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田波 王一荃 饒堃

【摘要】 目的分析圍生期孕婦實施個性化營養治療、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652例圍產婦, 按照隨機分配表分為營養治療組(125例)及對照組(527例)。營養治療組進行個性化營養治療與健康管理, 對照組進行常規產檢與治療。分析652例圍產婦的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比較營養治療組與對照組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結果 652例圍產婦中, 巨大兒發生率為3.99%, 低體重兒發生率為5.67%, 妊娠期貧血發生率為53.68%。其中, 輕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74.00%(259/350), 中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21.14%(74/350), 重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4.86%(17/350)。兩組巨大兒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治療組低體重兒發生率為1.60%、妊娠期貧血發生率為39.20%, 均低于對照組的6.64%、57.1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個性化營養治療與健康管理有利于孕婦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
【關鍵詞】 營養治療;巨大兒;低體重兒;圍生期貧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6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therapy and health management for pregnant women during perinatal period. Methods? ?A total of 652 perinatal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1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2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allocation table. The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treat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heck-ups and treatment. The perinatal malnutrition outcomes of 652 perinatal women were analyzed. The perinatal malnutrition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mong 652 perinatal women, the incidence of macrosomia was 3.99%, the incid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was 5.67%, and the incidence of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was 53.68%. Among them, mild anemia accounted for 74.00% (259/350) of anemia population, moderate anemia accounted for 21.14% (74/350) of anemia population, and severe anemia accounted for 4.86% (17/350) of anemia popula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macroso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of nutrition treatment group was 1.60% and prevalence of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was 39.20%, which were lower than 6.64% and 57.12%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treat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are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etuses.
【Key words】 Nutritional treatment; Giant infants;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Perinatal anemia
開展產科營養門診工作有助于母嬰健康, 使母親安全度過妊娠期, 達到順利分娩, 做到優生優育。優生直接關系到人類身體素質的增強與民族智力水平的提高。優生可以防止不健康或不正常的孩子出生, 從而免除個人和家庭的不幸, 并減輕國家、社會的負擔。本院處在一線城市的城郊結合部地帶, 所在區域覆蓋就診的圍生期孕婦、其經濟收入水平處在一線城市中下段, 對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和依從性較差。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所在片區的圍產婦的營養健康狀況, 了解醫學營養治療(medicai nutrition therapy, MNT)、健康教育與管理的效果, 以便今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產檢并生產的婦女652例, 年齡最大45歲, 最小17歲, 平均年齡(28.71±5.73)歲。23~34歲是集中生育年齡、有542例, 占83.13%;<23歲44例, 占6.75%;>34歲66例, 占10.12%。孕周29~41+6周, 中位孕周:39+4周。所有案例都經過產科門診常規產檢與治療。按照隨機分配表分為營養治療組(125例)及對照組(527例)。
1. 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產檢與治療。營養治療組進行個性化營養治療與健康管理, 具體如下。
1. 2. 1 營養綜合評定 根據電子病歷的信息和資料, 收集身高、孕前體重、血糖、血脂、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Hb)、紅細胞、血清鐵蛋白等檢測數據、胎兒生長, 孕婦體重增長;做就診前3 d的膳食調查, 詢問生活中飲食運動習慣, 結合這些數據給予營養綜合評定。
1. 2. 2 制定個性化餐單 將常見的食物分成六大類, 分別是谷薯類、肉蛋豆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 同類食物所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相似, 確定每一份食物重量產能約90 kcal[1]。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早、中、晚期孕婦營養素能量攝入的推薦量以及營養綜合評定結果, 制定孕婦個性化的食譜。通過圖表、食物模型讓孕婦掌握食物份量和大小, 用同類食物進行互換可以使食物多樣化, 營養全面, 每天做好攝入食物日記。
1. 2. 3 健康管理 營養治療2周后, 根據攝入食物日記、結合復查異常的指標再進行營養綜合評定, 根據評定結果微調食物營養素攝入量, 必要時使用營養素制劑。這個過程不斷重復直到綜合評定的指標正常。通過互聯網平臺+營養門診定期回訪并實施健康教育、運動行為指導等個性化健康管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分析652例圍產婦的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②比較營養治療組與對照組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判定標準:巨大兒:出生體重≥4000 g;低體重兒:出生體重<2500 g;妊娠期貧血:Hb濃度<110 g/L。輕度貧血:Hb:100~110 g/L, 中度貧血:Hb:70~99 g/L, 重度貧血:40~69 g/L[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分析 652例圍產婦中, 巨大兒發生率為3.99%, 低體重兒發生率為5.67%, 妊娠期貧血發生率為53.68%。其中, 輕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74.00%(259/350), 中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21.14%(74/350), 重度貧血占貧血人數的4.86%(17/350)。妊娠早、中、晚期, 產后都會出現貧血。見表1。
