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編輯同志:
上周,我5歲的兒子用力揉了揉眼睛,眼球上就出現了血紅色的斑塊,而且斑塊逐漸擴大,占了半個眼白。我連忙帶他去醫院,醫生卻說不用治療,回家冰敷,過幾天再熱敷就可以了。我將信將疑,只好照做,血紅色的斑塊果然逐漸消退了。請問,這是怎么回事?還有哪些眼疾不用治療?
讀者 張采薇
張采薇讀者:
您兒子的癥狀,在醫學上叫結膜出血。
當眼白出現血斑時,很多人誤以為是眼底出血。其實,眼底出血是在視網膜處,肉眼看不到,而眼表出血才能肉眼觀察到。眼表出血即眼球表面的結膜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結膜出血雖然看起來很嚇人,其實沒有危險,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多數患者不會有明顯感覺,部分患者眼部可能會有輕微疼痛。一般2至3周左右血斑就會消退,不留痕跡。
導致結膜出血的原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如用力揉眼睛、劇烈咳嗽、打噴嚏、嘔吐、用力排便等。內部因素是結膜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多見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患者等。
發現結膜出血不要慌張,出血當天進行冰敷,三天后可熱敷促進積血吸收,無須用藥。
除結膜出血外,以下兩種常見的結膜病變,一般也不用治療。
1. 瞼裂斑
有些人在照鏡子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自己內眼角或外眼角的眼白處出現了黃白色斑塊,輕微隆起,呈三角形或橢圓形,不痛不癢,沒有明顯不舒服癥狀。這種隆起就是典型的瞼裂斑,是一種眼科常見的良性結膜病變,由長期的煙塵、風沙、紫外線或光化學性暴露引起,多見于農民、漁民等戶外勞作者。
一般情況下,瞼裂斑無須治療,對視力沒有影響,不必過分在意。當瞼裂斑發炎引起不適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眼藥水消炎治療。在嚴重影響外觀、反復慢性炎癥或阻礙隱形眼鏡及美瞳佩戴時,可考慮手術切除。
2. 翼狀胬肉
翼狀胬肉也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病變,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表現為眼白出現白色斑塊并蔓延到黑眼球上。翼狀胬肉的病因與瞼裂斑相似,可由瞼裂斑發展而成。若眼裂部位常受風沙、煙塵或陽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與發展。
患者大多無不良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在不影響視力的情況下,小而靜止的翼狀胬肉無須治療。如胬肉為進行性、已接近瞳孔區影響視力或眼球轉動受限時則可手術切除。
大多數時候眼睛不舒服,我們自己滴點眼藥水或者休息一下就緩減了,但并非所有的眼睛問題都可以自行處理。如果出現視力下降、眼睛畏光流淚、眼紅眼痛、看東西重影扭曲或顏色改變、有黑影遮擋等情況,要立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