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友 張琪 張穎慧


[摘 ? ?要] 本文在提出在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概念和內涵的基礎上,選取綠色發展程度較高的神華集團作為個案,對該集團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進行具體分析。研究表明,神華集團綠色創新價值鏈模式可概括為:以樹立綠色文化為基礎、以開發綠色技術為支撐、以培養綠色人才為保障,增加綠色需求調研,創新綠色產品生產。這一模式可為其他煤炭企業綠色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也為推動整個煤炭企業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撐。
[關鍵詞] 煤炭企業;綠色發展;綠色需求;創新;價值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1. 045
[中圖分類號] F270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21- 0100- 04
0 ? ? ?引 ? ?言
面對煤炭企業“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收”的生產模式,貫徹中國政府支持《巴黎協定》中“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并爭取盡早達峰”等貢獻目標,確保實施中國“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煤炭企業進行綠色創新勢在必行。2019年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考察時強調“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此背景下,融合煤炭企業新發展局勢,堅持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煤炭企業綠色發展內容刻不容緩,重塑煤炭企業綠色創新價值鏈勢在必行。
1 ? ? ?文獻回顧
1.1 ? 綠色發展
近年來,我國關于綠色發展內涵的研究主要是在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一是探究綠色發展的概念構成。王金南提出綠色發展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資源與社會協調且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要與開發利用并重,使生產對環境損耗降到最小。侯偉麗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運用科技創新的手段來適應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楊多貴認為綠色發展是實現生產、生活與生態三者之間的共生,將生活健康發展狀態引入綠色發展內涵中來。二是對綠色經濟的本質描述。佟賀豐提出綠色發展可以通過有效節約資源來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趙斌進一步探討,提出實現綠色經濟既可以在現有經濟狀態下進行改造,又可以直接開發新的經濟模式。曾賢剛研究認為綠色經濟涵蓋經濟轉型有效性、資源利用率、社會進步和福祉等內容。三是關于如何實現綠色發展的路徑探索。呂品強調要通過提升綠色生產工藝與技術,進而減少對環境產生影響,而且改善能源調整和合理控制行業規??商嵘I綠色經濟效率。馬骍論證調整產業結構從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進行,強調綠色技術和綠色經濟政策扶持力度對實現綠色經濟的重要性。張芳指出通過金融集聚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綠色技術進步。整體來看,綠色發展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獲得經濟和社會進步等各方面于一體,而綠色技術創新可為實現綠色發展提供支撐。
1.2 ? 綠色創新價值鏈
近年來許多煤炭企業依靠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實現盈利目標,為此,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對煤炭企業綠色鏈條進行有益探索。例如,李艷佳研究了甘肅省華亭煤業公司,提出應用先進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復墾綠化、降低開采污染、構建綠色物流等[1]。張玉軍研究許廠煤礦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區發展模式,提出煤矸石綜合開發及利用、礦井水綜合開發利用以及對礦區塌陷土地的恢復與治理的建議。彭秀麗研究了湖南省礦區具體實踐,找到煤炭資源開采與環境保護二者之間沖突之處,認為綠色發展包括礦區循環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礦業集群發展模式。孫菲、王旭、陳天鵬等利用供給側理論,提出黑龍江省傳統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的影響因子,包含解決能源生產與消費矛盾、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省與高??蒲袡C構技術合作、相關政策支持傳統能源產業等。
總體來看,學者關于綠色發展在理論上提出很多重要的思想,結合實踐論證了創新是改革和經濟發展過程的保障作用。但是對于煤炭企業如何具體發揮創新技術沒有詳述。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完善煤炭企業綠色發展課題內容,是進一步研究方向。
2 ? ? ?研究設計
本文采用單案例研究方法,選擇中國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華集團”)作為研究對象,因為企業于2020年1月4日獲得了2020《財經》長青獎“可持續發展創新獎”[2],連續幾年公開發布企業財務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能夠提供充分的研究數據,符合案例選擇標準。探索神華集團的價值鏈形成,有益于煤炭企業綠色發展借鑒。
本文采用搜索網站,查找報紙、書籍、期刊以及相關統計年鑒等方法,分析企業近年來在生態文明下,綠色創新價值鏈的形成過程,識別其影響要素。
3 ? ? ?神華集團價值鏈實踐
3.1 ? 基本情況
神華集團是1995年10月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是以煤炭的生產、銷售、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煤制油和煤化工產品生產以及鐵路、港口等運輸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能源企業[3]。其中,2019年中國神華實現營業收入2 418.7億元,利潤總額667.2億元,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0,清潔發電業務與主營業務協調發展。企業的運輸業務依托公司一體化產業鏈的綠色通道,憑借船舶裝港等競爭優勢,為客戶提供優質和成本低廉的運輸服務[4]。
3.2 ? 創新綠色需求
神華集團改變了傳統需求調研方式,創造性利用公眾號、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國能e購平臺等開展問卷調查。掌握“國際碳披露計劃”環保類倡議組織要求,在2019年ESG實質性議題識別工作中,增加了碳排放議題;了解政府對能源安全期望,優化生產組織,保證能源供應;對合作伙伴創新電子采購、開展專題研討會、優化售前配煤方式。按照市場供給側要求,開展綠色市場需求調研,掌握消費者與所在礦區的生態要求。一是獲悉消費者對綠色品質保證的訴求,到鐵路、電廠和能源基地等生產建設一線調研。二是獲得礦區所在地原始生態狀況,包括水資源、土壤資源、動植物資源以及林業、牧業原始狀態,以便恢復生態需求,并按照規劃綠色采購和生產,將綠色延長到生產前。企業綠色需求價值鏈如圖1所示。
