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任 蔡國雄
【摘要】 目的 探討傷口分泌物細菌分布及耐藥性, 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數據支持。方法 605份送檢的傷口分泌物標本, 通過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 明確主要病原菌構成, 并統計革蘭陽性球菌及革蘭陰性桿菌中的主要病原菌耐藥率。結果 605份標本中共分離出200株病原菌, 陽性檢出率為33.06%;200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及真菌分別占比46.00%(92/200)、45.00%(90/200)、9.00%(18/200)。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 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 分別為95.24%、92.86%;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的耐藥率均為0, 未發現耐萬古霉素病原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為革蘭陰性桿菌中主要病原菌,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為0。結論 傷口分泌物中的細菌分布呈多樣化, 且存在較為嚴重的耐藥問題, 需通過及時的細菌培養并參考藥敏試驗結果, 指導臨床用藥, 優化抗生素用藥合理性。
【關鍵詞】 傷口分泌物;細菌分布;耐藥性;細菌培養;藥敏試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87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細菌感染依然是非常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對整體治療效果的影響十分嚴重。尤其是骨科患者, 因其傷口往往具有開放性, 且創面較為復雜, 又加之其治療后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 因此, 出現傷口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加大[1]。有研究指出[2], 在外科總感染率中, 骨科術后感染發生率占比高達8%~40%, 其中因傷口潰爛、發膿而引發的感染情況較為突出, 是影響傷口愈合及預后恢復效果的重要因素。臨床預防傷口感染的治療中會廣泛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但存在病原菌耐藥性日漸提升的嚴峻問題, 因此, 如何對術后患者科學、合理的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現本次研究收集200例傷口分泌物細菌, 分析其分布特點及耐藥性, 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605份送檢傷口分泌物標本, 標本主要來源于傷口引流液、傷口分泌物、傷口拭子及潰爛皮膚分泌物, 共分離出200株病原菌, 同一患者的同一菌株不重復記錄。
1. 2 方法 應用西門子Microscanauto SCAN4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實施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 通過紙片擴散法(K-B法)開展頭孢哌酮/舒巴坦體外藥敏試驗, 通過科馬嘉顯色平板鑒定念珠菌。
1. 3 質控菌株 ATCC2592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腸埃希菌、ATCC27853銅綠假單胞菌、ATCC700603肺炎克雷伯菌、ATCC可柔念珠菌皆由衛生部(現衛健委)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1. 4 觀察指標 分析200株病原菌的構成, 并分析革蘭陽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藥率以及革蘭陰性桿菌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藥率。本次研究所收集數據皆由WHONET 5.6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病原菌的構成分析 605份標本中共分離出200株病原菌, 陽性檢出率為33.06%;200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及真菌分別占比46.00%(92/200)、45.00%(90/200)、9.00%(18/200)。見表1。
2. 2 革蘭陽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藥率分析 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 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 分別為95.24%、92.86%;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的耐藥率均為0。見表2。
2. 3 革蘭陰性桿菌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藥率分析 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為革蘭陰性桿菌中主要病原菌,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為0。見表3。
3 討論
傷口感染大多情況下是由耐藥病原菌引起的, 而耐藥病原菌的分布及其發生、發展過程與抗生素應用時機、用量以及聯合應用方案等均有十分密切的關系[3]。因此, 在用藥之前系統化的對傷口分泌物實施病原學檢查, 明確病原菌耐藥情況, 從而開展針對性更強的科學治療, 保證用藥合理性, 對于優化治療效果以及促進患者更快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605份標本中共分離出200株病原菌, 檢出率為33.06%;200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分別占比46.00%、45.00%, 病原菌主要構成菌株為革蘭陰性桿菌, 與付妍婕等[4]研究報道結果基本一致。大腸埃希菌在所有菌株中的檢出率最高, 占比22.00%(44/200), 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檢出率為21.00%(42/200), 與江秀全等[5]所報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為革蘭陰性桿菌的結果一致。
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中主要病原菌, 占比分別為21.00%、14.00%, 這兩種病原菌對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的耐藥率均為0, 未發現耐萬古霉素病原菌, 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存在著持續增高情況, 分別高達95.24%、92.86%, 與陳玲[6]的研究結果相符。在革蘭陰性桿菌中, 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居前三位, 與常璠等[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對大多數抗生素的耐藥菌均保持在20%以下, 可知其耐藥率相對較低。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及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均保持在50%上下, 對其他抗菌類藥物的耐藥率相對較低, 未發現耐美羅培南及亞胺培南菌株, 其耐藥率普遍較低, 但革蘭陰性桿菌中的碳青霉烯類耐藥菌依然對抗感染治療造成了較大阻力[8-10]。此外, 200株病原菌中真菌占比為9.00%(18/200), 臨床治療中對抗生素的盲目濫用, 會導致機體微生態失衡, 是重要的誘發真菌感染的因素之一, 需進一步加強重視[11, 12]。
綜上所述, 傷口分泌物中的細菌分布呈多樣化, 且存在較為嚴重的耐藥問題, 需通過及時的細菌培養并參考藥敏試驗結果, 指導臨床用藥, 優化抗生素用藥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張靜會, 岳福仁. 骨科傷口分泌物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8, 36(4):100-102.
[2] 孫景熙, 王福斌, 陳劍明, 等. 骨科創傷感染患者傷口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56(17):10-14.
[3] 鄧霄玲. 手外科傷口感染創面細菌分布及耐藥分析.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8, 36(6):956-957, 1003.
[4] 付妍婕, 于鳳娜, 劉榮朋, 等. 2015-2016年燒傷科住院患者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8, 40(1):5-9.
[5] 江秀全, 林燕青, 郭琳琳, 等. 2016年我院臨床分離細菌分布及耐藥性監測調查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11):1514-1517.
[6] 陳玲. 骨科傷口分泌物樣本分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 2019(2):125-127.
[7] 常璠, 紀榮祖, 朱宏偉, 等. 2014-2018年某院燒傷患者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9, 17(29):69-72.
[8] 李志榮, 趙建宏, 李繼紅, 等. 2016—2017年河北省二級醫院血液標本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0(3):342-346.
[9] 侯素君,王均梅,戰祥彩,等. 2014-2018年骨科傷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藥趨勢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 40(15):1857-1860.
[10] 盧建北.外傷傷口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抗感染藥學, 2019(1):45.
[11] 周松卓.四肢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藥敏情況分析.中國民康醫學, 2019, 31(1):139-140, 143.
[12] 王月.創傷后感染患者的分泌物細菌分布分析及藥物選擇.中國農村衛生, 2018(14):56.
[收稿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