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哲 劉佳 李英梅 岳慶雄
【摘要】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在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關節病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80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試驗組采用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查, 對照組采用雙源CT進行檢查。比較兩組患者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以及試驗組有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隨訪1.5年后痛風發作率。結果 試驗組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檢出率分別為12.5%、37.5%, 均高于對照組的0、17.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分別為10.0%、12.5%、0, 與對照組的7.5%、15.0%、0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有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隨訪1.5年后痛風發作率33.33%高于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的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關節病變的早期診斷價值較高, 與雙源CT可以聯合使用, 其中有尿酸鹽晶體沉著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其痛風發作率較高, 臨床應該給予重視。
【關鍵詞】 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無癥狀高尿酸血癥;關節病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32
目前臨床上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金標準為偏振光顯微鏡發現尿酸鹽晶體, 但由于具有創傷性、操作復雜等因素無法廣泛開展, 二維超聲雖可以檢測尿酸鹽結品, 但無法排除強回聲假象的干擾, 如纖維化產生的強回聲, 螢火蟲技術是超聲領域的一項新技術, 其機制是將多角度掃查得到的回聲信號加以復合, 從而消除掃查時的假象干擾, 將能被設備檢測到但無法顯示出來的細微組織信號即微結晶凸顯出來[1], 雙源CT雙能成像利用不同物質在不同能量下X線衰減值不同的原理, 通過探測器接受不同的X線衰減信息, 從而識別、區分密度相同或相似的物質化學組成, 從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使機體組織區分定性, 是目前唯一能通過分析被掃描物質的化學成分來確定單鈉尿酸鹽(MSU)結晶的成像工具,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學者利用雙源CT雙能技術對活體關節內尿酸鹽沉積情況進行評估, 發現對尿酸鹽結晶的檢測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 對痛風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2], 本課題通過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研究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成像技術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病變及尿酸鹽結晶的檢測能力, 同時與雙源CT進行對比, 探討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成像技術在痛風性關節炎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以期為臨床早期診斷及治療該病提供無創可靠的診斷依據,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在大連市中心醫院就診的80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齡18~60歲, 平均年齡(45.0±9.1)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0±1.2)年;基礎疾病:高血壓5例, 冠心病4例, 糖尿病3例。試驗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齡19~60歲, 平均年齡(45.0±8.7)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0±1.3)年;基礎疾病:高血壓5例, 冠心病3例, 糖尿病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患者在未控制飲食的情況下, 2次空腹血清尿酸含量>420 μmol/L(7.0 mg/dl);②患者未出現過急性發作;③無泌尿系結石病史;④無腎功能異常病史;⑤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具有其他關節性疾病, 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老年性骨關節炎;②有其他晶體性關節炎;③不能接受CT等X線檢測的患者;④不愿意參加的患者。