3.3 ? 創新綠色產品
企業開發綜合能源項目,培育新的盈利模式,通過綠色生產與保護相協同,深加工產生清潔產品,拓展下游服務產業鏈,獲得循環經濟效益。
首先,企業建立煤炭生產與生產保護相協同的新模式,抓住國家“公轉鐵”“海鐵聯運”政策機遇,拓展綠色物流,提供更加清潔的產品,吸引消費者。
其次,合理規劃產業生態鏈條,多級綜合利用水,改善缺水地區生活。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港區周邊環境實時監控,為生態水調度、綠化灌溉、堆場污水抑制智能調度策度提供依據。利用采空區地板高差關系和矸石的凈化功能,轉移存儲的地下礦井水,實現水資源良性循環。
最后企業積極拓展排放物綜合利用途徑,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煤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企業綠色產品價值鏈如圖2所示。
4 ? ? ?神華集團綠色創新價值鏈模式
4.1 ? 以樹立綠色文化為基礎
煤炭企業須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問題的思考成果作為企業發展理念[5]。
神華集團一是通過優化采購管理,促進上游綠色安全意識。通過與供應商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途徑,了解重點供應商在安全生產、環保生產方面的措施和辦法,優先采購“綠色產品或綠色制造的產品”,強化供應商的安全及環保理念,明確工程建設項目中安全環保要求,促進承包商履行社會責任。二是建立無紙化辦公系統,通過電視、網絡、報紙、內部刊物等多種方式宣傳碳發展相關知識,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綠色社區生活宣傳服務活動,通過宣傳進一步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資助社區公益事業,開展河道清淤,加固橋梁、修復道路和增加打水井活動。三是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深化沉陷區綜合治理和礦區土地復墾等工程,傳播綠色文化,為社會做貢獻。預提復墾費用,按照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要求,進行逐年治理,提高礦區植被覆蓋率。截至2019年,累計綠化99 727萬平方米,通過沙棘種植、松樹樹木種植,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專項等。
4.2 ? 以開發綠色技術為支撐
煤炭企業應不斷創新綠色技術,包括清潔開采技術,污染防治技術和土地復墾技術。神華集團以建設“生態、綠色、清潔”的露天煤礦為目標,在綠色開采前,進行改造治理和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淘汰生產率低的小鍋爐,創造清潔能源替代的方法,對未達到標準鍋爐加裝高效脫硫和除塵設施,優化寸革塔礦、大柳塔礦開采新工藝,提高資源的回收效率。對于井工開采方式無法開采的區域,及時合理變更為露天開采方式,提高回采率[6]。
企業在綠色開采中,不斷創新生產技術,提高能源使用率。實施燃煤機組汽輪通流改造、供熱改造和輔機變頻改造等節能減排技術,降低供電煤耗[7]。原煤破碎、洗選過程中創新運用適合礦區的選洗煤工藝和煤泥減量技術,提高洗選效率。采用本質長效抑塵技術,抑制煤炭生產、裝卸、運輸中煤粉塵的產生。
公司珍視礦區生態建設,創造塌陷土地復墾技術。2011年,上灣煤礦、黑岱溝露天礦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8]。礦區在土地復墾中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種類、不同組合類型生物群落,種植喬木、灌木、果園、苗圃等植被,還原土地生態多樣化。
4.3 ? 以培養綠色人才為保障
綠色人才管理是煤炭企業綠色發展的創新動力,神華集團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隊伍,充實了力量源泉。國外子公司與高校建立科研合作中心,創辦超臨界燃煤發電高效傳真機實驗室,向各地輸送人才。在洗煤技術交流會總結TDS智能干選技術和高效篩分技術經驗[9]。開發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例如CDM項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企業為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技能培訓,將重點工程、隱患整治與環境事件納入綠色人才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充分應用現代企業培訓理念,持續完善培訓基地和培訓網絡建設,使知識培訓、專業培訓、崗位培訓并舉,脫產與業務培訓相結合,實現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同步。
企業將職業危害納入本質安全管理指標,建立新增塵肺病個人發病率指標,為員工提供和督促其使用國家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并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員工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保障員工身心健康發展。
5 ? ? ?結 ? ?論
神華集團的案例研究驗證了在生態文明下煤炭企業綠色創新價值鏈的適用性,即在企業生產開采前增加綠色需求調研環節,在正式生產中創新綠色產品供給,通過對上下游產業整合和拓展,獲得產業化綠色增值效應。煤炭企業應與多方利益相關者溝通合作,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綠色人才的引領作用,為國家循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艷佳.煤炭企業的綠色轉型現狀分析——以甘肅省華亭煤業公司為例[J].經貿實踐,2016(8):21-22.
[2]鄒天福.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蓮花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到位[J].甘肅林業,2018(6):22-23.
[3]中國礦業編輯部.中國礦業聯合會發布“2017中國礦業十大新聞”[J].中國礦業,2018,27(2):173-174.
[4]麻靜.中國神華合并中國國電案例分析[D].保定:河北大學,2019.
[5]黃承梁.生態文明視野下的企業綠色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6]周光迅,鄭珺.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重大時代價值[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0,36(3):116-121.
[7]Vazquez Brust D A,Liston-Heyes C.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tention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rgentinas Polluting Fir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0,91(5).
[8]田亞.熱電聯產機組冷端余熱回收技術的應用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
[9]劉耀強.能源全生命周期視角下資源型企業綠色轉型績效評價[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9.