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

【摘要】 目的 探究無保護分娩技術在自然分娩中提升產婦產后舒適度的價值。方法 176例產婦, 依據實施的臨床分娩技術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8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自然分娩指導, 試驗組接受無保護分娩技術。比較兩組產婦尿潴留發生情況、產褥期感染發生情況、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分娩指標。結果 試驗組產婦尿潴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出現16例產褥期感染, 發生率為18.18%;試驗組中出現4例產褥期感染, 發生率為4.55%。試驗組產婦產褥期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1231, P=0.0044<0.05)。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8.85±1.01)分優于對照組的(7.51±1.1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335, P=0.000<0.05)。試驗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以及住院天數分別為(328.65±31.05)min、(42.35±4.05)min、(6.55±0.56)min、(6.65±0.55)d, 均短于對照組的(368.56±35.35)min、(48.54±4.35)min、(7.35±0.78)min、(7.65±0.85)d, 產后出血量(165.35±10.64)ml少于對照組的(185.35±10.35)ml, 產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5.51±0.81)分、產后3 d VAS評分(4.52±0.32)分、住院費用(1658.35±312.69)元均低于對照組的(6.55±0.84)分、(5.24±0.44)分、(1995.65±235.87)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保護分娩技術用于產婦自然分娩的指導中, 能夠幫助產婦更好適應自然分娩, 在關鍵環節幫助產婦提升分娩質量, 有效地增加產婦自然分娩率, 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生活質量得以改善, 各項分娩指標均有效提升,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無保護分娩技術;自然分娩;實施效果;產后舒適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29
分娩是女性從為人妻向為人母轉變的重要過程, 在自然分娩過程中, 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屬于新型接生技術, 其是在指導產婦自然順產的過程中, 幫助產婦在自然分娩的關鍵環節進行調整, 減少外來因素對自然分娩的干擾, 順應自然分娩規律, 促進產婦順利完成自然順產[1]。本次研究中, 選取本院接收的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 實施不同的分娩指導技術, 研究無保護分娩技術在產婦自然分娩中提升產婦產后舒適度的價值,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20年4月接收的176例產婦, 所有產婦均接受自然分娩措施, 依據實施的臨床分娩技術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88例。對照組年齡22~34歲, 平均年齡(28.35±2.12)歲;孕周38~40周, 平均孕周(38.15±0.62)周。試驗組年齡22~33歲, 平均年齡(28.11±2.04)歲;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8.51±0.84)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參與研究產婦對本次研究均知曉, 入組前均自愿簽署調研意愿書。
1. 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自然分娩指導, 分娩前由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宣教, 提升產婦對于自然分娩的認知, 以提升產婦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對分娩指導措施的依從性[2]。進入第一產程后, 指導產婦通過走路的方式加快第一產程, 進入第二產程后指導產婦借助宮縮間期恢復力氣, 隨著宮縮的律動發力, 促進胎兒盡快娩出。當胎兒頭部漏出會陰部位以后, 注意會陰部位的保護, 由助產士幫助產婦托起臀部, 控制分娩速度, 至胎兒娩出后剪斷臍帶, 進行胎兒清潔[3]。
試驗組接受無保護分娩技術, 產前準備與第一產程指導均與對照組相似, 進入第二產程, 胎兒娩出30%身體面積以后, 由助產士將手掌放置在胎兒頭部, 控制分娩速度, 指導產婦借助宮縮律動調整呼吸, 胎兒頭部娩出以后不要立即進行肩部娩出的輔助, 輕輕按壓胎兒口鼻, 排除口腔、鼻腔內部的羊水, 等待產婦下一次自然宮縮出現以后進行肩部分娩, 若頭部娩出2 min后仍未娩出肩部, 結合實際情況評估是否存在肩難產現象, 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幫助產婦完成自然分娩, 胎兒娩出后剪斷臍帶, 清潔身體, 做好后續處理[4]。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尿潴留發生情況、產褥期感染發生情況、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分娩指標。分娩指標包括不同產程(第一、第二、第三產程)的用時情況、產后出血量、產后VAS評分、產后3 d VAS評分、住院時長與住院費用[5]。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尿潴留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出現12例尿潴留, 尿潴留發生率13.64%;試驗組中出現2例尿潴留, 尿潴留發生率2.27%。試驗組產婦尿潴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7601, P=0.0053<0.05)。