2. 2 營養治療組與對照組圍生期營養不良結局比較 兩組巨大兒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治療組低體重兒發生率為1.60%、妊娠期貧血發生率為39.20%, 均低于對照組的6.64%、57.1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3 討論
營養素對人體的影響是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并貫穿人的一生。在營養門診就診時, 應給予圍生期孕婦健康風險因素分析、評估, 對干預過程進行監督指導。除此之外還要實施健康教育和管理。每一個個體來自不同階層, 認知、素養和依從性不一樣, 健康教育和管理要做到個性化、量化、系統化、標準化。使孕婦體重增長、能量、營養素攝入適合圍生期特殊需要;能促進孕婦選擇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防止孕期營養不良對母體及胎兒的影響。改善妊娠結局,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3, 4]。在進行飲食指導時方法要簡單、明了, 易于掌握, 食物交換份法更易于患者掌握和接受, 利用食物模型讓患者對所吃的食物份量有感性的認識, 從而掌握實際食物需要攝入量[5]。營養門診為孕婦提供整體的個性化的健康管理, 幫助孕婦及胎兒獲得近期、甚至遠期的健康, 起到預防控制疾病的作用, 降低醫療費用支出、享受健康生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豐富, 巨大兒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巨大兒對產婦危害有肩難產, 易造成陰道損傷、會陰裂傷、子宮過度擴張易造成宮縮乏力、產程延長、易導致產后出血。巨大兒對胎兒影響:巨大兒易卡在骨盤里, 常需手術助產, 易引起顱內出血、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等產傷, 甚至死亡。本院的巨大兒出生率約為4%, 營養治療組2.40%, 對照組4.36%。盡管兩組經χ2檢驗沒有顯著差別, 但營養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且低于文獻報道:如林莉莉[6]提出的到本世紀初巨大兒發生率已經達到7%~8%。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達到10%, 個別醫院竟達到12.5%。也低于李冰等[7]DOHAD理論指導研究的實驗組的巨大兒發病率為7%, 普通組為12%。把對照組即普通孕婦納入營養門診進行健康管理有助于降低巨大兒發病率。
低體重兒發病率高于巨大兒, 低體重兒發病率為5.67%, 孕婦偏食、妊娠嘔吐造成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不足, 甚至有些孕婦為了保持身材或控制血糖而不敢進食, 造成營養不良, 體重過低。低體重兒影響智力、生殖系統和生長發育, 圍生期死亡率高。營養治療組的低體重兒發病率比對照組低。經過DOHAD理論干預的, 如林莉莉[6]研究低體重兒發病率是3%。本院經營養專業人員管理營養治療組低體重兒數據為1.60%。孕婦營養狀況不良是低體重兒其中一個影響因素[8]。根據我國物質文明發展程度, 應該盡力去除營養不良因素造成胎兒體重偏低。低體重兒出生在20~30歲、35~40歲年齡段突出, 這一年齡段需加強健康教育與管理。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6月30日印發并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孕婦貧血率下降至15%以下。而此次本院近2年調查貧血發病率53.68%, 遠高于文獻數據[9]。本院產檢時根據檢查血常規發現貧血患者才給予藥物治療, 或產檢過程不規范給予補鐵藥物。并未在孕婦鐵缺乏期給予飲食正確指導和藥物干預。導致貧血發生率較高。食物中鐵的攝入遠不能滿足孕期需求。我們日常食物平均含鐵10~15 mg/d,?吸收率僅為10%。平均每日從食物中吸鐵量僅為1.0~1.5 mg。非孕期需鐵量為0.8 mg, 而孕期每日需鐵量7.5 mg。妊娠反應加重攝入不足情況[10]。隨著妊娠年齡增長, 貧血發生率有升高趨勢。許多婦女在開始妊娠時體內鐵貯存已較少, 妊娠到中晚期鐵的攝入、吸收并沒改善。孕產期鐵的丟失量巨大, 導致妊娠早、中、晚期, 產后都會出現貧血, 而孕期鐵的吸收量、紅細胞增加程度和胎兒鐵貯備量均與母親鐵營養狀態相關。營養治療組貧血發生率較對照組低, 統計分析有顯著意義, 因此通過營養門診的健康管理與營養治療, 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可以減少圍生期貧血發生率。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母親營養不良可造成母體脂質代謝異常, 妊娠高血壓, 妊娠糖尿病, 肩難產、缺鐵性貧血、低蛋白血癥、低血糖、早產、感染等。導致胎兒缺陷、巨大兒、低體重兒等情況。甚至可造成組織器官發育發生不可逆的改變, 影響成年后的健康[11, 12]。因此, 為了提高國民素質, 孕婦進行常規產檢同時, 應納入營養門診進行健康管理。臨床營養專業人員通過科學的飲食和運動的指導, 促使孕婦掌握和運用科學知識孕育后代,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及時得到營養治療。使生母嬰健康得到更全面的維護。
參考文獻
[1] 鄺清梅, 陳文英, 王艷. 食物交換份法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實用預防醫學, 2015, 22(9):1105-1107.
[2] 齊薇薇. 《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解讀.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5, 35(2):136-138.
[3] 王麗麗. 產前檢查的次數及健康教育與產婦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23):5890-5892.
[4] 丁綠芬. 健康教育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8):1377-1380.
[5] 陳柳萍. 食物交換份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代醫藥衛生, 2019, 35(2):292-294.
[6] 林莉莉. DOHAD理論干預在孕婦孕期營養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 中外醫療, 2013(27):59-60.
[7] 李冰, 王心, 尚麗新. 個體化營養治療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影響分析.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16, 18(5):413-414.
[8] 王文靜. 營養不良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 2017, 10(11A):180-181.
[9] 唐琳, 張曉璟, 唐振華. 2016年上海地區部分孕婦貧血情況調查分析. 檢驗醫學, 2020, 35(2):116-119.
[10] 烏蘭娜, 高積勇. 孕期補鐵計劃與功效. 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 2001, 22(2):84-86.
[11] 張孟姝, 劉金磊, 宋穎, 等. 妊娠期膳食營養狀況與新生兒體重關系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24):5375-5378.
[12] Hoover EA, Louis JM. Optimizing Health: Weight, Exercise, and Nutrition in Pregnancy and Beyond.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 2019, 46(3):431-440.
[收稿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