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

忽如一夜秋風來,千村萬戶成“山寨”。那天一覺醒來,秋高氣爽艷陽天,卻冷不丁發(fā)現滿世里都山寨了。又過了一陣兒,隨著秋風掃落葉,滿世界金融危機了。山寨風暴與金融風暴一同襲來,這年頭什么都跟風而至,連掙不著錢找不著工作被單位裁員被媳婦蹬了,都跟風馳電掣一般……
從前沒學過大寨,現在開始學山寨。以前我曾聽說過山寨:喜訊傳到祖國廣大農村、山寨和漁鄉(xiāng),億萬貧下中農一片歡騰。哈,這是那個時代的山寨語言,屬于姜文老師說的“不知道,回家問你爸去”的那種。后來,偉大領袖毛主席將山寨語言發(fā)揚光大: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于是,我學工學農又學軍,就是沒學文化。
據說,山寨的興起源于它的產品,貌似跟電子技術有關,“山寨機”是鐵打的核心,然后擴展成一坨“山寨文化”,“山寨”也被忽悠成一個時髦的網絡詞語:今天你山寨了嗎?要以山寨的心態(tài)去宅。后來我在神路街“百腦匯”一帶碰見各種向我兜售山寨的女人,我義正辭嚴回答她們:我不缺山寨,只缺壓寨!
山寨提升到文化的角度上,便有了草根的味道,這點我比較喜歡,比如搞一臺草根“春晚”之類的。別以為山寨草根就低級庸俗,貧下中農也很優(yōu)秀,農轉非也是人才,城鄉(xiāng)結合部也藏龍臥虎,農民中也有貴族啊,比如契訶夫,他爺爺還是農奴呢。其實我就是一典型的酒仙橋農民、大山子工人、西八間房詩人,不能優(yōu)秀也會作秀。要不怎么富人和藝術家都往大山溝里扎呀,不還是想補補課當回農民嗎?
人常跟我說,你就是精英。我往往回答:我不是精英!精英都精得跟鷹似的,我一點兒也不精。我覺得所謂精英,身處山寨時代,還是應該往山寨文化上靠靠,別老把自己弄得那么高處不勝寒,低處又嫌熱,最后真的會被凍成萬里長江而長僵。不是說21世紀和諧最貴么?精英與山寨的和諧就很重要,我覺得您偶爾叼著雪茄、喝著紅酒,掏出個山寨手機比畫兩下,也蠻有大眾情調的。精英、白領、高端、小眾,這些都蠻好,不過在金融風暴的當口,有時移形換步朝山寨文化轉化一下,也是一種靠譜的調整。“經危”年代,高端多難端著呀?老端著容易被別人給端了,用低端玩高端,直奔和諧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