2. 2 兩組產婦產褥期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出現16例產褥期感染, 發生率為18.18%;試驗組中出現4例產褥期感染, 發生率為4.55%。試驗組產婦產褥期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1231, P=0.0044<0.05)。
2. 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8.85±1.01)分優于對照組的(7.51±1.1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335, P=0.000<0.05)。
2. 4 兩組分娩指標比較 試驗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以及住院天數分別為(328.65±31.05)min、(42.35±4.05)min、(6.55±0.56)min、(6.65±0.55)d, 均短于對照組的(368.56±35.35)min、(48.54±4.35)min、(7.35±0.78)min、(7.65±0.85)d, 產后出血量(165.35±10.64)ml少于對照組的(185.35±10.35)ml, 產后VAS評分(5.51±0.81)分、產后3 d VAS評分(4.52±0.32)分、住院費用(1658.35±312.69)元均低于對照組的(6.55±0.84)分、(5.24±0.44)分、(1995.65±235.87)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分娩助產中, 傳統的助產理念以保證母子平安為基礎, 在產婦進入第一產程, 宮口開至三指或三指以上時需要上產床, 并建立胎心監測、產婦心電圖監護、機械供氧等, 保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能夠實施觀測到胎兒的心跳與產婦的生理情況, 從而更好地實現母子平安的分娩結局[6]。對于初產婦而言, 怎樣在分娩護理中幫助產婦獲得更好的分娩結局, 改善產婦產后生理、心理狀態, 保障新生兒健康的娩出, 降低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很重要。無保護分娩技術用于產婦自然分娩的指導中, 能夠幫助產婦更好適應自然分娩, 在關鍵環節幫助產婦提升分娩質量, 有效地增加產婦自然分娩率。第一、第二產程用時較長, 同時伴隨著宮縮、分娩疼痛等明顯的生理感官, 使得產婦催產素的分泌受限, 使得胎兒的自然分娩效率受到影響。同時由于疼痛、分娩焦慮等心態的影響, 也會使得產婦盆腔肌肉僵化, 阻礙正常的分娩生產[7]。基于此, 在產婦自然分娩指導中, 通過舒適無保護分娩技術, 在分娩過程中不保護會陰或者在必要情況下托起產婦臀部, 助產士使用單手控制胎兒頭部娩出速度, 幫助產婦在宮縮間期緩慢分娩, 使得會陰得到充分的擴張, 降低充血、水腫現象, 降低會陰損傷程度, 保證產婦順利完成自然分娩。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尿潴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產婦產褥期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新生兒Apgar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以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 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產后VAS評分、產后3 d VAS評分、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自然分娩中使用無保護分娩技術, 產婦自然分娩率提升, 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生活質量得以改善, 各項分娩指標均有效提升,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Tiruneh GT, Karim AM, Avan BI, et al.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strength of basic emergency obstetric and newborn care (BEmONC)on facility deliveries and the met need for BEmONC at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level in Ethiopia. Bmc Pregnancy & Childbirth, 2018, 18(1):123.
[2] 周欣.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 中國民康醫學, 2018, 30(20):14-15, 23.
[3] Onakomaiya D, Gyamfi J, Iwelunmor J,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lean cookstove interventions and its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Systematic review.BMJ Open, 2019, 9(5):e026517.
[4] 蘇琴. 改良式無保護助產護理在促進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甘肅科技縱橫, 2019, 48(9):94-96.
[5] Smith H, Portela A, Marston C. Correction to: Improving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for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2018, 18(1):116.
[6] 陳曉燕. 自然分娩中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在母嬰結局中的效果的合理應用研究. 母嬰世界, 2019(4):28.
[7] 徐光華. 探究無保護助產護理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1):237-238.
[收稿日期: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