1. 3 檢查方法 試驗組采用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查, 由1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超聲醫生判斷, 掃查體位:①患者采取坐位, 掃描第1跖趾關節, 足底平鋪于檢查床上;②檢查膝關節時受檢者取坐位, 90°屈膝, 大腿平行于地面, 每個關節取3個部位分別為內側、外側、正中。重復掃描3次, 記錄每一個靜態圖像中強回聲點的數目, 并取平均值;重點觀察以下幾點, a.骨侵蝕:患者骨表面不光滑, 有小凹陷或者有缺損;b.晶體沉積:有“雙軌征”, 關節內有小等號, 點狀回聲, 關節內有強回聲團伴聲影;c.滑膜增厚及滑膜血管翳:滑膜內出現有點、線狀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d.關節腔積液:關節內出現暗性液區, 可壓縮。對照組采用雙源CT進行檢查, 雙源CT患者采取仰臥位, 足先進, 先掃描冠狀位及矢狀位定位像, 確定掃描范圍。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以及試驗組有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隨訪1.5年后痛風發作率。非特異性聲像圖表現;觀察滑膜回聲, 于滑膜最厚處測量厚度。滑膜血流信號參照Wright等分級標準, 用半定量分為4級:0級:滑膜內沒有血流信號:1級:有1~2處血流信號;2級:有3~4處短線狀血流信號且分布不超過1/2滑膜面;3級:有樹枝狀、網狀血流信號, 且分布超過1/2滑膜面, 觀察關節腔有無積液;觀察有無骨質的破壞。觀察有無肌腱炎及腱鞘炎、尿酸鹽晶體沉著。記錄結果及數據。之后根據患者是否有尿酸鹽晶體沉著, 隨訪1.5年, 觀察試驗組患者痛風發作情況, 并予以記錄。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比較 試驗組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檢出率分別為12.5%、37.5%, 均高于對照組的0、17.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分別為10.0%、12.5%、0, 與對照組的7.5%、15.0%、0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試驗組有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痛風發作率比較 有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隨訪1.5年后痛風發作率33.33%高于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的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主要為嘌呤代謝異常, 單鈉尿酸晶體過飽和而沉積在透明關節軟骨及滑膜而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綜合征, 尿酸鹽結晶主要沉積在手足部位[3]。目前的診斷金標準為病理檢出尿酸鹽結晶。但是該項檢查創傷性大, 操作復雜, 患者難以接受, 二維超聲雖可以檢測到尿酸鹽結晶, 但是會有假回聲的干擾, 正確率較低, 螢火蟲技術是超聲領域的一項新技術, 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收集回聲信號并且疊加, 減少干擾, 提高準確性[4]。臨床研究顯示, 雙源CT發現的早期骨侵蝕與晶體沉積較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更敏感。韓丹等[5]在彩超和雙源CT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發現, 對于尿酸鹽結晶的評價更加準確, 尤其是疾病早期, 無骨侵蝕發生, 因此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是檢測無癥狀痛風性關節炎臨床首選技術。唐支平等[6]在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中發現, 雙源CT可以更加準確的評價骨侵蝕, 并且對骨破壞的觀察更加細致, 但是由于本研究納入的都是疾病初期患者, 骨侵蝕無一人發生, 因此無法比較, 這點與本研究不符合, 但是螢火蟲技術評價尿酸鹽結晶更加準確, 以上研究與本研究相同。本試驗結果顯示, 試驗組滑膜血流信號、尿酸鹽晶體沉著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關節積液、肌腱炎及腱鞘炎、骨侵蝕檢出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有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隨訪1.5年后痛風發作率高于無尿酸鹽晶體沉著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臨床對有尿酸鹽結晶沉著的患者要更加留意, 防止疾病進展。
綜上所述, 通過比較雙源CT與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發現, 兩種方法均可發現早期關節病變, 是早期診斷高尿酸血癥的主要檢查方法, 但是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具有較高準確性、特異性、較為低廉的價格, 并且操作簡單, 在高尿酸血癥篩查中應該作為臨床的首選, 雙源CT對單鈉尿酸鹽沉積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可以對關節病變做出早期的診斷。將螢火蟲技術應用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尿酸鹽結晶的檢測, 彌補了高頻超聲的不足, 同時結合雙源CT, 兩者結合應用為早期診斷痛風提供了可靠的診斷依據, 以減少不可逆性關節損傷發生的可能。同時有尿酸鹽晶體沉著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其痛風發作率較高, 臨床醫生應該給予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麗, 張捷思, 薛紅元, 等. 高頻超聲聯合螢火蟲技術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0, 48(1):60-63.
[2] 姜德友, 李文昊, 解穎, 等. 嘌呤配體P2X門控離子通道型受體7及其下游分子在痛風性關節炎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世界中醫藥, 2020, 15(8):1221-1224.
[3] 曹波, 唐慶昆, 李海歌, 等. 痛風尿酸鹽結晶在膝關節分布特征的觀察與分析:一項基于雙源CT雙能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9, 38(12):2396-2401.
[4] 鄭建珽, 房鑫, 孫迎燕, 等. 常規超聲聯合螢火蟲技術對痛風診斷的研究進展.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9, 40(3):129-132.
[5] 韓丹, 史麗璞, 劉志隊, 等. 彩超和雙源CT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民康醫學, 2017, 29(15):60, 109.
[6] 唐支平, 劉若川, 葉桂宏, 等. 高頻超聲結合螢火蟲技術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5(4):480-483.
[收稿日期: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