%, 26.67% of routine blood tes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total pathogenic bacteria of whole blood CRP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s was 87.77%(122/139), which was higher than 61.87%(86/139) of routine blood tests alon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ng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hole blood CRP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s can effectively detect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 test; Routine blood tests;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ns
兒科是臨床中的重要科室之一, 因就診群體較為特殊, 患兒身體各功能尚未發育完全, 其免疫力、抵抗力和衛生意識均較弱, 若空氣中、灰塵中存在細菌或病毒, 容易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感染類疾病。感染類疾病在兒科發病率較高, 其中以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因病毒或細菌入侵后進入血液循環, 通過持續性的增長和繁殖產生毒素和代謝產物, 患兒出現高熱、皮疹或寒戰等癥狀。盡早對患兒實施有效檢查, 依據檢查結果予以針對性治療, 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既往臨床常采用中性粒細胞與白細胞計數占全血的比率等聯合檢測方法來判定患兒感染的細菌, 但因患兒不穩定因素較多, 其情緒、體溫均會影響白細胞計數結果, 臨床誤診或漏診較多, 其檢測結果不夠準確。研究證實CRP能在組織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損傷后其水平快速升高, 且干擾因素較少, 予以全血CRP檢測可判斷細菌感染性疾病, 可將其作為診斷和治療的輔助指標[1]。血常規檢驗是一種基本的血液檢查, 可通過觀察數量和形態分布判斷疾病, 也是常用的輔助檢查的方法之一。本次研究中, 作者聯合了全血CRP、血常規檢驗對139例患兒予以單一檢查和聯合檢查, 通過對比觀察診斷效果, 為臨床兒科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提供研究和數據支持。現將研究過程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3月朝陽市第二醫院檢驗科收集的139例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 男80例, 女59例;年齡3~15歲, 平均年齡(9.35±5.52)歲;體質量指數(BMI)18~25 kg/m2, 平均BMI(21.35±3.24)kg/m2;病理疾病類型:肺炎32例, 腸炎35例, 腦膜炎30例, 尿路感染27例, 其他15例。本研究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加。
納入標準[2]:①相關疾病經臨床確診, 符合相關診斷標準;②患兒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②治療前半個月接受使用過抗生素治療的患兒;③治療期間中途退出者。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均實施血常規檢驗和全血CRP檢驗。
1. 2. 1 采血 告知患兒家長采集血液時間, 采集前12 h保持患兒空腹, 于次日早晨晨起后立即采集肘靜脈血, 采集血液1 ml。
1. 2. 2 血常規檢驗方法 選擇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型號為XN550的血常規檢測儀, 儀器符合臨床相關檢測標準, 按照標準說明書操作。
1. 2. 3 全血CRP檢驗方法 選擇深圳普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PA990-CRP的儀器測定, 并選擇與上述儀器配套的原廠試劑, 均符合臨床相關檢測標準。
1. 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對比血常規檢驗、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對各類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腸炎、肺炎、尿路感染、腦膜炎、其他)的檢出情況。②對比單獨血常規檢驗與聯合全血CRP檢驗的總病原菌檢出率。
1. 4 調查數據質量控制 調查前對所有調查員進行統計培訓, 通過理論、實踐考試后開展調查。當天回收當天調查表, 及時審查數據結果, 對誤差和錯誤實時調整和校準。調查結束后, 編寫相關檢查程序, 避免錄入發生錯誤, 錄入數據后再次對數據繼續審查確保數據無誤。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單獨血常規檢驗與聯合全血CRP檢驗的病原菌檢出情況對比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對腸炎、肺炎、尿路感染、腦膜炎以及其他疾病的檢出率均高于單獨血常規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單獨血常規檢驗與聯合全血CRP檢驗的總病原菌檢出率對比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的總病原菌檢出率為87.77%(122/139), 高于單獨血常規檢驗的61.87%(86/1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兒科細菌感染性疾病誘發的原因主要有支原體、病原體、細菌和病毒。其發病率高于成人的主要原因患兒年齡小, 抵抗力普遍較低, 衛生意識不健全, 容易在活動過程中發生感染性疾病。兒科細菌感染類疾病發病的主要癥狀以流涕、咳嗽惡心、發熱為主, 患兒容易因癥狀引發的不適出現哭鬧、情緒煩躁等情況, 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為保證患兒機體正常發育并健康成長, 應盡早予以相關檢查手段明確病因, 從而予以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多以細菌培養為主, 但檢測結果費時, 患兒可能在等待時期出現病情加重等情況, 況且單一細菌培養結果不能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臨床運用較為局限, 建議采取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共同觀察診斷結果, 確保后續治療的有效性[3]。
血常規是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 若患者近期服用某種藥物、檢查環節不合適或溫度不合適, 均會對其結果造成影響, 其檢測值不準確, 臨床治療方案受到干擾。CRP屬于應激性蛋白物質中的一種, 當身體遭受病原菌侵襲時, 其水平可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當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 其水平隨之降低。較之其他診斷方法, 全血CRP檢驗憑借能快速得出檢驗結果這一優勢, 逐漸受到醫師和家屬的青睞, 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被廣泛推廣。CRP的本質是炎癥標志物, 來源于干細胞, 具有調節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物質的作用。機體發生炎癥反應時全血CRP分泌紊亂, 在炎癥因子刺激下肝臟合成CRP較多, 一般在24~48 h內達到峰值, 若患兒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其峰值也會持續增長至16 h[4]。將血常規檢查方法與全血CRP聯合運用于兒科細菌類疾病的檢驗中, 兩者之間能充分發揮協調和配合作用, 同時縮短了檢查時間, 克服以往血常規檢查方法的不足, 提升了檢查的準確性, 避免外界因素導致的誤診。通過本次研究, 作者發現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的各項疾病的檢出率均高于單一使用血常規檢驗的檢出率。在謝福生等[5]的研究中, 選擇150例兒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 分為觀察組(聯合檢測)和對照組(單一血常規檢測), 結果顯示:聯合組CRP檢出陽性率為96.00%, 高于單一組的14.67%, 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也進一步證實了兒科細菌感染類疾病予以全血CRP聯合血常規共同診斷, 其結果較為可靠。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的總病原菌檢出率為87.77%(122/139), 高于單獨血常規檢驗的61.87%(86/1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診斷疾病的準確率較高, 其結果能為臨床治療提供研究和數據支持。感染性疾病治療的過程中, 控制感染是降低感染性疾病發生的主要方法, 可對患兒所屬環境、家庭和飲食進行分析, 切斷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途徑, 也能有效降低發病率。為提升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患兒家屬實施健康教育關系檢測是否能順利進行, 通過健康教育能提升家長配合度, 提高對檢測的認知水平, 促進取樣快速、有效并順利進行, 及時送檢, 縮短檢測等待時間;②檢測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和相關制度操作, 規范操作性, 降低因人為失誤出現的誤診。
綜上所述, 兒科細菌類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需要予以快速、有效的措施盡早明確感染類型, 從而施治。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法檢測兒科細菌類感染性疾病的結果較為準確, 醫師可根據結果制定治療方案, 在對癥治療后加速患兒身體恢復, 防止疾病惡化或藥物濫用對患兒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史悅. 兒科感染性疾病檢驗中應用全血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的臨床價值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8):130.
[2] 楊毅. 探討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9, 36(2):243-244.
[3] 周迂秀.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33):162-164.
[4] 楊旭勇.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母嬰世界, 2019(7):73.
[5] 謝福生, 趙蓮, 高恬, 等. 全血CRP聯合血常規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 7(22):195.
[收稿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